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旦华 37 毛远新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篆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5 07:17 3

摘要:1979年12月,方志 纯被选为江西省政协主席,他又开始以“黄牛”精神进行工作。方 志纯在苏联读书时,任弼时给他起了一个化名“王佑”,从莫斯科 到新疆到江西,大家根据“王佑”的谐音,称方志纯“黄牛”。

作者:马社香

恢 复 工 作 的 日 子

1978年6月18日,中共江西省委重新任命朱旦华为江西 省妇女联合会主任、党组书记。

经历了10年动乱8年审查,朱旦 华“官复原职”。感慨虽万千,“风发有余年”。

1979年12月,方志 纯被选为江西省政协主席,他又开始以“黄牛”精神进行工作。方 志纯在苏联读书时,任弼时给他起了一个化名“王佑”,从莫斯科 到新疆到江西,大家根据“王佑”的谐音,称方志纯“黄牛”。

9月,朱旦华和江西省妇联选出的50名代表一起前往北京,出席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8年北京的秋天,到处都洋溢着“科学的春天”到来的喜悦。

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9月8日至9月17日在 北京召开的。康克清代表全国妇联作了《新时期中国妇女运动的 崇高任务》的报告。

会议选出了新的领导机构。宋庆龄、蔡畅、邓 颖超被推选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康克清当选为全国妇联主 席。朱旦华当选为全国妇联常委。

会议期间,朱旦华和几位大姐 多次交谈,不约而同地谈到1949年1月全国妇联第一次筹备会 议在西柏坡召开的情景。30年过去了,这30年的风风雨雨在大家的心灵中都留下了太深的烙印。

这次见面时,宋庆龄副委员长 是坐着轮椅参加会议的。她笑着引用孙中山先生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蔡畅副委员长还是习惯用她那双大眼睛望着人,谈出她的心得:“旦华,我总不会忘记主席早年说过 的话,‘无数革命先烈在我们前头英勇地牺牲了,我们活着的人 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我们还有什么缺点不能改正,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呢?’我们共产党人要耐得住牺牲,也要耐得住委 屈。”

朱旦华理解了大姐的慰问和关怀。

改革开放后,精神焕发的方志纯(左二)、朱旦华和黄知真(左三)夫妇。

邓大姐比当年老多了,胖多了,脸上的老年斑一块一块的, 可她的笑容却闪出圣洁的光彩。

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第 五次会议,邓大姐和宋庆龄、蔡畅再次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 员长。邓大姐在妇代会上说得最多的是“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毛主 席提出来的宏伟目标”,她没有像大家那样说成是毛主席和周总理提出的。这样的襟怀和人格,魅力无穷。

康大姐,在大会上说话最多的是康大姐。这次康大姐被选举 为全国妇联主席。看见朱旦华,最亲热的也是康大姐。

在大门口 一见面,康大姐就抓住朱旦华的手,笑着说:“有十三四年未见面 了吧?不显老,不显老。我总记得你的霉豆腐哩,喷喷香。”

霉豆 腐是“四清”时朱旦华去铅山看望工作组的康大姐送的“礼物”。

“是呀,多会儿我们再在一起吃霉豆腐。”

“朱老总说那是我的‘珍珠玛瑙汤’!”康克清摇着朱旦华的 手,大笑。

“珍珠玛瑙汤”是朱元璋未登基时吃的“美味佳肴”萝卜 菜根,登基后什么山珍海味都不及当年的萝卜菜根好吃,就给它 起了个名“珍珠玛瑙汤”。朱老总夫妻间说话竟这样风趣。

朱旦华 和康大姐在北京宾馆大门前照了一张合影,两个人的脸上都是 美滋滋的。参加会议的方玲芝也走过来,挨着康大姐再照了一张。康大姐指着玲芝,笑着说:“好快啊,回延安时的小不点现在 比我们那时候年纪还要大。当妈妈了吧?还是长不胖。”

1986年4月,朱旦华和邓颖超等大姐们在一起。

重新工作的日子,是充实和颇有收获的。

1981年,应日本创 价学会的邀请,朱旦华随中国妇女代表团赴日本访问。80年代 初日本并不怎么富裕,百姓的生活是非常简朴的。日本人的住所 非常简陋,也比较小,家中没有什么摆设,吃的很简单,大多数日 本人是在简朴和拼命中创造财富。

