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女子外阴癌走了,生前洁身自好,医生:仍犯了2个错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4 19:25 1

摘要:外阴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较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它主要发生在外阴部位,也就是女性阴道口周围的皮肤和黏膜。早期的表现往往比较隐蔽,比如外阴出现持续的瘙痒、烧灼感,或者皮肤有小硬块、疣状增生、颜色改变等,有些人还会注意到溃疡、破溃或出血。如果这些

外阴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较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它主要发生在外阴部位,也就是女性阴道口周围的皮肤和黏膜。早期的表现往往比较隐蔽,比如外阴出现持续的瘙痒、烧灼感,或者皮肤有小硬块、疣状增生、颜色改变等,有些人还会注意到溃疡、破溃或出血。如果这些症状长期不缓解,就要提高警惕。预防外阴癌的关键是保持外阴清洁、避免长期炎症反复,同时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外阴异常,应尽早就医,做活检明确诊断。记住,发现可疑症状不要讳疾忌医,及时检查才能赢得主动。

2016年,51岁的徐芳梅是一名来自广西某家大型超市的老板娘。她结婚早,家境殷实,丈夫在外负责打理货源,她则在店里坐镇,成了街坊眼里典型的“女强人”。可表面风光的背后却满是辛酸——两个儿子不但早早辍学,还终日游手好闲,不是聚众喝酒,就是和人打架斗殴,没少惹事。徐芳梅因此操碎了心,常年为子女的麻烦东奔西走,看上去比同龄人苍老许多。更糟糕的是,她还患有糖尿病,身体免疫力本就不佳,身上经常有个小病小痛的。


2016年4月26日,清晨刚开门,徐芳梅像往常一样坐在收银台,盯着货架上忙碌的员工。可没过多久,她就感觉下体有股熟悉的瘙痒感,一阵一阵袭来,仿佛皮肤下有东西在钻。她忍不住脸色一紧,下意识把腿并得更拢,手掌不安地摩擦大腿。明明身边顾客络绎不绝,徐芳梅却全神贯注于那股不断袭来的痒感。很快,汗水从额头渗出来,她咬紧牙关,强忍着,不敢有明显动作,生怕旁人看出异样。可越是克制,那种瘙痒越发猛烈,像针尖在扎,让徐芳梅坐立难安。


眼看着顾客越来越多,收银机不断响起,徐芳梅脸上的表情渐渐僵硬,手指握得发白,眼神里带着痛苦。她能明显感觉下体红肿胀热,轻微碰触都会牵出一阵火辣辣的痛。坐在椅子上更是煎熬,每次稍微挪动,仿佛刀片划过肌肤一样。徐芳梅悄悄伸手按压衣物遮掩,额头青筋都冒了出来。过了一会儿,实在撑不住了,徐芳梅借口去洗手间,解开裤子轻轻涂抹随身带的药膏,冰凉的感觉终于让她长长吐出一口气。虽然依旧痒痛,但情况终于缓解,她才勉强撑着回到柜台,继续打理生意。徐芳梅以为是糖尿病引起的瘙痒,心里也就没有多想。


5月17日,这天的傍晚结账高峰,徐芳梅又被一阵剧烈的不适打断。不同于以往的瘙痒,这次像火烧一样,伴随针刺般的疼痛,让她的脸色一下子苍白。顾客递来的零钱,她手指颤抖得几乎拿不稳,嘴唇紧抿,连呼吸都变得急促。徐芳梅甚至能明显感觉到外阴部位出现分泌物渗出,贴着内裤湿漉漉的,带着刺鼻的味道。她坐在椅子上微微发抖,好几次差点坐不住,只能勉强支撑着。难以忍受的异样让徐芳梅忍不住双眼泛红,眼泪险些掉下来。顾客疑惑地盯着她,她只能强挤出笑容,心底却愈发慌乱。


好不容易等到门店开始打烊,徐芳梅几乎是一步一停地往厕所走,每走一步都牵扯出撕裂般的痛感。此时她的外阴肿胀得厉害,只要一挪动硬块就会摩擦着贴身衣物,如同刀口被反复撕开。徐芳梅走进厕所低头一看,内裤上已经有血性渗出,刺鼻的气味更让她心头发紧。徐芳梅赶紧提上裤子走出厕所,准备去医院,没想到刚到大堂的时候,疼痛顿时升级,疼得她瘫坐在地。旁边正好准备下班的收银员见状慌了,连忙伸手扶住她的肩膀,才发现她全身都在微微发抖,手心冰凉。徐芳梅嘴唇发紫,声音颤抖着低声说自己撑不住了。员工见情形不对,立刻招呼同伴,一左一右将她搀扶起来。

