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聚焦青白江:一颗榴莲的“奇妙之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4 09:27 1

摘要:曾经动辄百元的“水果之王”,如今在商超里跌到约22元一斤。支撑这场价格下沉的,是一条跨越中老铁路的冷链大通道。榴莲从泰国果园装箱,经万象南站装车、磨憨口岸出发,仅三四天便抵达成都。借助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单品集散中心”,零散货源被集中成整列运输,时效更快、成本更

在四川成都,人们最近常说“榴莲自由”。

曾经动辄百元的“水果之王”,如今在商超里跌到约22元一斤。支撑这场价格下沉的,是一条跨越中老铁路的冷链大通道。榴莲从泰国果园装箱,经万象南站装车、磨憨口岸出发,仅三四天便抵达成都。借助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单品集散中心”,零散货源被集中成整列运输,时效更快、成本更低、通道更稳。海关通关模式从“串联”改为“并联”,口岸物流衔接顺畅。

这是9月30日在成都国际铁路港东南亚水果(榴莲)集散中心拍摄的来自泰国的榴莲。新华社发

如果跟随一颗榴莲的“脚步”,它的旅程颇为奇妙:

在泰国东部的果园,果农刚从枝头剪下的金枕榴莲,就被装进冷链集装箱。随后,这批榴莲沿着公路进入老挝,在万象南站登上中老铁路的冷链专列。车厢内部温度被控制在13摄氏度左右,空气湿度保持稳定,确保果实在长途颠簸中依然“呼吸顺畅”。

这并不是普通的车厢。为了运输榴莲,成都国际铁路港与运营方专门做了技术改造:冷链箱采用下出风设计,并增加了温湿度监测探头,实时传回数据;车厢外壁进行了隔热处理,减少沿途高温对水果的影响。

榴莲列车一路北上,经过琅勃拉邦和磨憨口岸。过去,水果需要层层查验放行,时间动辄以天计。如今,铁路港和海关部门推动流程再造,把过去的“串联审批”改为“并联作业”,单证先放行、二线严格把关,榴莲到港后可以直接分拨出港。

当冷链集装箱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缓缓开箱时,空气里立刻弥漫开浓郁的榴莲香。叉车来回穿梭,工作人员将沉甸甸的果实搬运到东南亚水果集散中心的提货点。

这是9月30日在成都国际铁路港东南亚水果(榴莲)集散中心拍摄的来自泰国的榴莲。新华社发

市民杨先生拎着新鲜榴莲频频点赞:“以前感觉榴莲很贵,品质也不稳,现在直接在港口提货,既新鲜又便宜。”

这里不只是零售现场,更是一场关于物流与消费的“实验”。通过“产地直采+班列直达+港口直销”的模式,榴莲“从果园到餐桌”的距离被大幅压缩。

消费者吃到的是“新鲜”,企业节省的是成本。

四川朗浩进出口集团总经理王浩表示,运输提速降本,铁路冷链相比海运时效提升约七成,相比传统陆运成本降低近半;规模化拼柜,成都“单品集散中心”把不同批次榴莲拼装成整柜、整列,规模效应立刻显现;渠道多元,榴莲通过商超、电商、直播间同时销售,价格透明化。

榴莲更成为撬动产业的杠杆。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代池瑶介绍,港区正打造“海外直采、铁路运输、冷链仓储、批发零售、电商直播”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体系。

自今年开展进口榴莲业务以来,成都国际铁路港榴莲贸易额已突破1.5亿元,现已规划建设以榴莲为核心的热带水果集散中心,成熟旺季常态化抵达,再通过冷链车队分拨至西南和全国市场。

业界人士分析,这与成都开通中欧班列的逻辑一脉相承:先解决通道,再聚合产业,最终形成生态。当年中欧班列带动了电子信息和汽车配件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今榴莲专列则成为消费品贸易的新突破口。

海关关员在成都航空口岸进口水果检疫区查验榴莲(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邓茗芳 摄)

过去,中老铁路车厢里常见的是石料、化工品和运输设备,如今冷链运输不断突破,让热带水果也能成为其“新乘客”。成都借榴莲入川,把“钢铁驼队”的国际通道优势,化作普通消费者手中的“价格红利”。

一颗榴莲的“奇妙之旅”,折射出一座内陆城市走向世界的方式:在曾经因“蜀道难”而远离海洋的成都,榴莲、椰青、山竹、龙眼接连抵达,内陆腹地正在变成开放前沿,融入全球供应链。

编辑:曹玉

编委:赵望

监制:陈军德

总监制:刘文芳

主管: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宣传部

主办:青白江区委网信办、青白江区委外宣办、青白江区融媒体中心

青白江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运营热线

点留言

来源:成都青白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