在待人接物方面,中日两国人 民差别比较大。中国人虽然不富裕,但出手大方,送给日本朋友 的礼物价值多不菲;日本人赠送的多是工艺品纪念物,不以昂贵 来衡量友谊,两国的传统和习惯不一样。

日本创价学会负责人送 给中国妇女代表团成员的礼物不是中国当时很看重的“三洋”收 录机之类,而是她亲手缝制的草鞋垫。日本女性与人交往是很注 重精神性的。

朱旦华在日本没有给老方和家里带任何一件东西,也是习 惯吧。

日本友人送的一个小计算器她上交给江西省妇联会计 室。按照当时中国的出国条例,朱旦华是可以带一大件电器回来 的,其他同志也劝朱旦华带一件,80年代初期日本的电器是热 门货,又便宜。可朱旦华摇了摇头,共产党的干部出国都是公款, 来往的路费本来就花了人民的血汗,再为自己带东西,于心不安。

1982年4月,江西省委决定由万绍芬接替朱旦华担任江西 省妇联主任、党组书记。朱旦华被调往省政协,1983年开始担任 政协江西省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方志纯此时被推举 为全国人大常委和中顾委委员。

就在这一年,朱旦华、方志纯和 所有从盛世才监狱活着回来的共产党人,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的邀请,前往新疆参加纪念活动,包括当年跟着大人坐牢的孩 子们都回去了,陈楚三、林阿洪、安安(邵华)……

可就是没见毛远新。

“保外就医”的毛远新

毛远新此时仍在接受审查。众所周知,1976年10月6日 晚,毛远新是在中南海自己家里看电视时被宣布“隔离审查” 的。确切地讲,当时宣布的不是“隔离审查”,而是“保护审查”。

1986年被判刑。1989年3月17日,于服刑之中“保外就医”来到 南昌。

毛远新保外就医,是1989年3月朱旦华亲笔给杨尚昆写 信提出的。

上一年3月刚刚当选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很快作出批 示:“同意。在南昌保外就医”。

这样,毛远新在与世隔离10多年 后来到江西省公安厅招待所。朱旦华知道消息的当天就去看儿 子,她一刻也不能等。在见到毛远新的一刹那,朱旦华的泪水不 自觉地流了下来,可她一点也不知道,她的嘴角仍在拼命地挤出 一丝笑容,喊着“远新-—— ”

毛远新靠在床边艰难地站起来,右手用力地撑着寸步不能离的手杖。

他的目光闪出了笑意:“妈妈,您来了。”

毛远新说出的 几个字是那么的轻,又是那么的重。这是10多年来毛远新第二 次见到母亲。

第一次是1987年朱旦华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 议,专程去秦城监狱看望过他。

毛远新来赣的第二年夏天,毛远志在京病重,向组织提出想 最后见弟弟毛远新一面。

毛远志是毛泽民和王淑兰的女儿,也是 毛远新唯一的亲姐姐。经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同意毛远新赴京探 视。

毛远新和妻子全秀凤一起来到了北京301 医院。病床上插满 了大大小小管子的毛远志,看见久违的弟弟,使出全力拉下身上 的氧气管,张大眼睛看着毛远新,泪水一下子涌满了眼眶,干枯 的右手紧紧地拽着弟弟的手,说:“远新,你……真想你!”

毛远新沉重地点点头。毛远志的丈夫曹全夫满腹感慨地说:“远志终于见到你了。”

第二天,毛远志在301医院病逝。

第三天,毛远新在曹全夫等人的陪同下,前往毛主席纪念堂 瞻仰毛主席遗容。

那年北京的夏天真热啊!毛主席纪念堂前仍排 着几里长队。毛远新为了避免被人认出,带上了墨色眼镜。

1976 年毛远新被“保护审查”时,党中央刚作出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 决定,毛远新没有看到毛主席纪念堂动土竣工的过程。

想不到 13年后,毛远新和普通百姓一样排着长队,来到纪念堂瞻仰这 位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的遗容。当毛远新站在毛主席遗体前的 那一刻,泪水“喇”地一下洒满胸襟。

