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中秋那几天,高速上的吐槽快把手机屏刷爆了——有人说“9小时车程开了21小时,油费都快赶上机票钱”,还有人哭“15个小时没出广东,孩子在车里把零食都吃完了”。可就在大家堵得心烦时,湖南永州唐女士发的视频火了:她和哥哥没开车,而是坐表哥的飞机回的家,65公里路
国庆中秋那几天,高速上的吐槽快把手机屏刷爆了——有人说“9小时车程开了21小时,油费都快赶上机票钱”,还有人哭“15个小时没出广东,孩子在车里把零食都吃完了”。可就在大家堵得心烦时,湖南永州唐女士发的视频火了:她和哥哥没开车,而是坐表哥的飞机回的家,65公里路,15分钟就到了。
这事儿一出来,网友们都炸了:“还有这操作?”“也太爽了吧,再也不用怕堵车!”但唐女士的表哥陈先生倒挺淡定,说这不算啥——他在永州市区上班,老家在东安鹿马桥镇,平时常开飞机回去,村里人早就见怪不怪了,不少乡亲还坐过他的飞机。“就是个交通工具呗,能省时间回家陪家人,多好。”
其实大家羡慕的,哪里是“开飞机”本身?是不想把团圆的时间浪费在路上啊。你想,65公里路,开车就算不堵也得一个多小时,遇上假期堵车,两三个小时都未必到。可飞机一飞,15分钟,喝杯茶的功夫就到家了——对在外打拼的人来说,假期就那么几天,能多陪爸妈说说话、多跟孩子玩一会儿,比啥都强。陈先生说自己是“沾了低空经济的光”,国家现在鼓励这个,他才算赶了回时髦。这话没说错,现在全国30多个省份都在搞低空经济,2023年这行的规模都超5000亿了,政策松了、技术好了,“打飞的”回家,早不是电视剧里的桥段了。
有人会担心:要是以后大家都开飞机回家,天上不就乱套了?会不会变成“空中灾难日”?其实不用慌。陈先生能开飞机,可不是随便飞的——得有飞机的“身份证”(适航许可)、自己的“驾照”(飞行员执照),还得提前跟空管报备飞行计划,三步都不能少。就像现在开车要考驾照、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以后天上也会有“红绿灯”:比如实时监控的数字平台,能看见每架飞机在哪儿飞;再比如划好的“空中车道”,谁走哪条路、飞多高,都有规矩。等以后起降点多了,像停车场一样方便,监管技术再升级,天上只会更有序,不会更乱。
当然,现在能“打飞的”回家的,还不是普通人家。买飞机、维护、考驾照,都得花钱。可你想想20年前,谁家有个私家车不新鲜?现在不也满大街都是了?未来的“打飞的”,说不定也不用人人买飞机——可能会有“空中网约车”,手机一点就能叫;也可能有“共享飞机”,几个人拼着飞,花不了多少钱。就像现在坐高铁、打网约车一样,慢慢会变成普通人也能选的出行方式。
说到底,不管是堵在高速上啃泡面,还是坐着飞机看家乡的风景,大家的心思都一样:回家,团圆。永州兄妹的这趟“空中归途”,就像一个小信号——未来的出行,会更方便、更省时间,会让我们离家人更近一点。也许20年后,咱们再聊起国庆回家,就会说“今天飞回去挺快,15分钟就到了”,跟现在说“今天开车挺顺,没堵车”一样平常。而这份“平常”背后,藏着的,不就是我们对好日子的期待吗?
来源:永州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