徐芳梅几乎是被半拖半抱着走出超市,疼得眼泪直掉,嘴里断断续续地喘息。夜色里,员工急匆匆拦下出租车,将她扶进车里,直奔医院。到达医院后。值班医生立即将她送入急诊妇科,第一时间为她测量生命体征:血压偏低,心率加快,体温37.8℃,提示有炎症反应。随后进行妇科检查,外阴大范围红肿,皮肤表面多处溃破,伴随黄色脓性分泌物,按压时明显触痛。医生立即采集分泌物做涂片与培养,同时安排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显著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感染明显。B超检查排除了盆腔脏器的急性病变,基本锁定病灶范围。综合体征与检查结果,医生初步诊断为重度外阴炎,并立即给予止痛及局部清洁处理,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等待实验室结果期间,医生与徐芳梅沟通病情。分泌物涂片显示大量脓性白细胞,镜下见细菌繁殖,培养结果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主,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重度外阴炎。听到诊断,徐芳梅满脸疑惑,颤声追问:“医生,我不是一直用药膏吗?为什么还是越来越严重?”医生耐心解释道:“像你这样长期反复自行用药,容易出现耐药性或治疗不彻底,炎症在潜伏期逐渐恶化。再加上你本身有糖尿病史,免疫力较弱,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导致感染更容易反复,甚至加重。如果再不规范治疗,很容易拖延成慢性炎症,甚至发展为癌前病变。”


确诊后,医生为徐芳梅制定了规范化治疗方案。首先,静脉输注广谱抗生素控制急性细菌感染,同时局部进行抗菌冲洗,每日两次,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其次,口服糖尿病药物继续严格控制血糖,避免高血糖环境加重感染。医生叮嘱道:“这次必须完成全程治疗,不能擅自停药。同时建议你以后一定要穿宽松棉质内裤,避免久坐或摩擦刺激,日常用温水清洁外阴,禁止随意使用药膏。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复查,尤其是感染缓解后要做阴道镜或活检,以排除病变风险。”徐芳梅听完后,心中既后悔又惶恐,终于明白之前的轻视和随意用药,是自己酿成严重后果的关键。

住院期间,徐芳梅严格遵守医嘱,完成了全程静脉抗生素和局部冲洗治疗。出院后,她按照医生指导,坚持每天温水清洁,穿宽松棉质内裤,避免久坐久站。饮食方面,徐芳梅特意减少了高糖高油的食物摄入,规律监测血糖,并配合糖尿病专科医生调整药物剂量。为了减轻精神负担,她还逐渐将部分超市事务交给员工,减少熬夜清账,保证睡眠时间。更重要的是,她担心外阴炎反复迁延可能带来隐患,还特意到防疫门诊接种了HPV疫苗,希望通过科学预防减少癌变风险。每次有轻微不适,徐芳梅都不再自己乱用药,而是主动到医院复查。渐渐的,她感觉瘙痒明显减轻,分泌物也恢复正常,生活质量比之前有了显著改善。


8月23日,徐芳梅来到医院做复查。妇科检查显示外阴皮肤色泽基本恢复正常,仅残留轻度色素沉着,无明显红肿及破溃。分泌物检查结果:白细胞数量大幅减少,镜下未见异常菌群繁殖。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恢复至7.2×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血糖监测结果较稳定,空腹血糖维持在6.1 mmol/L左右。医生评价为“重度外阴炎基本缓解,感染控制良好”,并提醒她仍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复查,以防复发。徐芳梅听到结果,长舒一口气,心里第一次感到轻松。可就在她松口气的同时,新的隐忧却悄然埋下。

2019年9月30日,自从徐芳梅生病以后,她的两个儿子都乖巧懂事了不少,开始工作、成家。最近徐芳梅为了给大儿子办婚礼,连日来四处奔波,从婚庆公司到酒席预订,她都事无巨细亲自盯着。这天徐芳梅在忙碌过程中,突然感觉下体一阵隐痛,起初只是轻微胀感,但很快转为针刺般的疼痛。她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呼吸也有些急促。徐芳梅强忍着继续和婚庆经理交谈,可手指却在颤抖,声音发虚。很快,那种痛感逐渐蔓延到下腹,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里面撕扯。她不得不一手捂着小腹,另一手死死抓住椅背,嘴唇被咬得发白。身边的人难免察觉到徐芳梅的异样,可她仍硬撑着,心里暗自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会儿。


