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四点,窗外暴雨如注,仿佛要将一切吞噬。密集的雨线如鞭子般抽打着玻璃,屋檐下的积水如瀑布般倾泻而下,远处右江的鸣声在雨雾中愈发沉闷。我紧握手机,坐在床边,屏幕上弹出广西水文中心的洪水橙色预警:受台风“博罗依”影响,右江、左干支流已有26条河流超警,百色防汛应
凌晨四点,窗外暴雨如注,仿佛要将一切吞噬。密集的雨线如鞭子般抽打着玻璃,屋檐下的积水如瀑布般倾泻而下,远处右江的鸣声在雨雾中愈发沉闷。我紧握手机,坐在床边,屏幕上弹出广西水文中心的洪水橙色预警:受台风“博罗依”影响,右江、左干支流已有26条河流超警,百色防汛应急响应刚从四级升至二级,这预示着这场雨带来的灾难远比想象中更为严重。
清晨六点,楼道里突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社区网格员小陈的声音带着喘息:“快收拾东西转移!江水快漫上来了,安置点在小学。”我慌忙抓起外套往外跑,下楼时正撞见邻居李伯抱着瘫痪的老伴往轮椅上挪,积水已漫过小区台阶,没过脚踝的水冰冷刺。街道一片混乱,警笛声此起彼伏,几名民警站在齐膝的积水中,指挥居民往高处转移,其中一人裤脚沾满泥浆,徒手清理排水口的落叶,雨水顺着帽檐往下淌,几乎睁不开眼。
上午九点,我跟随人群抵达安置点,只见十几顶蓝色帐篷已搭建完成。志愿者们正忙着分发矿泉水和方便面,广播里循环播报着灾情:“德保县足荣镇山独屯16名群众已被武警官兵救出,靖西市禄峒镇因山体滑坡道路中断,救援队伍正全力清障。”不远处的临时充电区挤满了人,大家都在给家人报平安,一位阿姨抹着眼泪说:“家里一楼全淹了,冰箱、电视都泡在水里,幸好民警敲门及时,不然真要被困住了。”
中午十二点,雨势稍弱,我跟随志愿者前往救援现场送物资,才真正见识到洪水的威力。站前大道的积水已没过汽车轮胎,几辆涉水熄火的轿车横在路边,消防队员正驾驶橡皮艇搜寻被困者。在九龙家禽交易场旁的涵洞,我看到两名消防员背着救生绳往深处走,昨天这里刚救出两名被困群众,今天又有新的险情报告。最让人揪心的是田阳区巴别乡的街道,积水已漫到腰部,十几名村民手拉手组成人链,"拔河式"地拖拽着被困车辆,浑浊的洪水不断冲击着他们的身体,却没人肯松开手。
下午三点,手机推送了最新灾情数据:全市消防救援部门已接警38起,营救疏散群众317人,电网抢修人员出动236人次,自治区财政厅紧急预拨了1000万元救灾资金。安置点的广播突然响起欢呼声,原来靖西市地州派出所的民警成功救出了两名被困的八旬老人,还帮村民转移了150多公斤的老母猪。有人翻出救援现场的视频,画面里民警背着老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积水中行走,裤腿上的泥浆结了硬块,却笑得很踏实:“每一户都走到,才放心。”
傍晚五点,天渐渐暗下来,水文站传来消息,右江水位仍在上涨,预计未来24小时可能出现超警3.5米的洪水,与去年9月的洪峰相当。安置点里,大家自发地搭起了临时灶台,有人从家里带出腊肉,有人拿出储备的,志愿者支起大锅煮起了热。隔壁帐篷的大叔是种芒果的,他看着手机里果园被淹的照片叹气,却又很快振作起来:“只要人在就好,明年再种!”不远处,几名孩子在帐篷间追逐,手里挥舞着志愿者分发的小红旗,笑声冲了些许阴霾。
深夜十点,雨又开始下了,帐篷外传来巡逻民警的脚步声。我裹紧被子,听着外面的雨声和远处的救援车轰鸣,想起白天看到的那些身影:徒手清淤的民警、乘风破浪的消防员、自发救援的村民、奔波忙碌的志愿者。他们在疾风骤雨中筑起的防线,比任何堤坝都坚固。手机里弹出朋友发来的消息,说左江全线超警,但救援还在继续,还有323户1041名群众等着安置。
凌晨时分,帐篷外突然响起整齐的歌声,原来是几名年轻救援人员在唱《我和我的祖国》。透过帐篷缝隙,我看到他们湿透的制服上沾着泥浆,却把小红旗举得很高。此刻,窗外的暴雨仍未停歇,但我知道,只要这些身影还在,希望就不会熄灭。明天或许会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但只要我们像今天这样守望相助,就一定能熬过这场灾难。就像那首歌里唱的,我们每个人,都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
来源:小辉辉不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