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的 93 阅兵,作为国家重要的盛典活动,以宏大的规模与庄重的氛围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目光。这场盛典的观礼席上,汇聚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杰出代表,他们或是为国家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行业领军者,或是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赢得荣誉的榜样人物。其中,中国首位网球单打奥运
2025 年的 93 阅兵,作为国家重要的盛典活动,以宏大的规模与庄重的氛围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目光。这场盛典的观礼席上,汇聚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杰出代表,他们或是为国家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行业领军者,或是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赢得荣誉的榜样人物。其中,中国首位网球单打奥运冠军郑钦文的身影尤为引人注目 —— 她不仅是此次阅兵中唯一受邀观礼的网球运动员,更在不久前刚当选 “感动中国 2024 年度人物”。这份双重荣誉,不仅彰显了她在体育领域的卓越成就,更体现出她所传递的精神力量对社会的深远影响。而就在阅兵观礼后不到一个月,郑钦文又以一场惊艳的复出比赛,再次让外界看到中国网球运动员的坚韧与实力。
国之盛典的见证者:从奥运突破到感动中国,国家荣誉感贯穿始终
93 阅兵当天,天安门广场周边洋溢着庄严而热烈的氛围,观礼席上的郑钦文身着简约正装,目光专注地注视着前方。当搭载着先进装备的方阵缓缓驶过,当嘹亮的军歌在广场上空回荡,她的眼神中满是自豪。事后被问及观礼感受时,她提到,站在那里,比在赛场上更能直观感受到国家的强大,而这份强大,正是她在国际赛场上拼搏的底气。作为唯一受邀观礼的网球运动员,这份殊荣背后,是她用汗水与成绩换来的认可 ——2024 年巴黎奥运会上,她为中国网球实现了单打项目 “0 的突破”,拿下了史上首枚奥运网球单打金牌。
时间回到 2024 年巴黎奥运会网球项目决赛,地点在罗兰・加洛斯球场 —— 这片以红土赛事闻名的场地,当天坐满了观众,其中不少中国观众挥舞着五星红旗,红色的旗帜在看台上形成一片片醒目的 “中国红”。21 岁的郑钦文站在球场上,对面是实力强劲的对手维基奇。在此之前的淘汰赛中,她遇到的每一位对手都是世界排名靠前的选手,赛前甚至有不少外媒预测,她很难闯入决赛,更别提夺冠。但郑钦文没有被外界的声音干扰,她握着球拍,每一次挥拍都带着十足的力量,每一次救球都拼尽全力。当最后一个球落地,比分定格在获胜的瞬间,她扔掉球拍,双手捂着脸蹲在红土场上,泪水从指缝中溢出 —— 这是激动的泪水,也是对多年努力的回馈。赛后接受采访时,她笑着说:“现场的中国观众太热情了,他们挥舞的国旗一直在我眼前晃,我告诉自己,不能让他们失望,一定要把金牌带回去。”
这份对国家荣誉的珍视,从她踏上职业道路的那天起就从未改变。2020 年 8 月,17 岁的郑钦文正式开启职业网球生涯,彼时她的世界排名仅为 630 位。很多人以为,这个年纪的选手要想跻身世界前列,至少需要五六年时间,但郑钦文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打破了这个预期 —— 她每天清晨五点就开始训练,从基础的体能训练到专项的击球技巧,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打磨,甚至在训练结束后,还会对着录像复盘当天的动作,寻找可以改进的细节。凭借这份坚持,她的排名一路飙升至世界前 50。当记者问她 “距离世界第一还有多远” 时,她却只是谦虚地表示,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每一场比赛都是积累经验的机会。
2025 年 8 月 16 日,“感动中国 2024 年度人物” 名单公布,郑钦文的名字赫然在列。颁奖典礼上,大屏幕播放着她在赛场上拼搏的画面,当主持人问她 “支撑你不断前进的力量是什么” 时,她坚定地回答:“是国家荣誉感。每次比赛前,想到自己代表的是中国,就觉得不能退缩,必须拼到底。” 这份纯粹的信念,让她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榜样。
伤病阴影下的坚持:7 个月带伤作战,手术抉择背后的无奈与勇气
在奥运夺冠后,郑钦文的职业生涯迎来了高光时刻,网坛传奇德约科维奇在与她搭档参加双打赛事后,曾公开表示:“我也是她的球迷,会关注她的每一场比赛,她的天赋和努力都让人印象深刻,我们在场下也是很好的朋友。” 就连在奥运决赛中输给她的维基奇,也由衷地称赞:“能和她对决是我的荣幸,她让我看到了亚洲网球的新高度。” 外界都期待着她能在接下来的赛事中取得更多突破,但命运却在此时给了她一记重击 —— 伤病悄然降临。
2025 年 WTA 斯图加特赛事期间,郑钦文的手肘开始出现不适。起初她以为只是训练过度导致的肌肉酸痛,没有太在意,依旧坚持参赛。直到四分之一决赛,比赛进行到关键局时,手肘的疼痛突然加剧,她甚至无法正常完成挥拍动作。无奈之下,她只能向裁判申请 5 分钟的医疗暂停。医护人员在赛场边为她的手肘缠上冰袋,进行简单的处理,她咬着牙表示 “还能继续”,重新回到赛场。但疼痛已经影响了她的发挥,最终还是遗憾输掉了比赛。