可没过多久,这股疼痛突然转变为一股如同火烧般的灼热,还伴随着渗血和分泌物渗出,贴在内裤上黏腻难忍。徐芳梅忍不住发出低声呻吟,身体不由自主地蜷缩着,额头的冷汗不断顺着脸颊流下。渐渐的,她的眼神逐渐涣散,双手发抖,连话都说不完整,疼得几乎要昏过去。一想到还有很多事没处理,徐芳梅勉强站起身想活动缓解一下,却感觉下肢发软,整个人险些摔倒在地。家人见状连忙冲上前扶住,触摸她手臂时只觉冰凉。她咬着牙断断续续说:“不行了……快送我去医院……”话音未落,整个人已经虚弱得几乎晕了过去……

十几分钟后,徐芳梅被家人紧急送到市区三甲医院,急诊室里她面色惨白,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医生立刻为她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止痛和补液处理。很快,妇科查体发现外阴部大面积溃烂,触之出血,伴随明显硬块,局部组织与周围界限不清。血常规提示贫血明显,炎症指标升高。影像学检查显示盆腔内有不规则肿块,大小约6.2cm×5.8cm,边缘模糊,增强扫描见不均匀强化。医生初步判断为外阴癌中晚期,立即将徐芳梅收入院进一步检查和救治。


住院后,医生为徐芳梅进行了病理活检和全身影像学评估。病理结果提示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瘤已突破局部皮肤屏障。盆腔MRI及PET-CT检查结果显示:肿瘤除原发病灶外,已侵及尿道口及部分阴道后壁,同时发现盆腔淋巴结肿大,肺部及肝脏均见可疑转移灶,诊断为外阴癌中晚期,伴多处转移。得知结果,丈夫和两个儿子情绪彻底崩溃,眼泪止不住地落下,大儿子更是抱头痛哭,不停追问医生为什么发现得这么晚。


面对悲痛的家属,主治医生耐心解释:“晚期外阴癌已无法通过单纯手术根治,治疗目标只能以延长生命、减轻痛苦为主。”紧接着,医生提出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全身化疗、局部放疗以及镇痛对症治疗,同时建议配合营养和心理支持,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丈夫和两个儿子含泪听完,虽然心里清楚希望渺茫,但仍紧紧点头同意,只希望母亲能少受折磨。办理入院手续时,徐芳梅丈夫的手一直在颤抖,眼神里满是无力。


很快,徐芳梅开始接受化疗和放疗,起初病情似乎有所缓解,疼痛得到一定控制,家人也努力陪伴在旁。然而不足两个月,情况急转直下:她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体力迅速衰退。复查发现肝转移病灶明显增大,肺部浸润加重,血象低下,已出现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尽管医生尽全力抢救,仍未能挽回。她在弥留之际眼神黯淡,家人守在床边泣不成声。最终,54岁的徐芳梅在病房里安静离世……

徐芳梅的丈夫接过医生递来的死亡通知书时,只觉得眼前一黑,手里的纸差点掉落。他的双眼布满血丝,声音颤抖:“怎么会这样?不是说只是外阴炎控制不好吗?后来虽然发现癌症,但也还算中期,怎么才几个月就转成晚期,还说她走了?!”旁边的大儿子眼圈通红,情绪彻底崩溃,拍着床边几乎嘶吼:“她到底做错了什么?你们说配合治疗,她每次都准时来复查;你们说要注意饮食,她控制糖尿病比谁都严格;她甚至为了预防,还特意去打了HPV疫苗!可为什么还是癌症晚期,还会转移?你们告诉我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徐芳梅丈夫和儿子的质问越来越激烈。大儿子声音嘶哑,泪水止不住地流:“三年啊!这三年里我妈妈一天药都没落下,每次去医院还笑着说‘医生说恢复得挺好’。可现在呢?突然就告诉我们,已经扩散,已经没救了?我们这些复查、这些坚持,到底算什么?!” 他的双拳死死攥紧,指节泛白,整个人几乎失控。病房里一时间压抑得让人窒息,护士悄悄低下头,主治医生面色凝重,不敢直视他们的眼睛。

