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手动配置!n8n-mcp让AI秒懂工作流搭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3 17:08 1

摘要:不是不想讲,是我总觉得n8n的工作流本质就是种“非主流代码”,现在AI连正经编程都能代劳,这玩意儿早晚也能让AI接手。

最近发现个能让AI全自动搭n8n工作流的狠活n8n-mcp。

这开源工具才7KStar,却把之前AI生成n8n工作流的俩大坑全填了,我实测完觉得是真的绝。

我之前也分享过不少n8n相关的内容,还贡献过几个工作流模板,但一直没细讲怎么搭工作流。

不是不想讲,是我总觉得n8n的工作流本质就是种“非主流代码”,现在AI连正经编程都能代劳,这玩意儿早晚也能让AI接手。

最开始我试的是喂AI模板和资料,让它生成JSON文件再导入n8n,结果问题一堆。

n8n更新太快了,每次打开GitHub都能看到几小时前刚更新,旧节点要么被弃用,要么用法变了,我得手动更新给AI的上下文;而且上下文一不全,生成的工作流全是漏洞,根本没法用。

直到碰到n8n-mcp,这些问题才算彻底解决。

它本质就是个给AIAgent的n8n“外挂知识库”,不管是ClaudeCode、codebuddy还是Vecli,有了它就能深度理解n8n。

之前AI生成JSON文件时,我光核对节点连接、改参数就得耗半小时,现在有了n8n-mcp,AI能直接精确查节点、懂每个参数的配置要求,还能验工作流对不对,甚至能复用社区里几千个现成模板。

最方便的是,配置好n8n的API和密钥后,AI能直接在n8n里创建、更新工作流,不用再导JSON文件,省了太多麻烦。

讲完它能干嘛,就得说说怎么把它用起来。

首先得处理n8n本身,n8n更新快,当时最新版是1.111.1,我是改了docker-compose.yml文件,再执行docker-composeup-d命令更的级。

不过我得提醒一句,求稳定的话别用最新版,怕是最有体会的就是那些踩过最新版隐藏bug的人,选次新版会稳妥很多。

端口方面,默认是5678,我之前手欠改成32905,后来发现适配工具不方便,又改了回去。

接下来是配置AI工具,n8n-mcp得跟AICLI工具搭着用。

我试了三个工具,它们的配置文件路径还不一样。

codebuddy是腾讯的,mac或Linux系统里路径是~/.codebuddy.json,Windows是%USERPROFILE%.codebuddy.json;OpenAI的CodeX路径是~/.codex/config.toml,Windows路径类似;火山引擎的Vecli则是~/.ve/settings.json。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填对N8N_API_URL和N8N_API_KEY,前者就是n8n的访问地址,本地部署默认是http://localhost:5678,如果n8n也用Docker,就得改成http://host.docker.internal:5678;后者得在n8n里找,登录后点左下角的Settings,进n8nAPI页面创建密钥就行。

本来想直接用npm装n8n-mcp,结果踩了个大坑。

CodeX、codebuddy海外版还有Vecli,试了个遍都装不上,我查了半天issues、找了不少资料,折腾俩小时还是不行。

无奈之下换了Docker方式,先执行dockerpullghcr.io/czlonkowski/n8n-mcp:latest拉镜像,再改配置文件里的command为docker,加好对应的参数,没想到一弄就成。

有时候换个方式比死磕一个方法管用多了,Docker的环境隔离还能避免本地依赖冲突,后来我看GitHub上有人说用Docker后工作流稳定性好了不少。

配置好之后,我就找了三个场景实测,从简单到复杂,看看AI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

第一个是简单的,让AI创建带OpenAI大模型的工作流,对外提供HTTP调用。

AI很快就弄好了,就差填OpenAI的API密钥,填完就能用,没出任何问题。

第二个是中等难度的用户注册处理流,需求是用Webhook接表单的POST请求,里面有name和email字段,再用IF节点判断邮箱是不是gmail或outlook的,不是的话就存到GoogleSheets里。

这个提示词是我让Gemini生成的,AI直接创建了三个节点,IF节点的判断表达式也没写错。

虽然得微调下GoogleSheets的授权,但整体完成度很高,不用大改。

最后是个复杂的,做个人每日新闻助手。

需求挺多,要每天早上8点用Cron节点定时触发,用2-3个RSS节点抓HackerNews、TechCrunch这些科技网站的内容,合并后逐个文章用HTTP请求拿全文,再让AI总结成三个要点,最后汇总发邮件,中间出错还得跳过并记录。

本来想测试下AI能不能搞定这么多步骤,结果它连错误处理节点都加上了。

一次性生成的完成度大概七成多,但我把“RSS抓取”“AI总结”“邮件发送”拆成三个模块,逐个调试后,居然能100%用起来。

之前我测过中等难度的工作流,AI最多完成一半,现在复杂流能到七成,这进步确实明显。

后来我查了下n8n-mcp的原理,才知道它不是实时抓n8n官网数据,而是在构建的时候解析n8n的源码包和官方文档,最后打包成一个SQLite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大概15MB,AI查的时候不用联网,平均12毫秒就能响应,速度特别快。

要是想更n8n的最新节点信息,也不用改数据库,直接更n8n-mcp本身就行,n8n更新后,n8n-mcp的维护者会更源码依赖,重新生成数据库,再发新版本,我们只要更新工具就能拿到最新信息。

毫无疑问,现在n8n-mcp已经能帮上大忙了。

新手能用它生成简单工作流练手,有经验的人能靠它提高效率。

虽说还没法一次性生成完美的复杂工作流,但分模块迭代也能搞定。

再过段时间,等AIAgent的速度和稳定性再提一提,以后搭n8n工作流可能真的不用动手了,n8n-mcp这步算是走对了。

来源:萌萌思密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