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位女首相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4 19:18 1

摘要:2025年10月4日,64岁的高市早苗在自民党总裁选举第二轮投票中以215票击败小泉进次郎的157票,成为自民党1955年建党以来首位女性总裁。按照日本宪政惯例,执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国会10月15日临时指名选举后,她便将正式成为日本第102代、也是首位女性首相

2025年10月4日,64岁的高市早苗在自民党总裁选举第二轮投票中以215票击败小泉进次郎的157票,成为自民党1955年建党以来首位女性总裁。按照日本宪政惯例,执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国会10月15日临时指名选举后,她便将正式成为日本第102代、也是首位女性首相。高市早苗的登场,不仅打破了日本政坛“玻璃天花板”,也为持续低迷的自民党注入一剂强心针,但其极右翼标签与“安倍路线继承人”身份,同样让国内外舆论喜忧参半。

一、奈良“暴走少女”的逆袭

1961年3月7日,高市早苗出生在古都奈良一个普通“双职工”家庭:父亲是丰田系零部件公司的质检员,母亲则是县警最早一批女警。没有政治世家的荫庇,也缺乏东京人脉,她自小便显露出叛逆与坚韧——高中时因屡次违反校规被记过,甚至加入“暴走族”骑重型机车上学,酷爱Iron Maiden与Black Sabbath的重金属节奏,并在大学乐队里担任鼓手。她后来回忆,正是那种“对抗世界”的摇滚精神,让自己在男性主导的政坛里始终保持“节奏感”。

高市早苗的学习成绩向来优异,同时被庆应义塾与早稻田两所顶尖私立大学录取,却因家境拮据、需要供弟弟读书而改读学费较低的国立神户大学经营学部。大学期间,她把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视为偶像,立志成为“能改变国家方向的女性”。1984年毕业后,她放弃大企业内定,考入松下幸之助创办的“政治家黄埔军校”——松下政经塾,成为第五期唯一女生,并被选派赴美国担任民主党众议员帕特·施罗德办公室的见习助理,初次触摸立法与选举实务。

二、“政策通”十年磨一剑

1993年,32岁的高市以无党派身份在奈良2区参选,凭借“地方产业再生”口号爆冷当选,此后连续十次连任。1996年加入自民党后,她先后出任通商产业政务次官、经济产业副大臣、文部科学委员长、众议院运营委员长等职,几乎把党内与内阁的经济、行政、安保关键岗位“轮岗”一遍,被同事称为“行走的政策百科全书”。

高市真正进入核心决策层,得益于与安倍晋三的深度结盟。两人同属保守右翼,在历史认识、修宪、安保等议题上高度契合。2006年安倍首次组阁,高市即入阁担任冲绳与北方对策担当大臣,成为安倍麾下唯一在“8·15”终战日随其参拜靖国神社的内阁成员。2012年安倍重新上台后,高市于2014—2017年出任总务大臣,是日本史上首位女性总务相,主导了广播电视制度改革、通信市场开放、网络安全强化等“得罪既得利益”的硬仗,奠定其“敢于执行”的硬朗形象。

三、三战总裁终成正果

高市早苗的“首相梦”并非一蹴而就。2021年9月,她首次角逐自民党总裁,首轮得票虽居前列,却因缺乏派系支持止步第一轮;2024年9月第二次参选,在决胜轮被石破茂逆转;进入2025年,面对自民党因“黑金”与“统一教会”丑闻支持率跌至30%以下的困局,她第三次宣战,以“让日本列岛变得富强”为口号,主打“安倍路线正统继承人”牌,成功凝聚保守派基层与年长党员。

本次选举采用两轮投票制。首轮590票(295国会议员票+295地方票)中,高市获183票,小泉进次郎164票,皆未过半;次轮342票(295议员票+47都道府县票)中,高市以215票实现逆转,其中议员票181张、地方票34张,比小泉多出88张,显示其在党内资深议员层拥有牢固“铁杆”。

四、“安倍路线2.0”还是“高市色彩”?