医生深吸一口气,沉声解释:“我们理解你们的心情。徐芳梅的治疗依从性确实很好,按时完成了化疗,也多次规律复查。术后监测的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并未提示异常,HPV检测结果也维持阴性,接种疫苗更是积极措施。但徐芳梅原本有糖尿病,免疫功能受损,加之病灶生长隐匿,癌细胞可能通过淋巴早期播散,常规检查无法完全捕捉到。直到近期症状急剧加重,才暴露出多器官转移。”

听完解释,二儿子红着眼打断医生,声音发哑:“那你们早干嘛去了?!既然知道她是高危人群,为什么不做更深入的检查?为什么等到她疼得受不了、出血休克才发现?我们信任你们,把钱花在检查和治疗上,可最后换来的却是‘没想到’三个字?!” 话音落下,病房里一片寂静,只有家属压抑的哭声在回荡。医生没有辩解,只是低声叹息,尽力安抚他们的情绪。

当晚,医生回到办公室,把徐芳梅近半年的所有病历、化验单、影像学结果逐一调出。厚厚一摞资料里,她几乎没有缺席过一次复查,所有报告都规整地夹在档案夹中。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盆腔MRI……曲线图和影像对比几乎没有显示明确异常。医生眉头紧锁,整夜未眠,把资料一一送去请科室主任和肿瘤科专家会诊。

第二天,医院召开了死亡病例讨论会。妇科、肿瘤科、放疗科和影像科的专家逐项复盘,从早期是否存在隐匿病灶,到局部炎症长期反复是否掩盖了癌变迹象,再到糖尿病导致的免疫缺陷是否加速了癌细胞扩散,甚至连她接种HPV疫苗后的抗体反应情况也被逐条分析。所有人都沉默了很久:这是一份治疗记录完整、依从性极高的病例,却仍然走到了最坏的结局。

但所有可能性都被逐一排除,无论是从病理切片、影像学检查,还是历次随访的血液指标曲线,都找不到外阴癌为何会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进入晚期、并多处转移的确切原因。一名年轻医生提出,是否可能是早期就存在隐匿灶,但主任摇头否认:“三个月前的影像仍未提示异常,肿瘤标志物也在正常范围。只能判断在最后这段时间里,病情进展极快。”

为了不放过任何细节,主任决定亲自与家属谈话,想从生活里寻找蛛丝马迹。他问得极细:“这几年,她有没有反复外阴炎却没来医院复诊?是否出现过瘙痒、灼痛自行处理的情况?糖尿病控制是否稳定?平时是否常便秘或用过刺激性药物?有没有长期使用一些保健品或外用消炎药?饮食习惯上是否仍然偏重口味?”

面对这些追问,徐芳梅的丈夫和大儿子轮流摇头,声音里带着哭腔:“她真的做的事无巨细啊!出院后每天都用医生教的温水清洗,从不乱用药水,更不会用偏方。糖尿病也是按时吃药、勤测血糖,饮食都清淡到极致。她以前爱吃卤味、辣菜,可知道可能刺激,就全戒了,腌制食品一口不沾。她连店里的促销饮料都不碰,只喝温开水。”

大儿子眼眶泛红,低声哽咽:“我妈妈自打查出外阴炎后,整个人都变了,生活规矩得不能再规矩了。每天早睡早起,不抽烟不喝酒,坚持散步,还专门去接种了三针HPV疫苗,就怕哪天炎症拖成癌症。可我们都没想到,最后还是走到晚期,还说没救了……她那么小心,到底是哪里出错了?”

