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花车“郭靖”扮演者幽默回应“丑出圈”:一觉醒来“天塌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3 18:31 1

摘要:国庆长假的第四天,襄阳唐城门口挤得比早高峰地铁还密,不是为了看烟花,也不是为了抢限量门票,大家伸长脖子等的,是一个被全网喊“丑上热搜”的郭靖。

国庆长假的第四天,襄阳唐城门口挤得比早高峰地铁还密,不是为了看烟花,也不是为了抢限量门票,大家伸长脖子等的,是一个被全网喊“丑上热搜”的郭靖。

花车刚拐过街角,人群里先爆出一阵哄笑,紧接着手机齐刷刷举起——抖音实时弹幕飘过一片“这谁家的靖哥哥”“金庸老师连夜把版权收回去”。

没人想到,一场官方巡游能把83版《射雕》的滤镜摔得稀碎,还把“侠义”两个字硬生生推上审判台。

说丑,真不冤枉。

高空俯拍镜头下,扮演者脸涂得粉厚如墙,眉尾直插鬓角,红披风被鼓风机吹成一块迎风招展的床单,活像戏曲行头误闯了武侠片场。

视频上传三小时,播放量破亿,#襄阳郭靖#话题跟着冲上热榜,评论区里玩梗的、心疼金庸的、科普“这是武生不是流量”的,吵成一锅粥。

有人贴出83版黄日华侧脸对比图,配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点赞瞬间飙到几十万。

可怪就怪在,越骂越香。

国庆前四天,唐城游客量同比涨了近一半,景区门口卖牛肉面的大叔把招牌换成“郭靖同款”,一天能卖出两千碗,汤汁里漂着两片青菜,他也能跟排队的小姑娘讲成“降龙十八掌的掌风扫落的”。

携程后台数据更离谱,襄阳酒店预订量环比翻了两番,关键词“侠文化主题游”搜索暴涨三倍,好像全国人民突然记起课本里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非得亲自来襄阳闻一口牛肉面的锅气才算补课。

省文旅厅的反应比鼓风机还快:先是在官微发起“我心中的郭靖”征集,24小时收来一千八百张投稿,手绘的、AI的、拿自家猫P图的,五花八门;紧接着请来武汉戏剧家协会的化妆大佬,连夜给扮演者“回炉”。

戏曲学院的王欣老师一句话点破:不是演员脸不行,是舞台妆直接搬到阳光底下,粉一厚,光一打,五官立刻糊成年画。

解决也简单,把戏曲“俊扮”的底子削薄,再借影视化妆的哑光修容,让眉骨鼻梁重新立起来,保留武生的英气,却去掉那层上台才需要的“假面”。

新版定妆照定在10月8日公布,官方提前放话:不帅不收工。

扮演者本人倒先松了口气。00后,学刀马旦出身,央视春晚翻过硬跟斗,第一次以“郭靖”身份被推到聚光灯下,却是靠“丑”出圈。

他在抖音发了一段练功视频,穿灰色卫衣,拿木剑在停车场劈空气,汗珠顺着下巴滴地上,配文只有一句:“功夫还在,我回去练。

”点赞五十万,评论区一改风向,“小哥挺稳”“原来真会打”。

粉丝数从三千涨到二十八万,只用了五天。

有人问他委屈吗,他回了一个笑脸:江湖嘛,先接住招,再还招。

热闹背后,其实是一场“经典IP”与“短视频审美”的正面刚。83版《射雕》播时,全家围一台14寸彩电,像素糊也自带柔光;如今4K手机怼脸拍,毛孔都数得清,观众自然拿“古装男神”标准套真人。

官方想还原“侠义”,观众只想先看“脸”——中间差着的,是四十年媒介变迁带来的视觉落差。

襄阳这次误打误撞,把落差摆上台面,反倒让大家意识到:所谓“侠”,原来不只是一张俊脸,还得有一股能接住调侃的底气,和把负面流量煮成牛肉面的本事。

更微妙的是,网友一边吐槽,一边自发办起“各地文旅吉祥物比丑大赛”。

西安的兵马俑盲盒、江西的“青花瓷”人偶、云南的孔雀哥哥全被拖下水,抖音话题页滑不到底。

大家突然发现,原来全国景区都在绞尽脑汁把文化穿在身上,只是有的穿成高定,有的穿成床单。

襄阳率先“翻车”,却第一个完成售后:专业团队进场、形象迭代、线下消费跟着起飞,活生生把一次公关危机扭成大型真香现场。

相比之下,那些还在评论区装死的“丑萌”同行,才是真正的输家。

眼看假期余额不足,郭靖的新造型还没官宣,景区门口已支起“寻找郭靖”打卡板,游客拍完照,顺手领一张“降龙十八掌”折页,学两招拍照走人。

设计者偷偷透露,花车斗拱榫卯的机关还能再变,下一版可能让郭靖“破车而出”,现场打一套南拳。

至于最后能不能帅回观众心里,没人打包票,但票房和牛肉面销量已经给出答案:江湖不怕丑,怕的是不敢接招。

襄阳先接了,而且接得挺稳——这就够了。

来源:淡定星辰h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