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六强混战!谁能突围成国产&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4 07:42 2

摘要:最近买电脑、手机的朋友可能发现,存储扩容的成本明显降了。背后是国产存储芯片企业正在和海外巨头掰手腕。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兆易创新等六家企业,各自押注不同赛道,到底谁能率先扛起国产大旗?其实答案就藏在三个硬指标里。

最近买电脑、手机的朋友可能发现,存储扩容的成本明显降了。背后是国产存储芯片企业正在和海外巨头掰手腕。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兆易创新等六家企业,各自押注不同赛道,到底谁能率先扛起国产大旗?其实答案就藏在三个硬指标里。

第一关:技术能不能弯道超车。存储芯片这行,技术落后半代就只能赚辛苦钱。长江存储就很典型,当年海外企业把3D NAND闪存卡在64层技术时,它直接另辟蹊径,率先量产128层堆叠技术,现在232层产品都已经商用。这种"换道超车"的打法,直接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相比之下,兆易创新专攻NOR Flash细分市场,在物联网、汽车电子等领域做到全球前三,靠差异化竞争站稳脚跟。但技术战没有终点,三星、美光已经在布局300层以上闪存,国产企业的技术迭代速度,决定了未来的话语权。

第二关:产能能不能跟上需求。有技术没产能,照样抢不到市场。长鑫存储在合肥投建的12英寸DRAM生产线,二期项目投产后月产能将达12万片,相当于国内DRAM市场的半壁江山。这种大手笔扩产效果立竿见影,2024年国内DRAM市场国产化率从5%飙升到18%。但产能不是简单砸钱就能解决的,紫光国微就吃过亏——前期规划的产能爬坡太慢,导致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抢占。现在各家都在抢时间,谁能率先实现产能规模化,谁就握有定价权。

第三关:产业链能不能打配合。存储芯片不是单打独斗的生意。华为海思在高端HBM(高带宽内存)领域有技术储备,但需要通富微电这样的封装企业配合才能量产。长江存储的闪存芯片,也要靠江波龙、佰维存储这些模组厂商,才能变成消费者能用的U盘、固态硬盘。这就像接力赛,任何一棒掉链子都不行。目前国产企业的短板在于,上游的光刻胶、掩模版等关键材料,70%以上还要依赖进口,一旦供应链出问题,再好的技术和产能也白搭。

六家企业各有优势,但也都面临挑战。长江存储技术领先,但海外专利壁垒需要突破;长鑫存储产能凶猛,却要应对国际大厂的价格战;兆易创新稳扎细分市场,又急需拓展高端产品线。你觉得哪家最有希望成为国产存储芯片的"扛把子"?或者说,国产存储还需要补上哪些短板?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锦子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