于是,为了给家属一个明确的交代,主治医生决定请来经验更为丰富的副院长——一位在妇瘤领域深耕三十余年的专家。副院长到场后神情凝重,没有急着表态,而是将徐芳梅的完整病例从头到尾仔细翻阅。从她最初因外阴炎入院的病历、后续的用药处方,到历次随访、复查的影像学资料,副院长足足看了半个小时。随后,又调出她最后一次急诊的化验数据和盆腔影像,眼神逐渐沉重起来。

副院长并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合上病例本,望向一直守在病房外的丈夫和两个儿子,缓缓提出了一个此前没人提到过的问题。问题一出立马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连主治医生都没能马上反应过来。徐芳梅丈夫怔了片刻,艰难回忆后低声说:“是……好像是有这2件事……但是几十年来她一直这么做啊,什么问题都没有……怎么突然就……”

听到答案,副院长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语气却格外沉重:“这是一个临床极易被忽视、但在我看来必须引起高度警觉的典型病例。徐芳梅的治疗路径堪称规范典范,治疗及时,积极用药。定期复查一丝不苟,连临床医生都未察觉异常。但正是这份看似完美的背后,隐藏着2个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它们就像慢性毒素,日积月累,最终让癌细胞肆意生长!教训已经铸成,我们必须反思啊!”

pay_read_line 当前卡片暂时不支持哦

细节一:常年久坐,忽视局部透气


作为超市老板娘,徐芳梅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坐在收银台或办公室,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久坐不仅让腰背僵硬,也让会阴部位长期处于湿热和摩擦状态。对于本就有糖尿病史、皮肤屏障功能差的女性而言,这种环境极易导致局部炎症反复。空气不流通时,汗液和分泌物难以及时排出,久而久之,局部的微生物环境失衡,致病菌得以滋生和扩散。徐芳梅虽注重清洁,但因长时间坐着,局部透气性差,隐患始终存在。


外阴部位的皮肤与黏膜十分娇嫩,需要良好的通风和干燥环境。长期久坐的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即使每天按时清洗,如果局部一直潮湿温热,细菌和真菌依旧容易繁殖。医学研究表明,久坐超过六小时的女性,其泌尿生殖道感染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近一倍。而徐芳梅几乎全年无休,长时间在超市坐镇,这一生活习惯成为外阴炎反复、加重的重要诱因。


副院长点明,这样的生活方式,往往在早期只表现为轻度瘙痒或灼痛,很容易被当作“小毛病”忽视。但一旦炎症长期存在,细胞反复损伤与修复,就可能触发异常增生甚至癌变。徐芳梅多次感到不适,却未能减少久坐时间,更没有通过科学方式缓解,这让局部环境始终处于不利状态。久坐这一看似普通的生活细节,最终成为外阴癌发生发展的推手。

细节二:盲目使用护垫,造成长期刺激


由于工作忙碌,加上患有糖尿病常伴随分泌物增多,徐芳梅几乎每天都习惯性使用护垫。她认为这样既能保持清爽,也能避免尴尬。然而长期、频繁地使用护垫,会让局部处于密闭环境,湿气和分泌物反而被滞留在内。护垫表面的化学成分以及摩擦产生的微损伤,久而久之对外阴黏膜造成慢性刺激。很多女性忽视了这一点,却不知道这可能成为炎症反复的重要原因。


研究显示,长期依赖护垫的女性,外阴炎和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如果护垫不及时更换,细菌滋生的速度极快,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数小时内就能成倍繁殖。徐芳梅因为工作繁忙,经常从早到晚都没有时间更换护垫,这无形中让外阴部位始终处于刺激和感染的高风险环境。尤其在糖尿病背景下,身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让局部感染迁延不愈。


副院长强调,外阴部位的慢性炎症与癌变之间有密切联系。护垫使用不当造成的长期摩擦和刺激,不仅破坏局部微生态,还可能诱导细胞产生异常增生。徐芳梅虽然有规律复查,甚至接种了HPV疫苗,但她忽视了日常最细微的习惯——护垫的使用。正是这一长期被低估的小细节,让局部始终处于慢性刺激和炎症环境中,最终积累成不可逆转的恶果。

副院长在病例讨论会上直言,徐芳梅的病例提醒我们:癌症的发生并非总是源于重大的危险因素,往往是一些生活中最普通的小习惯积累成大问题。久坐缺乏透气与护垫使用不当,看似无关紧要,却能在特定人群中逐渐演变为致命风险。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女性,更需要重视这些细节。规范复查、接种疫苗固然重要,但如果生活方式未能改善,隐患依然存在。

内容资料来源:

[1]邓浩,王建六.外阴癌新辅助化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3

[2]张颐,李芳梅,王建东,等.外阴癌前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2

[3]孟君.外阴经常瘙痒须警惕外阴癌[J].健康生活,2022,(10):36-37.

(注:《广西一女子外阴癌走了,生前洁身自好,医生:仍犯了2个错误》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来源:向日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