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负老实人不是本事,而是灾祸的开始 天道有轮回,会招报应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4 08:24 1

摘要:“老实人又吃亏了”这口气还没咽下去,一条热搜直接甩脸:哈佛刚发报告,十年跟踪,同一批校招里,那些面试时不抬价、不抢话、简历没水分的“老实组”,最后升到高管位置的比例比“机灵鬼”整整高四分之一。

“老实人又吃亏了”这口气还没咽下去,一条热搜直接甩脸:哈佛刚发报告,十年跟踪,同一批校招里,那些面试时不抬价、不抢话、简历没水分的“老实组”,最后升到高管位置的比例比“机灵鬼”整整高四分之一。

时间点卡在2023,样本覆盖北美+亚太,数据硬得硌牙。

我盯着屏幕愣了三秒,脑子里先蹦出来的不是恭喜,而是——凭啥?

他们当年可是被同事当成免费劳动力,打印点外卖全包,连PPT都被别人拿去汇报。

往下扒,更离谱。

阿里研究院把去年农产品店翻了个底朝天,标签里带“老实掌柜”四个字的,复购率65%,同行平均才38%。

评论区高频词第一是“放心”,第二是“不踩坑”。

我顺手点进一家卖赣南脐橙的小店,最新一条追评写着“去年寄来烂了两个,老板直接退全款,今年还惦记我,白送一箱,这人不发财谁发财”。

一句话,把“傻”算成了账。

社科院也没闲着,2024年价值观报告,90后00后挑结婚对象,78%把“老实”放前三位,比2015年涨四成。

我表妹00年,上周刚订婚,男方条件一般,她原话:“嘴笨点没事,钱可以一起挣,晚上睡得着才值钱。

”听她说完,我突然想起十年前我叔劝我“做人别太实在”的那张脸,现在他广场舞都不跳了,天天在家族群转发“诚信红利”短视频,说当年看走眼。

职场那端更直观。

我前同事老周,典型闷葫芦,部门里抢单永远最后,去年集团竞聘大区经理,投票环节他票数一骑绝尘。

人力后来透露,评委给的理由就两句:他经手的项目从没烂尾,下属离职率零。

老板原话:“把一省市场交给这种人,我晚上不用开机。

”那一刻我懂了,所谓信任资本,就是别人替你省下的管理成本,折算成机会,一分不少。

再往下,投资人也凑热闹。

深圳一个做天使轮的朋友告诉我,现在看BP先翻“创始人过往有没有赖账记录”,有污点直接pass。

他说得直白:“赛道可以换,人品换不了,老实人创业慢半步,但掉链子的概率低,省得我半夜救火。

”一句话,把“厚道”算进了估值。

甚至教育圈也开始改教材。

杭州某重点小学新学期课程表多了“钝感力”三节,老师领着孩子做“被冤枉不着急”小游戏,目标就一个:让娃先学会吃亏不爆炸。

家长群起初骂声一片,期末开家长会,班主任放了一段视频:实验班娃在操场被高年级撞倒,第一反应不是吵,而是爬起来先检查同学有没有事。

屏幕外几个家长直接哭了,说“这比考100分更像护身符”。

我捋完这一圈,最大的感受不是老实人突然开挂,而是社会终于把“信用”接上了电,能扫码,能积分,能变现。

以前讲“好人有好报”靠老天,现在靠系统,靠算法,靠复购率,靠一张张回执单。

你吃过的哑巴亏,系统会在三年后偷偷给你打折,连本带息折成机会塞回你手里。

那些夜里替同事背的黑锅,少拿的提成,没吵的架,都在后台记着账,等一个节点一次性兑付。

当然,套路还在,精明人依旧能薅短期羊毛,可时间线一拉长,系统天然偏向低维护成本的人。

老板要睡觉,投资人要退出,姑娘要安全感,消费者要售后,这些需求拼到最后,全都指向同一款人格:不耍花招,能扛责任,出错认赔。

听起来像老土校训,却是大数据跑出的最优解。

所以,别急着给“老实”改名,它不需要华丽外衣,只需要被看见。

下次再有人笑你“太实在”,把这篇数据甩过去,然后安心把事做好,把账记在自己心里。

岁月确实像河,可如今河上架了摄像头,谁播种谁收割,一清二楚。

来源:聪明雨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