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聚焦淮南!高效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4 15:01 1

摘要:“湿气重,寒气大,脾胃需要好好调理……”10月3日,患者邓先生来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淮南医院(淮南市中医院)海派中医杨氏针灸传承工作站,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倪力强一番把脉问诊,不仅给他开具了中药药剂,还对其进行了健康养生指导。

“湿气重,寒气大,脾胃需要好好调理……”10月3日,患者邓先生来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淮南医院(淮南市中医院)海派中医杨氏针灸传承工作站,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倪力强一番把脉问诊,不仅给他开具了中药药剂,还对其进行了健康养生指导。

上海曙光医院淮南医院总投资约4亿元,今年6月30日启用。依托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医院重点打造18个优势学科,让名医资源下沉,使淮南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上海的优质医疗服务。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投资于人”。如何统筹“人”“物”的关系?淮南积极探索以“物的投入”服务于“人的发展”,让“人的进步”反哺“物的升级”,有效拓展投资新空间,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与吸引力。

作为资源型城市,淮南市在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煤电”产业占比过大、投资结构不优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重点领域投资不够,二是项目推进不快,三是项目接续不足。

“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引擎、提升生产力的基石、塑造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更是创造就业的稳定器、提升社会福利的载体。”淮南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陈涛表示。

如何“投资于物”?淮南市铆足定力,以拼搏姿态锚定项目节点,培育发展动能;以系统思维构建产业矩阵,打造集聚高地;以创新精神突破招商维度,开拓发展空间。

如今,淮南市围绕七大主导产业,以系统性变革重塑招商内核,强化链式集群招商,推动科博达、宁波精益、华大金科等一批链主企业相继落地。今年1月至7月,全市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额304.64亿元,增速9.2%,位列全省第二。

投资于人,就是投资未来。如何“投资于人”?淮南市围绕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坚持以人的需求为导向,强化“人产城”一体规划治理,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1310”行动,将投资导向人的多维度消费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城市吸引力和集聚力。

近日记者走进淮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看到院长张身嗣蹲在试验田里,正在对“潘集酥瓜”进行育苗嫁接试验。作为淮南市重点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在全国推广自主研发的瓜菜新品种50万亩,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种植户年增收1.5亿元。

“我们加快高校与企业共建高峰学科,发挥淮南工匠学院等作用,推动人才和产业双向赋能、人才和城市双向奔赴。”淮南市委人才工作局负责人张军介绍,从投资于人才、投资于市民,到投资于消费活跃群体,让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

淮南市在投资于老人方面,正一体推进嵌入式服务,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切实保障养老服务供给;在投资于儿童方面,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延伸发展托育服务;在投资于青年方面,正大力发展青年住房保障,常态化举办交友联谊活动。

“‘投资于人’的理念强调将人作为发展的核心。”淮南市委负责同志坦言,今年以来,淮南市创新实践“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协同发展战略,把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为经济长期发展储备动能。

每天清晨,市民常波便会来到淮南高新区的如意公园散步、健身。自从公园建成以后,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给周边的市民创造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今年以来,淮南市通过各类惠民基础设施建设,让“投资于人”理念不再是口号,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注脚。

围绕城市功能活力提升,淮南市盘活存量以旧“焕”新,活用“微空间”“多层空间”,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目前,该市通过“投资于物”,带动“投资于人”,提升产业综合产出效益,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投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与吸引力。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记者 柏松

淮南发布(ID:huainanfabu)整理发布

来源:淮南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