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我们太过执着于结果,反而会在求而不得中陷入痛苦,在期待落空时感到绝望。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熬夜加班好几天,只为做出让老板满意的方案;
掏心掏肺对一个人好,期待能得到同等的回应;
拼命努力想改变现状,却发现生活依然一团糟……
当我们太过执着于结果,反而会在求而不得中陷入痛苦,在期待落空时感到绝望。
人生很多的痛苦,其实都源于对结果的执念。
太想要结果,便忽略了过程
有位年轻程序员曾向我倾诉,他为了项目上线连续加班三个月,却在发布前一天被临时叫停。他崩溃地说:“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我真是个失败者。”
我问他:“这三个月,你学到了什么?”
他愣了一下,然后细数:掌握了新的编程语言、学会了团队协作技巧、理解了产品架构……
“你看,”我说,“结果虽然重要,但过程中收获的成长同样珍贵。”
弘一法师曾说:“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太专注于那个遥不可及的结果,我们会错过沿途的风景,忽略当下的成长。生活的价值不仅在于到达哪里,更在于我们如何行走。
期待越高,失望越重
心理学有个“情绪ABC理论”:影响我们情绪(C)的,不是事件本身(A),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和期待(B)。
对结果的过度期待,就像给自己设下的陷阱——期待越高,摔得越痛。
认识一位自媒体作者,最初因热爱写作而开始创作,每增加一个阅读量都欢欣鼓舞。后来有了名气,却开始为数据焦虑,阅读量稍不如意就自我怀疑。
他说:“当我不在乎结果时,创作是享受;当我太在乎结果时,创作成了负担。”
这何尝不是我们很多人的写照?
期待本身没有错,但当期待变成执念,它就成了痛苦的源泉。
放下执念,方能自在
弘一法师出家后,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学生丰子恺见他毛巾破旧,要给他换新的,他却说:“还可以用。”
有次寄居在寺庙,即使床上有臭虫,他也不介意:“没关系,只有几只。”
他的洒脱,源于对结果的无所执——好也行,不好也行;有也好,没有也罢。
这不是消极无为,而是深刻理解:我们能控制的只有努力,而非结果。
如何在执着与放下间找到平衡?
1.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做好你该做的,结果顺其自然。努力是你的责任,结果却是多方因缘和合而成。
2. 关注过程,享受当下
把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专注于做好每一件小事。过程充实了,结果往往水到渠成。
3. 降低期待,接受无常
对人对事保持合理期待,理解世间万物都在变化中。得之我幸,失之也是常态。
4. 反思初心,找回意义
当为结果焦虑时,问问自己:当初为什么开始?找回初心,才能不被结果绑架。
结语
弘一法师的一生,从风流才子到苦行僧侣,恰恰诠释了“放下”的智慧。
他说:“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太想要一个结果时,不妨问问自己:即使最终不如所愿,这个过程还值得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继续前行,但别让结果的执念压垮了当下的快乐。
人生最美的状态,或许就是在努力中忘记努力,在追求中忘记追求,像孩子游戏般全情投入,却不计较输赢。
愿我们都能在执着与放下间找到平衡,活出从容自在的人生。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