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风起时,西贝的莜面馆里飘出了不一样的味道。37年餐饮老字号与顶流网红的隔空对峙,像一柄锋利的刀,剖开了中国餐饮业最隐秘的地带。当贾国龙在微博上拍案而起时,他或许未曾料到,这场看似偶然的口舌之争,竟成了检验中国餐饮业商业伦理的导火索。前因后果大家都耳熟能详,不
作者:沈理
分类:观点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秋风起时,西贝的莜面馆里飘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37年餐饮老字号与顶流网红的隔空对峙,像一柄锋利的刀,剖开了中国餐饮业最隐秘的地带。当贾国龙在微博上拍案而起时,他或许未曾料到,这场看似偶然的口舌之争,竟成了检验中国餐饮业商业伦理的导火索。
前因后果大家都耳熟能详,不再赘述,拆解一下问题点和三个破局之道。
1、错位的对话姿态
罗永浩的质疑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本可化作革新之浪。但西贝选择用现有标准规则对抗消费质疑,消费者看到的不是专业,而是傲慢——仿佛在说:"我说没毒就是没毒,不需要你懂化学"。理性的顾客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这种商家姿态了。
2、失效的情感策略
那些精心编排的温情故事,像极了春晚小品里的尴尬桥段。《7岁的毛毛》在热搜榜上一路狂飙,却让公众嗅到了刻意的味道。这让人想起某些景区的"孝道表演":老人摔倒被扶起的戏码拍得催泪,台下观众却忙着用手机录像发抖音。
当危机公关沦为公关危机,再动人的故事也成了黑色幽默。
3、失去控制的创始人IP
贾国龙清空社交账号的举动,有点像足球比赛最后十分钟突然换掉主力门将,留下空门任人攻破。公众目睹的不仅是企业家的情绪失控,更是一个品牌的信任决堤。
但这些都是过去时了,实际上还有三张王牌可以打出!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围绕以上问题,正确的做法有三个:
第一策:解剖定价权,用透明化打破信息垄断
西贝需要明白:当代消费者不是"韭菜",而是拿着放大镜的监督者。建议采取"三透明"策略:
1、成本透明化:
在菜单标注"草原羔羊采购价""冷链运输成本"等真实数据,让88元的莜面价格经得起推敲;
2、工艺可视化:
借鉴"看得见的厨房"理念,在门店设置实时直播屏,展示从解冻到出锅的全过程;
3、标准公开化:
主动申请第三方机构对"中央厨房预处理"流程进行认证,用权威报告替代自说自话
第二策:重构价值供应,用产品回应质疑
预制菜本身不是原罪,错的是用工业化流程践踏餐饮本质。
西贝需要完成两大转型:
1、产品分层:推出"匠人现制专区",对葱爆羊肉等招牌菜实行"现场投料+明档烹饪",收取15%工艺溢价
2、供应链重塑:建立"24小时鲜食联盟",与顺丰合作实现草原羊肉"屠宰-配送-烹饪"72小时闭环,用冷链技术重构新鲜定义
第三策:重塑沟通机制和创始人IP
在信息过载时代,真诚才是最好的公关。
建议实施"三个一"工程:
1、一场创始人直播:贾国龙亲自下厨演示"三分钟现做莜面",用烟火气消解工业化质疑;
2、一组消费者证言:邀请罗永浩担任"产品体验官",用第三方视角记录后厨改造过程;
3、一套反馈机制:开发"菜品溯源小程序",扫码即可查看每道菜的原料产地、加工时间及厨师信息,公开透明。
以上三策是当下能快速落地实施的,还有长远策略如下: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建立"透明化运营"长效机制
每月举办"后厨开放日",邀请消费者代表、美食博主参与突击检查;开发"西贝透明指数",实时公示各环节质检数据,设置"阳光评分"供消费者参考;
成立"预制菜伦理委员会",邀请消费者代表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2、打造"价值认同"的感情机制
启动"草原守护计划",将部分利润用于牧民生态养殖扶持,用公益行动重塑品牌温度;创建"西贝味道研究院",定期发布《中国地方菜系保护白皮书》,确立行业文化引领者地位;
推出"主厨故事盲盒",扫码即可观看每道菜背后厨师的成长故事,用人文叙事提升品牌溢价。
3、构建"危机转化"防御体系
设立"首席共情官"岗位,专门研究Z世代话语体系,避免"皇帝的新衣式"沟通;开发"舆情预警模型",通过AI分析社交媒体情绪波动,提前48小时预判风险;
建立"危机应对剧本库",针对不同量级舆情预设200+种应对方案,确保反应速度与温度。
总而言之,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
建立"信任货币"体系:把消费者知情权转化为可量化的信用资产;完成"从厨师到科学家"的转型:用食品工程技术重构传统工艺,让工业化与匠心不再对立;
构建"参与式消费"生态:让消费者成为产品研发、品控监督的共建者。
以上简单直接明了是三张王牌,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看着西贝后厨的冷冻柜,恍惚间想起《清明上河图》里的汴京酒肆。千年流转,变的是烹饪技艺,不变的是"童叟无欺"的商业本心。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企业的每个细节都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与其费尽心机粉饰太平,不如坦然接受"透明即竞争力"的新商业法则。
这场风波终将过去,但它留下的思考题永不退场:当AI能瞬间扒出食材溯源,当短视频让后厨秘密无所遁形,企业还能在信息不对称中攫取超额利润吗?
西贝的危机不是终点,而是中国餐饮业进化的阵痛。或许在某个清晨,当消费者推开西贝大门,看见阳光下厨师挥舞炒勺的身影,会突然明白:原来信任,才是这个时代最珍贵的预制菜。
来源:沈理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