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不去山西路,你可能错过上海最地道的生煎和焖蹄面,而且排队时间正悄悄翻倍。”
“再不去山西路,你可能错过上海最地道的生煎和焖蹄面,而且排队时间正悄悄翻倍。”
这条不到300米的小马路,现在成了南京路的后厨房。
下午四点,大壶春门口已经绕出L形队伍,生煎锅滋啦作响,油花溅到袖口也没人躲。
旁边老上海蛋饼摊前,阿姨把面糊推开时顺手撒一把葱花,香气直接扑到对面邵万生的橱窗里。
很多人以为老字号只是“情怀打卡”,但山西路最近的变化有点猛。
先说大壶春。
南京东路店在国庆偷偷加了非遗体验区,师傅现场擀皮、捏褶、收口,18个褶子一个不少。
黄浦区文旅局的数据显示,体验区开放首日就有两百多人排队,其中七成是背着相机的年轻人。
生煎出锅那一刻,手机先吃,朋友圈先吃,最后才是嘴。
邵万生更“野”。
糟醉大闸蟹礼盒直接上了抖音直播间,单日卖掉5000份。
线下门店同步摆了试吃台,切一小块醉蟹钳肉,用牙签戳着递给你,吃完不买也不尴尬。
澎湃新闻的报道说,直播最高峰时每分钟弹幕刷屏“加货”,客服回消息回到手抖。
德兴馆的焖蹄面因为一部电视剧成了顶流。
肖战在《梦中的那片海》里端的那碗面,就是德兴馆的配方。
山西路分店把营业时间拖到夜里十点,还开了快速取餐通道。
东方网统计,分店日均销量翻了3倍,晚上九点半还有人端着面蹲在马路牙子吃。
这三家挤在一条小马路上,像开了个老字号小宇宙。
但背后有个更微妙的信号:南京路步行街的“后街经济”正在悄悄长肉。
黄浦区商务委的规划里,山西路只是试点,未来福州路、天津路也会复制“老字号+小吃”模式。
简单说,主街负责高大上,后街负责喂饱你。
有人担心老字号变网红会失去味道。
其实恰恰相反。
大壶春的体验区里,老师傅边包边讲:“生煎要‘三起三落’,火大了皮焦,火小了汤跑。”邵万生的直播间里,主持人把镜头对准糟缸,让观众看蟹泡在黄酒里冒泡的瞬间。
德兴馆把焖蹄面的汤头配方贴在墙上,糖色比例写得明明白白。
这些细节像一把钥匙,把“好吃”翻译成“看得懂”。
年轻人愿意为看得懂的东西买单,也愿意排队。
所以山西路现在最魔幻的画面是:本地爷叔拎着糟醉蟹礼盒赶地铁,外地游客举着生煎拍照打卡,追剧女孩端着焖蹄面自拍。
一条小马路,三种口音,同一种满足。
如果下周路过南京路,别急着钻进商场。
拐个弯去山西路,花三十块吃一套生煎加蛋饼,再拎一盒醉蟹回家。
老字号没老,只是换了个方式继续热闹。
来源:完美喜鹊r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