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学的力量在于它能穿越时空,将特定历史时刻的人性温度传递至今。李春雷的纪实文学《村夜》(载于2025年8月20日《世华文艺》)正是这样一篇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抗战时期普通百姓与八路军战士之间的温情互动娓娓道来,让读者感受到人性光辉在战争阴霾下的顽强闪耀。
转自:廊坊日报
——李春雷《村夜》中的人性光辉
■文世奎
文学的力量在于它能穿越时空,将特定历史时刻的人性温度传递至今。李春雷的纪实文学《村夜》(载于2025年8月20日《世华文艺》)正是这样一篇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抗战时期普通百姓与八路军战士之间的温情互动娓娓道来,让读者感受到人性光辉在战争阴霾下的顽强闪耀。这篇不足两千字的短文,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力量,完美诠释了“温情突破时空的局限”这一主题。
《村夜》开篇便以拟人化的笔法描绘麦田景象:“小麦怀孕了。腹部亮幽幽、鼓胀胀,羞羞地站在静谧的月光里。”这一描写不仅奠定了文章的抒情基调,更巧妙地暗示了生命在战争威胁下的脆弱与坚韧。麦田的意象贯穿全文,成为和平、丰收与生命的象征,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
李春雷善于通过细微处展现人物性格与情感变化。村长最初“黑着脸、低着头”的冷漠态度,通过其妻儿与王胜的互动逐渐融化。两个“四肢和身板细细薄薄、枯瘦如柴,头颅和眼睛却格外硕大”的孩子,伸出“鸡爪一样小手”抚摸王胜的手枪,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战时儿童的营养不良,又展现了孩童天真好奇的天性。这些具体而微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间昏暗的土屋,目睹这场温情的交融。
文章中最动人的细节莫过于结尾处:王胜清晨醒来,“发现自己一个人四仰八叉地横躺在炕上”,而村长一家四口却“睡在门口的一捆谷草上”,村长的一条腿搭在灶台,另一只脚伸出了屋门外。这一睡姿的描写,没有任何抒情议论,却胜过千言万语,将普通百姓对八路军战士的无私奉献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学作品中,温情往往产生于矛盾冲突的化解过程中。《村夜》巧妙地设置了多重矛盾:首先是村长与王胜之间的矛盾——村长最初对帮助伤员表现出“极不情愿”;其次是村长妻子对八路军到来的“极不欢迎”;还有战争与和平的矛盾、饥饿与匮乏的矛盾、恐惧与信任的矛盾。
这些矛盾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话逐渐化解。村长妻子态度的转变尤其值得玩味。她从最初的警惕、不欢迎,到听完王胜和孩子们的对话后“擦了擦眼睛,叹了一口气”,再到最后主动为王胜盛饭并劝说“喝口汤吧”,这一过程真实而自然。作者没有刻意美化人物,而是如实展现了普通人在特殊时期的复杂心理——既有对自身生存的担忧,又有对民族大义的认同。
孩子们的角色在矛盾化解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天真无邪地提问:“阜平不是闹灾荒吗?你们吃啥?”引出了王胜关于八路军与老百姓同甘共苦的解释,也唤醒了村长妻子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感和同情心。通过孩子的视角,战争的宏大叙事被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生活细节,拉近了读者与那段历史的心理距离。
文章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以麦田起,以麦田终,形成环形结构。开头描写“小麦怀孕了”,暗示生命与希望;中间提到“土屋后面,是一块黑黢黢的麦田。风吹来,可以闻到一缕缕隐约的麦香”;结尾虽未再直接描写麦田,但通过村长一家无私行为的展现,暗示了人性中的善良如同麦香一般,虽然隐约却持久弥漫。这种结构安排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从具体事件上升到普遍的人性赞美。
《村夜》写的是抗战时期的故事,却能够引起当代读者的共鸣,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的温情突破了时空的局限。这种突破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人性的普遍性。战争中的饥饿、恐惧、困乏是特殊的,但人与人之间的同情、理解、帮助却是超越时代的普遍人性。村长一家的转变——从最初的犹豫到最后的无私帮助,展现了人性中善良的本质,这种善良在任何时代都是相通的。其次是情感的真实性。李春雷没有刻意夸大人物的高尚,而是真实再现了普通人在特殊处境下的心理挣扎和情感变化。这种真实性让当代读者能够理解并认同人物的行为和选择,消除了因时代差异可能产生的隔阂。第三是价值的永恒性。文章所赞颂的军民鱼水情、无私奉献精神、民族团结意识,不仅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障,也是当代社会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文学作品的传播,这些价值得以穿越时空,持续发挥其感染力。
《村夜》的成功在于它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了最动人的故事;用最细微的细节,表现了最深厚的情感;用最平凡的人物,展现了最伟大的精神。它证明了真正的好文学不需要华丽辞藻和复杂技巧,只需要真诚地记录人性中的光辉时刻。
《村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艺术上的成就,更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历史的角度——不是通过宏大的战争场面和英雄事迹,而是通过普通人在特殊时刻的情感选择和行为方式。这种角度让历史变得亲切可感,让温情得以突破时空的局限,直击每个时代读者的心灵。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性中的善良、同情和奉献永远是最珍贵的品质;无论技术如何发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交流永远是文明的基础。这就是《村夜》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启示,也是文学温情的永恒价值所在。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