高市早苗自诩“安倍之后真正的保守派旗手”,政策主轴可以概括为“修宪、强军、保守价值观”。

1. 修宪与安保:她主张在任内完成“自卫队入宪”,将第九条明确写进“国防军”;提出把防卫费进一步提升至GDP的2%以上,强化对西南诸岛的导弹防御与反击能力,并考虑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2. 经济政策:面对日元贬值与输入型通胀,她放弃昔日“财政纪律”立场,转向积极财政,提出总额30万亿日元规模的经济刺激,重点补贴能源、粮食、育儿三大民生领域,同时设立“战略基金”扶持半导体、量子、AI等关键产业回流日本。

3. 社会与价值观:高市强调“保护日本传统”,反对夫妇别姓,支持皇室男系男子继承;在媒体政策上,她重申“报道公正”原则,暗示对“偏颇报道”的电视台保留重新审查执照的可能,引发新闻界对“言论压力”的担忧。

4. 对外关系:

• 日美同盟:她视日美安保为“国运基轴”,主张深化日美韩、日美菲三边合作,争取美方提供“核保护伞”延伸威慑。

• 对华立场:高市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曾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宣称“台湾是日本极其重要的友人”。选前她在美智库哈德逊研究所撰文,表示将就台海局势与中方进行“真诚对话”,但坚持“与台深化非官方实质合作”,并限制中方在日土地收购。

• 对韩、对俄:她主张“毅然应对”韩国强征劳工诉讼,继续推进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领土)主权交涉,但反对“割让式”妥协。

五、女性首相的象征与争议

高市早苗的胜选,让日本迎来首次“女主内阁”的历史时刻,也使其成为继英国的撒切尔、德国的默克尔之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又一位右翼色彩鲜明的女性领导人。对于长期面临“政治性别平等”落后的日本而言,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自民党希望借“首位女首相”的震撼效应,挽回流失的女性与年轻选民;市场期待她以“局外人”视角推进行政改革;国际舆论则关注她能否在安保与历史议题上展现柔性平衡。

然而,高市身上的“极右翼”标签同样醒目。选战期间,她屡次发表“外国人踢奈良鹿”“治安恶化皆因外来人口”等未经证实的排外言论,被日本法务省与奈良公园官方公开“打脸”;其“台湾友人论”与靖国神社参拜立场,已引发中韩两国外交部连续抗议。日本国内中间派选民担心,过度意识形态化的操作会把日本外交拖入“四面楚歌”。

六、执政前景:蜜月短暂,挑战如山

1. 国会运营:自民党与公明党执政联盟在众参两院均失去单独过半,形成“双少数”困局。高市必须拉拢国民民主党或日本维新会等中间势力,才能通过预算与法案,这意味着她需要在“保守本色”与“妥协交易”之间走钢丝。

2. 党内派系:高市虽以“无派系”自居,但选举中大量倚重安倍派与麻生派旧部,引发岸田—二阶—茂木等主流派警惕。如何分配党务与内阁要职,考验其“调停者”能力。

3. 经济民生:日元贬值带来的物价上涨、实际工资负增长,是选民最关心的“钱包”议题。若30万亿日元刺激计划短期内无法压低通胀与提振薪资,高市将迅速面临支持率下滑风险。

4. 外交风险: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台海、朝核、俄乌三大热点环环相扣。高市若在历史与安保议题上“硬碰硬”,可能触发中方经济反制,令日本企业界蒙受损失;若过度倚重美国,又将被在野党批评“失去战略自主”。

七、结语:铁娘子还是救火队长?

从奈良的暴走少女,到即将入主永田町的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用三十余年时间完成了一场“草根逆袭”的政治长跑。她的胜利,既是个人韧性、政策积累与保守派合流的结果,也是自民党在危机时刻“以新奇换旧血”的豪赌。未来一年,将是检验“高氏政治学”能否真正带领日本走出经济低迷、外交紧绷与党内分裂的关键窗口。如果她能在强硬与灵活之间找到平衡,日本或将迎来一段“撒切尔式”结构性改革;若急于意识形态挂帅,则可能把短暂的“女性首相红利”迅速消耗殆尽。历史已经翻开新页,高市早苗的笔尖,正悬在日本下一章的空白处。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