那年第十四届世界足球杯赛正在意大利举行,中央电视台 连场转播,毛远新在北京呆了半个月,难得地过了一次球瘾。毛 远新也是一个“铁杆”足球迷了。

这次在京他还见到了一些同学 和朋友,毛远新和他们谈友谊、谈趣事,就是不谈政治。对于他个 人来讲,大起大落、甜酸苦辣,在他心中积淀了太多太深的东 西。

1990年初冬,毛远新带着妻女二回韶山,和姐夫曹全夫一 家来安放毛远志的骨灰。

11 月22日,毛远新一下车,韶山管理 局的领导吴松柏、毛远达等人都迎上来和他们握手。

一个高个子的中年人激动地走到毛远新跟前,热情地喊着:“远新,我是毛岸平。父亲母亲听说你们要回韶山,高兴得一晚上都没有困觉,烧 了红烧肉等着你们了。”

曹全夫在一旁介绍:“这是大伯在韶山的嫡堂兄弟毛泽连叔叔的大儿子。他父亲就是‘九阿公’。”

紧紧的握手,一股暖流顿时 冲荡在毛远新的心头。他想起来伯父毛泽东生前多次说过:“在 韶山你们还有个堂叔叫毛泽连。”

可自己1966年回韶山并没有 去探望老人。想不到在毛远新“落难”时,韶山的亲人们都一个个伸出了温暖的大手。

晚上,毛远新、全秀凤来到毛泽连堂叔家。80岁的毛泽连眼睛已全部看不见了,老人家摸索着执意将红烧肉放在毛远新碗里,说:“孩子,你要多吃肉,身体要壮起来呀!”

毛泽连家的房屋当时还是破旧的,可毛远新感到那是温暖的天堂。韶山人从上到下,从亲到疏,对毛远新都是那样的亲切和自然。

从韶山回到南昌里洲小区宿舍,毛远新仍感慨不已。人世间 最温暖人心的就是亲情,不讲回报的亲情啊!

里洲小区宿舍是 1989年冬江西省政府分配给毛远新的一套三室一厅的新住 房。为了照顾毛远新的身体,1989年全秀凤也从上海借调到南 昌,安排在江西省图书馆工作。

里洲小区离江西省图书馆和朱旦 华家都不远。毛远新夫妇经常去看望母亲。其余时间,毛远新喜 欢一个人坐在新居里看书, 一看就是一天。

毛远新是学理工科的,受毛泽东的影响,他在文史哲方面也多有涉猎和积累,有时 和友人笑谈,他说只要有书,他就可以关在这间小屋一辈子,也 不会感到寂寞。

毛远新实在是个书卷气太重的人,在南昌居住三 四年,他将每月200元的生活费一紧再紧,用节余下来的钱买书 和买石头。

说起石头,不得不提到,在南昌,毛远新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篆刻。

毛泽东集古今草隶众家之长为一体的高超书法艺 术,潜移默化,对毛远新影响很大,现在终于有整块的时间专心 致志地雕刻方石块了。毛远新在这宁静的艺术世界里感到无穷 的乐趣。

在女儿莉莉来到南昌的寒暑假里,毛远新也喜欢手把手 地教莉莉学画写字。

朱旦华见了,笑着对全秀凤说:“远新从小就 是一个好静的孩子。在新疆监牢里我给他编过一首歌,小远新, 不爱打架爱和平,兄弟姐妹都相亲,可爱的小远新……”

朱旦华 唱起了早年编的儿歌,唱着唱着,她和儿子一家都笑了。

毛远新在南昌保外就医的日子,深居简出。当时方志纯已病重,住在江西人民医院,毛远新经常去病房看护;朱旦华家老阿 姨的儿子结婚,毛远新特地送上了一条好香烟,表示心意,可自 己却抽着低档烟,至今老阿姨都感叹不已。

1990年全秀凤的母亲中风,全秀风回到上海伺奉老人。毛 远新一个人独自住在里洲,往往做一顿饭菜吃上几天。每年经江 西省公安厅批准,他回上海探亲一次,住在淮海中路的房子里, 为期半年,不跟外界接触。

著名作家叶永烈有一次曾找到他家, 毛远新什么也不讲,一言以蔽之,“记忆力不好,忘记了”。

那几年 毛远新哪里也不去,唯有南昌—上海一条线。

1992年受井冈 山有关部门邀请,去了一次井冈山,同时受到邀请的还有曹全 夫、胡德平等人。

1966年2月毛远新刚从哈军工毕业,曾去过井 冈山。26年过去了,井冈山还是那样的巍峨,黄洋界还是那样的 险峻,毛远新站在茨坪毛泽东故居塑像前,久久地不愿离去。

毛远新在南昌养病期间,和家人多次回过韶山。

来源:大肥肥文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