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海战“飞龙”号单舰反击:绝境下的最优解还是莽夫冒进之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5 01:27 1

摘要:1942年6月4日10时30分,当中途岛海域的浓烟吞噬“赤城”“加贺”“苍龙”三舰时,“飞龙”号成为南云机动部队唯一幸存的航母。此时摆在第2航空战队司令山口多闻面前的,是一个两难抉择:要么收缩兵力保存残余力量,要么孤注一掷单舰反击。

1942年6月4日10时30分,当中途岛海域的浓烟吞噬“赤城”“加贺”“苍龙”三舰时,“飞龙”号成为南云机动部队唯一幸存的航母。此时摆在第2航空战队司令山口多闻面前的,是一个两难抉择:要么收缩兵力保存残余力量,要么孤注一掷单舰反击。

小林晴久画作:中途岛海战正在燃烧的第一航空战队

这场“以一敌三”(美军实际投入3艘航母,“飞龙” 号初期仅确认1艘,二次反击后才察觉美军多舰部署)的反击,究竟是绝境中的必然选择,还是缺乏理智的战略冒进?​

中途岛海战前,日军的核心目标是 “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主力航母”,以巩固对太平洋的制海权。当三艘航母被击沉时,南云舰队已失去80%的舰载机力量,若“飞龙”号选择撤退,意味着日军不仅彻底丧失战役目标,还将让美军完整保留 3 艘航母(“企业”“约克城”“大黄蜂”),这对后续太平洋战场的力量平衡是致命打击。

据《日本海军中途岛作战档案・第2航空战队指挥官日志》记载,山口多闻在1942年6月4日10时30分(三舰沉没后)的作战会议中明确提出:“不反击则舰队主力尽失,反击虽险却有机会重创美军;若此时撤退,帝国海军将再无机会夺回太平洋主动权,哪怕仅击沉1艘美军航母,也能为后续作战争取喘息空间。”​

从战场态势看,美军在重创三舰后,必然会派出侦察机搜索剩余日军舰艇。依据美国海军《中途岛海战舰载机协同作战记录》,斯普鲁恩斯当时立即下令 “企业”“约克城” 号及中途岛岸基侦察机,对50海里范围实施扇形搜索,“飞龙” 号已暴露在美军搜索网中。

中途岛附近,大黄蜂号甲板上的F4F战斗机和SND俯冲轰炸机准备起飞

“飞龙”号若不主动反击,仅靠5架可作战零式战斗机的防空力量(6架编制含 1 架故障机),根本无法抵御美军SBD俯冲轰炸机的后续突袭。事实上,“飞龙” 号最终被美军击沉的时间(19时20分),距离其首次反击仅8小时,这证明即使不主动出击,“飞龙”号也难以逃脱被围歼的命运。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反击争取战果,成为当时日军的唯一战略选项。

“飞龙”号当时保有18架舰载机:6架零式(含1架故障机)、9架九九舰爆、3 架九七舰攻,虽兵力远逊于美军,但具备“突袭优势”。美军刚完成对“赤城”“加贺”“苍龙”三舰的轰炸,正处于回收战机、检修装备的混乱期,尤其是“约克城”号,甲板上堆满待维护的SBD与燃油,防空部署存在漏洞。

被飞龙号反击骑脸的约克城号,遭97舰攻投放鱼雷击中

山口多闻精准抓住这一窗口期,派出的两支攻击队均实现“精准打击”,首次突击命中“约克城”号3颗炸弹,使其一度弃舰;二次突击又命中2枚鱼雷,彻底断绝其抢修可能。若不是美军后期全力抢救,“约克城”号早已沉没(最终因日军伊168号潜艇偷袭于6月7日沉没)。​

中途岛海战前伊68历史照,1942年5月改名为伊168

尽管“飞龙”号最终沉没,但其单舰反击仍取得了日军中途岛海战中唯一的击沉航母战果。这一战果不仅让美军意识到日军舰载机部队的战斗力,更打乱了美军后续的作战计划,“约克城” 号的受损迫使美军暂时收缩防线,为“榛名”“雾岛” 战列舰等日军机动舰队剩余舰艇的撤退争取了时间。更重要的是,此次反击证明日军在绝境下仍具备“重创美军航母”的能力,为后续所罗门群岛海战等战役保留了日军的战术威慑力。​

描绘俯冲轰炸机中队攻击“飞龙”号的场景画,同样可以看到船艏那个血红色太阳靶子

“飞龙”号反击时最大的局限,在于对美军航母数量的误判。山口多闻最初仅通过友永丈市机群确认1艘美军航母(“约克城”号),直到13时30分村田机群才发现“另一艘美军航母”(实际为“企业”号),始终未察觉“大黄蜂” 号的存在。

因 “大黄蜂” 号舰载机当时偏离航线,未参与对“飞龙”号的攻击,日军侦察机也仅能派出2架,无法覆盖完整搜索范围。这种情报滞后使其未能意识到“以一敌三”的真实兵力差距,导致反击目标过于集中在 “约克城” 号,未能分散美军注意力,进一步放大了自身的防空压力。

1942年6月6日早晨,从中途岛进攻本队凤翔号航母一架九六舰攻发现已被放弃的飞龙仍漂流在海面上

回顾中途岛海战“飞龙”号的单舰反击,若以“结果论”评判,其最终沉没似乎证明反击是“失败的”。但从“过程论”与“当时处境”出发,这却是日军唯一的“最优解”。不反击,“飞龙”号将在美军的围歼中毫无价值地沉没,日军将彻底丧失中途岛海战的任何战果,反击,虽大概率牺牲“飞龙”号,却能重创美军航母,为日军保留战略威慑力,同时提振日军士气。

即将沉没的约克城号

正如山口多闻在弃舰前对参谋传递的态度——据幸存幕僚回忆,他当时强调“帝国海军的尊严,在于战至最后一刻,而非单纯的胜负”,这一理念也成为他选择与舰共存亡的核心动因。”

被美国人救起的飞龙号幸存水兵

“飞龙”号的单舰反击,本质上是二战初期日军“攻势战略”的最后挣扎,虽未能改变中途岛海战的结局,却成为太平洋海战中“以弱战强”的经典案例,也让后世深刻认识到:在绝对劣势的战场态势下,“主动出击”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但“被动等待”一定会带来最坏的结果。​

来源:楼船校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