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手机,看到一条热搜:成都超算中心算力冲进全球前十,评论区一水儿“西部不是只有火锅和熊猫”。
“四川又偷偷升级了?
”——昨晚刷手机,看到一条热搜:成都超算中心算力冲进全球前十,评论区一水儿“西部不是只有火锅和熊猫”。
顺手把官方刚发的年报扒了一遍,才发现,这地方简直像开了倍速挂。
先说钱。
川渝一起搞的248个大项目,一年砸下去4133亿,平均一天11亿,比烧纸还快。
电子信息两家合伙干到2.2万亿,什么概念?
把全国手机、电脑、芯片拼一起,每五台里就有一台打着“川渝制造”。
更离谱的是,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就在雅安边上,光伏板铺到天际,白天晒太阳,晚上放水流,一年电量够成都人吹三年空调。
再说人。
去年四川数字经济直接干到2万亿,听起来虚,换个说法:送外卖的小哥、直播带货的妹子、楼下卖兔头的阿姨,收款码全跑在“东数西算”的机柜里。
网速快不快另说,至少下单不再转圈圈。
有人担心机器抢饭碗?
数据打脸:五年新增就业年年破百万,连50岁阿姨都能去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当“银发管家”,包培训、包午餐,一个月到手四千,跳广场舞都带风。
教育更卷得明明白白。
三年新盖689所中小学,幼儿园直接怼到小区门口,“双减”之后,娃下午三点放学,学校管到六点,家长不用翘班狂奔。
职校也不叫“差生收容所”了,12所“双高”院校,毕业就拿六千起薪,比不少本科香。
有人吐槽“西部看病只能喝板蓝根”?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四川已落地5个,电子健康卡刷一下,省城专家远程会诊,县域内就诊率94%,意思是大病不出县,省钱又省命。
别小看这数字,去年隔壁老王心梗,县医院20分钟溶栓,捡回一条命,换十年前得颠簸三小时到华西。
空气也能当卖点。
去年四川优良天数90.3%,朋友圈天天晒雪山不是滤镜,是真实能见度。
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挂牌,40%森林覆盖率,连羚牛都下山遛弯,生态服务价值一年9.8万亿,听着像天文数字,其实就是免费空调+净水器+氧吧,包邮不限量。
最意外的是,四川人把农产品玩成网红。
盐源苹果、会理石榴、安岳柠檬,直播一晚卖出去年一整年的量,网络零售涨25%。
老乡不会喊“家人”,但一句“不甜包退”比啥都管用。
高标准农田296万亩,相当于给成都平原铺上一层“增产buff”,科技贡献率62%,意思是种地也得写代码。
当然,也不是没有槽点。
天府机场4000万吞吐量,听起来霸气,可凌晨落地打车排队一小时,司机一口价“不打表”;自贸试验区18万家企业,一半还在“注册即失联”;搬迁扶贫社区配套的学校,老师招够了,操场塑胶味半年不散……不完美,但这就是人间真实。
一句话,四川这波不是“突然爆发”,而是把日积月累的小进步攒成一次性彩蛋。
就像楼下那家老火锅店,锅底还是老配方,但悄悄上了扫码排队、机器人送菜,味道没变,体验飞起。
西部崛起不靠喊口号,靠一天11亿、一年2万亿的笨功夫。
下次再有人调侃“四川只有熊猫”,把这篇甩过去,让他自己算一算:熊猫一年才挣几个钱,这些数字才是真·摇钱树。
来源:分享历史小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