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它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的帝王祭月和秋日丰收及民俗演化。
导语:明日中秋节,19年一遇,既是“晚中秋”,又是吉日,为何怕下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它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的帝王祭月和秋日丰收及民俗演化。
早在我国春秋时期,《礼记》中就记载了“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的说法,帝王之家会在秋分这天祭月。
不过,古代时秋分那天祭月是帝王之家才能办的隆重典礼,普通老百姓没资格参与。那老百姓想祭拜月亮怎么办呢?就选在离秋分最近的、月亮最圆的晚上,也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来拜月、赏月。
魏晋时已有中秋赏月的零星记载,到唐朝初年,中秋节被官方认定为固定节日;北宋时则正式确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习俗也逐渐定型;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今年的中秋节可不一般,这天不仅是“天赦日”,之后,就迎来寒露节气。并且,还是19年一遇,既是“晚中秋”,又是吉日。怎么理解呢?为何中秋节这天怕下雨呢?下面具体来看!
翻看日历,我们能够发现,今年的中秋节特别晚(民间称为是“晚中秋节),是19年来公历日期最晚的一次,上回这么晚的中秋还是2006年10月6日。
当然,这不是本世纪唯一的一次,除了2006年和今年,下两次还有2063年、2082年 ,都是在10月6日。
今年的啥中秋节为啥会推迟呢?这和我们目前正在用的历法有关。农历一年比公历少11天左右,要是不调整,迟早会出现冬天过中秋的情况。于是,古代历法学家和天文学家就想出了加“闰月”的办法补时差。
今年正好在农历六月后多了个“闰六月”,相当于农历年变长了,之后所有节日对应的公历日期都往后推。所以,中秋节自然就往后推了。
今年中秋节这天是乙巳年、乙酉月、戊申日。民间把秋季里的“戊申日”称为是“天赦日”,今年秋季里有两个,一个是立秋当天,一个是中秋节当天。
旧时民间的说法,“天赦日”,是四时专气,生育万物,宥罪赦过,乃天帝赦免众生罪过的吉日。
中秋节前后是农人秋管、秋收、秋种的大忙时节,听身边的老人们说“最怕中秋节一日雨”。什么意思呢?为啥怕这天下雨呢?下面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是怎么说的!
1、十五滴雨点,连绵不断到立冬
这句农谚说的是,如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当天下雨的话,按老一辈的经验,可能预示着接下来雨水偏多,甚至可能会断断续续一直下到冬季初期。
这种阴雨绵绵的天气,不仅会拉低温度,是农人秋收的时候更加辛苦,尤其是东北地区收玉米时,冷凉的天气实在是太遭罪了。
并且,在一些地方,如果中秋之后雨水频繁,还会严重影响庄稼的收割、运输和晾晒,导致谷物受潮甚至发霉。同时,连绵阴雨也会导致还没有成熟的作物,由于出现减弱光照,影响光合作用,导致籽粒不饱满等一些情况,从而造成作物出现减产。
2、八月十五雨绵绵,秋后无干土
这句农谚也不难理解,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阴雨连连的话,按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往往预示接下来的整个秋季雨水偏多;相反,如是中秋天当天天气晴朗,不下雨的话,则预示着秋季后期雨水可能较少,多以晴天为主。
按现在的理解是,中秋节前后降雨多通常是与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有关,冷暖空气交汇容易形成持续性降水;如果中秋节前后晴朗天气多,则常表明冷空气势力较弱,副热带高压仍占主导,天气稳定少雨。
3、中秋一场雨,寒衣早早备
古人认为,如果中秋节当天下雨的话,往往预示着接下来可能会出现降温较快的情况,提醒人们要提前准备棉衣保暖。
正如老话“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中秋后降雨多,说明冷空气活动可能会频繁,阴雨连连的天气必然会拉低温度。因此,根据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多雨之秋,可能意味着冷天来得早,需提前注意防寒。
4、中秋日头照,收成哈哈笑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八月十五中秋节当天阳光明媚,是个大晴天的话,则往往预示着接下来一段时间天气以晴好为主。
秋收时节如果天气晴朗,人们认为是好的兆头。因为,晴朗的天气非常有利于粮食作物的收割、晾晒,还能够防止作物因降雨出现倒伏和霉变。同时,晴天也有助于农人开展接下来的秋播工作,如播种冬小麦、油菜等作物,保证农事顺利,不误农时,为来年的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5、八月十五月光明,晚稻丰收谷满仓
这里说“月光明”,指的中秋节这天晚上是个大晴天,晚月色清亮。按老祖宗总结的经验,这样的天气,往往预示着晚稻将迎来丰收。
这是因为,南方的晚稻到了八月中旬左右进入灌浆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候光照充足、气温适宜,能显著提升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籽粒充实,提高产量和品质。反之,对产量的形成会有不利影响。
总结来看,中秋当天的天气,在古代时,被视为预测秋季气候走势的重要信号。老祖宗的经验告诉我们:中秋节当天有雨,预示秋季多阴雨;中秋节当天晴朗,则预示后期以晴好天气为主,有利于农事收成。因此,民间有了“最怕中秋一日雨”的说法。
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您认为老祖宗的经验有道理吗?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来源:一品姑苏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