赛后,郑钦文的团队带她进行了检查,医生建议先进行保守治疗 —— 通过物理治疗和药物缓解疼痛,避免剧烈运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她每天都要按时接受理疗,手臂上贴满了药膏,但效果却十分有限。每次训练时,手肘的疼痛都会反复出现,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的穿衣、吃饭。经过与多位运动医学专家的反复会诊,团队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进行微创手术,彻底解决手肘的问题。但这个决定意味着,她将至少缺席 8 周的比赛 —— 对于正处于上升期的运动员来说,8 周的空白很可能导致状态下滑,甚至被其他选手拉开差距。
就在大家为她的伤病担忧时,央视网球评论员许旸的一则消息让无数球迷揪心。许旸在节目中透露:“郑钦文去年冬训时就已经感觉到手肘不适了,期间她做过好几次检查,也在比赛中刻意保护手肘,但为了不耽误重要赛事,她一直带着伤参赛,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 7 个月以上。” 直到这时,公众才知道,过去大半年里,郑钦文在赛场上看似轻松的挥拍,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疼痛。她从未在公开场合抱怨过伤病,总是以积极的姿态面对镜头,这种隐忍与坚持,让更多人看到了运动员背后的不易。
中网王者归来:球迷热情点燃复出决心,首秀告捷显实力
随着金秋九月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凉,郑钦文的康复进度也牵动着无数人的心。9 月 23 日,2025 年中国网球公开赛(中网)开幕式在北京举行,许久未公开露面的郑钦文惊喜亮相。当天她穿着一身休闲运动装,脸上带着浅浅的笑容,在与其他运动员的合影中,她被大家自然地推到了 “C 位”—— 这个位置,既是对她实力的认可,也是对她人气的证明。镜头前的她神采奕奕,丝毫看不出刚经历过手术的痕迹,不少球迷在现场激动地喊着她的名字,她也挥手向球迷致意,眼神中满是感激。
开幕式结束后,球迷最关心的问题是:“她什么时候能回到赛场?” 郑钦文的团队给出了谨慎的回答:她接受的是微创手术,常规康复周期需要 3-4 个月,目前虽然恢复情况良好,但最后的康复阶段至关重要,如果强行参赛,很可能导致二次受伤,影响后续职业生涯。教练团队甚至多次劝她,放弃此次中网赛事,安心完成康复,等状态完全恢复后再回归。但郑钦文却始终没有放弃参赛的想法 —— 康复期间,她每天都会去训练场地进行恢复训练,而每次训练时,都会有不少球迷特意赶到现场为她加油,大家举着写有 “郑钦文加油” 的牌子,隔着围栏喊着 “我们等你回来”。这些声音,让她的复出意愿愈发强烈。
“每天训练时,大家都太热情了,他们的声音我都能听到,” 郑钦文在一次复诊后对团队说,“我说不行,一定要打!我很想在大家面前继续比赛,不想让他们等太久。” 在她的反复坚持下,团队最终同意让她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评估,结果显示,她的手肘恢复情况超出预期,可以参加低强度的比赛。就这样,郑钦文确定了自己的复出首秀 ——2025 年中网女单第二轮比赛。
9 月 27 日,中网赛场座无虚席,观众们早早来到现场,期待着郑钦文的亮相。当她拿着球拍走进球场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比赛开始后,她没有丝毫的生疏感,发球精准有力,底线击球角度刁钻,每一次得分都能引来观众的欢呼。最终,她以 6-3、6-2 的悬殊比分干净利落地赢下比赛,为自己的复出之战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赛后,她在球场上向观众鞠躬致谢,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
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场复出首秀,她在康复期间付出了多少努力 —— 手术后的第一个月,她只能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训练,每天对着镜子缓慢地活动手肘,确保关节不会僵硬;第二个月,她开始进行无球训练,反复练习挥拍动作,调整发力方式,避免手肘再次受伤;直到赛前一周,她才开始进行有球训练,每天训练结束后,都会让理疗师为手肘进行放松按摩。这份坚持,让她在离开赛场近三个月后,依然能保持如此出色的状态。
中国网球名将李娜曾在职业生涯中多次遭遇伤病困扰,最严重的一次,她在比赛中扭伤脚踝,导致头部重重摔在地上,但她依然坚持完成了比赛,这份韧性成为了中国网球的精神符号。如今,这份韧性在郑钦文身上得到了传承 —— 她不畏惧伤病的挑战,不辜负球迷的期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永不放弃” 的体育精神。此刻的郑钦文,正站在新的起点上,未来的赛场上,人们依然期待着她带来更多惊喜。
来源:众看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