从“达娃反目到信托大战:宗馥莉会卖娃哈哈吗?杜建英掌权更悬?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4 14:40 1

摘要:提到中国饮料界的“国民记忆”,娃哈哈绝对排得上号。但这家靠AD钙奶、营养快线火了近40年的企业,一辈子都在跟“控制权”死磕——先是跟外资巨头达能闹得反目成仇,打了29场跨国官司;如今创始人宗庆后离世,又陷入“谁掌权、卖不卖”的悬念。留洋归来的“铁娘子”宗馥莉会

从“

提到中国饮料界的“国民记忆”,娃哈哈绝对排得上号。但这家靠AD钙奶、营养快线火了近40年的企业,一辈子都在跟“控制权”死磕——先是跟外资巨头达能闹得反目成仇,打了29场跨国官司;如今创始人宗庆后离世,又陷入“谁掌权、卖不卖”的悬念。留洋归来的“铁娘子”宗馥莉会把父亲的心血卖掉吗?被传与宗家有复杂渊源的“隐形元老”杜建英若掌权,娃哈哈又会落得怎样的结局?这一切,都得从那场震动商界的“达娃之争”说起。

一、“联姻”变“死斗”:29场官司打赢的“民族品牌保卫战”

1996年的娃哈哈,正处在“想长大却缺钱”的尴尬期。宗庆后靠儿童营养液赚了第一桶金,但要扩大生产规模,资金缺口不小。而当时的法国达能集团,作为欧洲第三大食品巨头,正急着撬开中国市场的大门。一个缺资金,一个缺渠道,双方一拍即合,搞起了合资。

最初的合作方案看着挺美:达能和百富勤合计持股51%,娃哈哈持股49%,“娃哈哈”商标交给合资公司使用。可谁也没想到,这纸协议埋下了10年的定时炸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一来,百富勤扛不住了,把股份低价卖给了达能,这下达能成了合资公司的绝对大股东,宗庆后瞬间从“老板”变成了“打工仔”的潜在人选。

真正让宗庆后警觉的,是达能的“小动作”。2000年,达能直接收购了娃哈哈最大的竞争对手乐百氏,明摆着要“左右互搏”;更气人的是,宗庆后想搞西部扩张、推国产可乐,全被达能以“风险太高”否决。眼瞅着合资公司束手束脚,宗庆后干脆“另起炉灶”——1999年起,他通过职工集资搞了一批非合资公司,继续用“娃哈哈”商标生产,没了外资掣肘,这些公司越做越大,到2006年总资产都飙到56亿了。

这下达能坐不住了。2006年4月,达能突然抛出要求:想用40亿元低价收购这些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要知道,这些公司一年利润就超10亿,这报价跟“抢钱”没区别。宗庆后当场拍了桌子,达能立马翻脸,在全球各地起诉娃哈哈侵犯商标权,甚至冻结了宗庆后控股公司的资产。一场横跨瑞典、美国、中国的“达娃之争”正式开打。

那段时间简直是“惨烈拉锯”。达能靠着资本优势在海外诉讼施压,娃哈哈则在国内反击——不仅申请仲裁确认商标归属,还打出“捍卫民族品牌”的旗号,一下子戳中了国人的痛点。毕竟当时不少本土品牌被外资收购后要么消失、要么变味,大家自然站到了娃哈哈这边。

这场仗打了整整两年,29场诉讼下来,娃哈哈赢了个彻底。2009年5月,“娃哈哈”商标被判归娃哈哈集团;9月,达能灰溜溜地以3亿欧元卖掉全部股份,彻底退出。经此一役,宗庆后把娃哈哈的控制权攥得死紧,也给这家企业刻下了“绝不被外资掌控”的基因。

二、宗馥莉掌权:砸10亿建新厂的“铁娘子”,会卖爹的心血?

2023年宗庆后离世,43岁的宗馥莉正式接过娃哈哈的接力棒。这位留过洋、管过自家企业宏胜饮料的“继承人”,一上台就大刀阔斧:关掉老臣掌控的工厂,砸10亿建数字化基地,把娃哈哈系公司改名叫“宏盛”,还淘汰了近500家负增长经销商。一系列操作下来,外界最关心的问题来了:她会不会把娃哈哈卖了套现?

先看她的“行事逻辑”——核心就俩字:掌控。2024年她接手首年,就把娃哈哈营收拉回700亿区间,追平十年前的巅峰。为了握紧权力,她不仅全资控股了核心投资公司,把经销渠道牢牢抓在手里 ,还把职工持股会变成“自己人”——现在持股会登记成员就她一个人。甚至因为商标权受国资股东限制,她干脆注册“娃小宗”新品牌,打算另起炉灶。这哪是想卖公司的样子?分明是要把娃哈哈变成“自己的王国”。

