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我帮导师筛简历,同校同分的两个娃,A同学邮件只有“老师我很踏实”,B同学直接甩来一段三分钟的视频:镜头里他边敲代码边讲怎么用ResearchRabbit把近五年高引文献做成知识图谱,末尾附了GitHub链接。
你刚拿到保研名额,别急着松气,真正的淘汰赛才刚开始。
别人还在晒offer,清华的“预研生”已经偷偷把实验做了两轮,连组会PPT都迭代到3.0。
去年我帮导师筛简历,同校同分的两个娃,A同学邮件只有“老师我很踏实”,B同学直接甩来一段三分钟的视频:镜头里他边敲代码边讲怎么用ResearchRabbit把近五年高引文献做成知识图谱,末尾附了GitHub链接。
导师看完转头跟我说:“踏实看不见,代码能跑。
”三天后B同学拿到口头名额,A同学还卡在已读不回。
别嫌卷,现在连北大都明文写进招生简章:双学位/辅修背景直接加15分隐形分。
我学妹本科学材料的,辅修了Python,保研面试时她用Tableau把导师的实验数据重做可视化,当场被问“能不能下周就来搭框架”。
她后来跟我说,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最怕导师突然兴奋。
想提前占位,最高效的路子是“蹭组会”。
清华叉院今年60%的预研生名额,基本被那些暑假就泡在Zoom会议室里冒泡的“编外人员”瓜分干净。
你不需要一上来就懂量子退相干,只要会开麦问一句“老师,您刚说的那篇arXiv 2305.xxxx,我昨晚复现到表三, Loss降不下来,是不是batch size要再砍一半?
”——全场眼神立马锁定你,下次邮件回复率+70%。
工具别瞎囤,先装Obsidian,把每天刷到的arXiv新文拖进去,用标签打“#可复现/#数据公开/#能吐槽”,两周后你就有自己的“前沿弹药库”。
再注册个Kaggle小号,别追求金牌,能完整跑完一个Competition,把代码README写成人话,放到简历最显眼的位置,导师一看就知道你不用从“Hello world”教起。
心理那块,别等抑郁了才去找“科研幸福课”。
我研一整晚整晚睡不着,后来靠Forest种树+番茄钟活过来:25分钟写码,5分钟去楼道偷偷哭,哭完回来接着debug,树活了,论文也活了。
现在我把师兄师姐拉了个小群,名字叫“今天谁没炸”,每天互甩报错截图,比导师的安慰管用一百倍。
最后提醒一句:别把所有筹码押在“读研”这一张牌。
华为“天才少年储备计划”今年给研0新生开了提前批,年薪50万起步,要求只有两条——能证明你在进校前就已经做出可落地的跨学科项目,以及,愿意在镜头前用三分钟讲清楚它。
你看,又是三分钟,命运给每个人的机会,其实长度都一样,只是有人提前写了脚本。
来源:优美海浪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