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红利不在虚概念!抓牢“总成+灵巧手”,三花拓普们的机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5 09:03 1

摘要:前几天去小区快递站取件,发现以前总磕磕绊绊的分拣机器人变“机灵”了。以前它总把快递扔错格子,薄点的文件还会被夹破,现在居然能精准把快递分到不同楼栋的格子里,连信封大小的文件都能轻轻放好,一点褶皱没有。快递站老板指着机器人的“底座”和“爪子”说:“这俩地方换了新

前几天去小区快递站取件,发现以前总磕磕绊绊的分拣机器人变“机灵”了。以前它总把快递扔错格子,薄点的文件还会被夹破,现在居然能精准把快递分到不同楼栋的格子里,连信封大小的文件都能轻轻放好,一点褶皱没有。快递站老板指着机器人的“底座”和“爪子”说:“这俩地方换了新家伙!底下是‘底盘总成’,上面是‘灵巧手’,以前全靠从国外买,一套下来要几十万,现在国内的三花、拓普都能做,成本直接砍了一半,我们这片区的快递站这两个月都换了新机器人。”

其实不光快递站,现在生活里到处都能看到这种“升级后的机器人”。公司楼下的餐厅,传菜机器人能稳稳端着热汤碗,不会晃洒;工厂里的装配机器人,能拧0.5毫米的小螺丝,比人工还精准。这些机器人之所以“好用”,全靠“总成”和“灵巧手”这俩核心部件:总成相当于机器人的“骨架+大脑”,管着怎么动、往哪动,还得协调全身零件;灵巧手就是机器人的“手”,管着抓东西、做细活,越灵活越吃香。

2025年8月工信部刚发的《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里也说了,到2026年机器人核心零件咱们自己能做的比例要超70%,而“总成+灵巧手”就是最核心的部分。再看市场数据,中国电子学会统计的,2025年全球工厂里的机器人装机量预计能突破600万台,其中八成以上都得升级总成才能更灵活;灵巧手的市场更猛,今年规模预计能到120亿元,比去年涨了快七成,这红利真不是炒概念,是实实在在落地的需求。

先说说“总成”,别被名字吓到,其实就是把机器人的“动力、控制、底盘”这些零散零件整合到一起,让它能“跑起来、动起来”,还得听话。以前国内企业没这整合能力,只能买国外的现成货,就说某国外品牌的机器人底盘总成,又重又笨,只能在平地上走,车间地面稍微有点凹凸就卡壳,还卖30万一套,想改尺寸?门都没有。现在咱们国内企业把汽车领域的技术挪过来,一下子就把这难题破了。

三花智控就做得特别好,它给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做的“热管理总成”,简直是机器人的“空调”。夏天工厂里40℃高温,机器人电机不会过热罢工;冬天零下10℃,关节也不会冻得转不动,动作照样灵活。2025年三季度这部分订单已经超15亿元,占了公司机器人业务营收的七成,而且它在宁波的新基地年底就要投产,产能能翻一倍,专门给小鹏、优必选这些做机器人的头部厂商供货。最实在的是,三花的总成比国外便宜四成,还能按客户需求改尺寸,比如给物流机器人做的窄体底盘总成,能在仓库货架之间灵活穿梭,比国外的标准款好用太多。

拓普集团则盯着“底盘总成”下功夫,以前机器人底盘靠齿轮传动,跑起来“嗡嗡”响,还跑不快,拓普把汽车的减震技术和电机技术整合进去,做出来的底盘总成又轻又稳。机器人载着50公斤的零件,还能以每秒0.8米的速度跑,噪音比家里的空调还小。2025年跟小鹏机器人合作后,单季度订单就有8亿元,现在还在浙江建新厂,目标是明年占国内机器人底盘总成市场的三成。以前车企买机器人,得先买底盘、再买控制模块,自己找人组装,折腾一两个月才能用,现在直接买拓普的总成,插上电就能干活,省了不少事。

再看“灵巧手”,这可是机器人从“干重活”变成“做细活”的关键。以前的机器人“手”就是个铁爪子,只能抓硬邦邦的零件,抓个鸡蛋能捏碎,拧个小螺丝能拧歪。现在的灵巧手不一样了,能像人的手一样灵活。抓鸡蛋不碎,拧0.5毫米的小螺丝不歪,甚至能给苹果贴标签,连标签的位置都能精准对齐。这背后是传感器、电机、算法的整合,以前只有瑞士ABB、日本发那科能做,一套灵巧手要50万元,国内企业突破技术后,价格直接拉到20万以内,一下子打开了市场。

绿的谐波的灵巧手就特别有代表性,它的灵巧手有12个“自由度”。说白了就是手指能像人一样弯曲、转动,还装了压力传感器,能感知抓握的力度。农夫山泉的水果加工厂用了它的灵巧手分拣苹果,能通过传感器判断苹果的大小、成熟度,轻拿轻放,破损率比人工还低三成,2025年上半年这部分营收比去年涨了82%。还有节卡机器人的灵巧手,专门给汽车零部件做检测,能拿起薄如纸的金属片,还能精准测量尺寸,以前这活要靠工人用卡尺量,一天最多测400个,现在机器人一天能测2000个,效率翻了5倍。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偏偏是“总成+灵巧手”能吃红利?其实核心就三点:一是咱们自己能做了,以前这俩部件90%以上靠进口,现在技术跟上了,成本降了一半还多,工厂肯定愿意换国产的;二是需求真的在升级,以前机器人只用来搬重物、焊零件,现在要进餐厅端汤、进医院递器械、进电子厂装芯片,没有好的总成和灵巧手根本做不了这些细活;三是技术能复用,国内企业在汽车、手机领域积累的电机、传感器、整合技术,刚好能用到机器人上,不用从零开始研发,进度比国外快多了。

想抓住这波机器人红利,真不用瞎追那些“机器人概念”股,盯准三个实在的点就行:第一看技术硬不硬,比如灵巧手能抓多精细的东西、有没有自己的专利,总成能不能按客户需求改,像三花的热管理总成有128项专利,绿的谐波的灵巧手传感器是自己研发的,这些才是真本事;第二看订单实不实,是不是跟特斯拉、小鹏这些头部厂商合作,订单能不能长期续,三花有15亿的长期订单,拓普跟小鹏签了三年供货协议,这些都不是短期炒作;第三看产能够不够,有没有建新厂、扩产能,能不能接住增长的需求,三花、拓普都在扩产,绿的谐波也在加生产线,产能跟上了,业绩才能真涨。

其实对咱们普通人来说,不用纠结机器人产业有多高深,记住“总成+灵巧手”这两个核心就行。它们是机器人从“笨家伙”变“灵巧帮手”的关键,也是国内企业能实实在在拿到红利的方向。现在不管是工厂升级,还是快递站、餐厅用机器人,都离不开这俩部件,国内企业已经把技术做扎实了,订单也落地了,跟着这个实在的方向看,比追那些飘着的概念靠谱多了。毕竟好的产业机会,从来都是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里,而不是喊出来的口号。

来源:健康趣话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