从情感和渊源来看,宗馥莉卖娃哈哈的概率极低。她19岁就去美国留学,当时杜建英作为公司派的监护人陪同,却因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减少了对她的关注,这段经历让她更早学会“靠自己”。2010年进入娃哈哈后,她从基层做到高管,看着父亲为保住品牌跟达能死磕,这份情感羁绊不是说断就能断的。而且她上台后一直在推转型:搞桶装水战略、做数字化升级、试水无糖茶新品,这些动作都指向“要把企业做好”,而非“套现离场”。

再算笔现实账,卖娃哈哈对她未必划算。虽然娃哈哈包装水市场份额(5.6%)比不过农夫山泉(23.6%) ,但好歹是年营收700亿的行业巨头,有近190家生产基地和庞大的经销商网络。宗馥莉刚通过涨薪稳住93%的一线员工,又砸钱搞新基地,明显是想激活这些存量优势。现在卖掉,不仅可能被压价,还得落个“败家女”的骂名,这对好强的她来说根本无法接受。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可能。要是她推的“娃小宗”新品牌失败,渠道震荡持续加剧,加上国资股东的掣肘,娃哈哈真陷入资金链危机,不排除她会引入战略投资者。但从2025年她硬顶着争议推进品牌升级的架势来看,这种极端情况大概率不会发生。

三、杜建英掌权:从“内当家”到诉讼方,她会卖娃哈哈吗?

比起宗馥莉,被称为娃哈哈“隐形女王”的杜建英,才是更让外界猜不透的角色。这位浙江大学高材生,1991年被宗庆后亲自招进娃哈哈,一路做到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既是“达娃联姻”的推动者,又是筹建ERP系统的核心人物,堪称娃哈哈的“内当家”。更戏剧的是,2025年她的三个孩子起诉宗馥莉,索要21亿美元信托权益,揭开了她与宗家的复杂渊源 。要是她真能掌权,娃哈哈会被卖掉吗?

先得明确:杜建英对娃哈哈有“感情”,但更懂“资本”。她在娃哈哈待了16年,见证过果奶被质疑不合格时,自己跑到北京做了三四个月危机公关的日子;也参与过娃哈哈“西进”涪陵建基地的里程碑事件。可以说,娃哈哈的半条命是她跟着宗庆后一起拼出来的,对这家企业的感情未必比宗馥莉浅。但2008年离职后,她创办三捷投资集团,投了生物医疗、新能源等上百家企业,还捐钱办学校、做慈善,早已是成熟的资本玩家。

从她的利益诉求来看,“卖娃哈哈”可能不是首选,但“资本运作”大概率少不了。目前她在陕西娃哈哈乳品、大理娃哈哈饮料等多家停产的“娃哈哈系”企业里都持有股权 ,还和宗家共持广元金信投资,间接控制多家生产基地。要是掌权,她未必会全盘出售,更可能像她做投资那样,通过引入资本、拆分业务、优化资产来变现。毕竟对她而言,娃哈哈既是情怀载体,更是优质资产。

但有两个坎她绕不过去:一是股权结构。现在娃哈哈46%的股份在杭州上城区国资手里,宗馥莉持股29.4%,职工持股会占24.6%。就算她通过子女继承权拿到部分权益,也很难撼动国资和宗馥莉的联合牵制,想卖公司根本不是她说了算。二是“达娃旧怨”的阴影。当年她是“达娃联姻”的参与者,如今要是真引入外资或卖掉股份,很可能被扣上“背叛民族品牌”的帽子,这对爱惜羽毛的她来说风险太高。

更现实的是,杜建英自身还陷在麻烦里:2025年她名下公司刚因3005万元被强制执行,三个孩子的信托诉讼也还没了结,香港法院已经裁定宗馥莉暂不能挪用18亿美元信托 。这种情况下,她就算想掌权,也得先解决自己的债务和诉讼问题,根本没精力推动“卖公司”这种大事。

四、结局猜想:娃哈哈不会被卖,但会变“新样子”

说到底,无论是宗馥莉还是杜建英掌权,娃哈哈被全盘卖掉的概率都极低。

对宗馥莉来说,娃哈哈是“证明自己的战场”。她花了这么大功夫清洗老臣、整合渠道、推新品牌,本质是想摆脱“宗庆后女儿”的标签,把娃哈哈变成“宗馥莉的企业”。只要业绩不掉链子,她就不会放弃这份控制权。

对杜建英来说,娃哈哈是“情怀+资产”的结合体。她既不会像达能那样搞吞并,也不会轻易把这块“国民招牌”拱手让人,更可能通过资本运作让资产增值,这比单纯卖掉赚得多,也更符合她“投资人+老臣”的双重身份。

而从行业来看,现在饮料界虽有大窑被外资收购85%股权的案例,但娃哈哈体量更大、品牌附加值更高,且有国资持股“兜底”,想全盘收购的难度极大。更可能的走向是:宗馥莉继续推进“娃小宗”转型,杜建英通过持股影响部分业务,而“娃哈哈”这个老品牌,会以某种形式一直存在下去——毕竟这三个字,藏着太多人的童年记忆,也刻着宗庆后当年打赢“达娃之争”的倔强。

来源:沐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