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不是第二个董小姐吧?北航美女副教授履历被质疑,校方回应炸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3 16:54 1

摘要:可谁能想到,火了没两天,她就被网友扒得底朝天,质疑声铺天盖地:“本科四川农大,博士搞地质,怎么突然就成了 AI 专家?”、“长得这么漂亮,怕不是包装出来的第二个董小姐?”

刷短视频刷到 985 副教授讲 AI,你会划走还是停下?

最近北航那位叫何静的女老师,就因为在抖音上把生成式 AI 讲得通俗易懂,一下子火出了圈。

可谁能想到,火了没两天,她就被网友扒得底朝天,质疑声铺天盖地:“本科四川农大,博士搞地质,怎么突然就成了 AI 专家?”、“长得这么漂亮,怕不是包装出来的第二个董小姐?”

这事得从那条爆火的视频说起。镜头里的何静长发披肩,说话语速又稳又清晰,讲 AIGC、LLMs 这些绕口的术语时,还能举着手机演示实操,连 “智能体怎么帮普通人做数据分析” 这种硬核内容,都能说得跟聊天似的。

评论区一开始全是夸的:“这老师颜值和智商双在线啊”“终于有人把 AI 讲明白的了”,没几天她的抖音账号 “数据学姐” 就涨了好几万粉。

可流量一上来,质疑声就跟着来了。有网友顺着她的简介往下扒,越扒越觉得 “不对劲”:2013 年从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毕业,这是学土地资源的;2019 年拿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变成了地质测绘;到 2021 年从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出站,转头就去北航当副教授,研究起了 AIGC 和智能体。

“这跨专业跨得也太离谱了吧?从种地的到搞 AI,比小说还魔幻!” 有网友直接在评论区开怼,更有人翻出她的过往经历,发现她还当过清博智能创新院的执行院长,“又是企业高管又是大学教授,还兼职网红,哪有精力搞学术?”

最戳网友神经的,是她的 “高颜值”。有人说:“真正的科研人哪有这么光鲜?一看就是团队包装的人设”,甚至有人拿之前的 “董小姐事件” 说事:“可别是第二个学历造假的!” 要知道去年董某莹那事闹得多大,靠着伪造成绩单混进协和读博,论文抄的还是残疾硕士生的成果,最后 19 个人被问责,姑姑都被撤职了。这下大家一看到 “高知 + 美女 + 流量” 的组合,警惕心直接拉满。

更具体的质疑点集中在她的学术成果上。有个叫 “Quantumcommunication” 的网友直接开喷:“参与课题 40 多项,主持 20 多项?纯扯淡!985 教授一辈子都未必有这数量”。

还有自称 “AI 从业者” 的网友挑错:“她把 AIGC、LLMs 和智能体的关系都讲混了,这水平还敢开讲座?”

就在网友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北航的回应给这事定了调。学校工作人员直接说:“何静确实是我们的副教授,学院官网上有她的详细介绍,研究成果都能查”。有人真去翻了北航官网,发现她的履历写得明明白白,连教什么课都列得清清楚楚 —— 研究生的《文本数据分析与挖掘》,本科生的《网络舆情分析技术》,光课程表就排得满满当当。

再查学术数据库更吃惊:她发表的 40 多篇论文里,有 10 多篇都是 SCI、SSCI 这类顶刊,主持的课题里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这种硬通货,其中一个省级实验室项目,当年全国就 3 个人拿到立项。这些可不是靠包装能造出来的,同行评审那关就过不了。

其实细想一下,她的跨专业路径没那么离谱。从地质测绘到新闻传播,再到现在的 AI 研究,核心一直没离开 “数据”—— 只不过以前分析的是地质数据,现在变成了舆情数据、AI 数据。而且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早就开了 “智能传播”“舆论计算” 这些方向,她的博士后经历刚好接上了茬。这年头跨界搞研究的真不少,马斯克学物理的不也造火箭搞脑机接口吗?张一鸣学微电子的,还不是把字节跳动做起来了。

有意思的是,这次争议里藏着挺明显的双标。要是个秃顶大叔跨界讲科技,大家可能会夸 “博学多才”;可换成个长得好看的女副教授,就成了 “人设包装”。有网友说得一针见血:“说白了就是见不得美女比自己强,既漂亮又有学问还能搞科普,戳中某些人的玻璃心了”。

何静自己好像没太受争议影响,抖音上还在更新视频,最新一条讲 “普通人怎么用 AI 写报告”,评论区已经有人转粉:“不管跨不跨界,能把知识讲明白就是好老师”。确实,现在学术圈太缺这样的人了,好些专家讲起课来照本宣科,普通人听十分钟就犯困,何静能把复杂的 AI 知识掰碎了讲,还能结合实操,这不比躲在象牙塔里强?

想起之前追过的一个科普博主说的:“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有料,别光看长相和履历,就看他能不能把专业内容讲得让外行听懂”。何静的课能火,本身就说明她有两把刷子 —— 要是真没干货,光靠颜值撑不了三天。

至于那些质疑,其实也能理解,毕竟有董小姐的前车之鉴,大家对 “完美人设” 多了份警惕。

学术圈需要更多元的声音,也需要能面向公众科普的学者。何静如果真能把复杂的AI讲得通俗易懂,那她比那些躲在象牙塔里自说自话的“老学究”更有社会价值。

最后说一句:我们不必急着把她捧上神坛,但也别一棒子打死,更别动不动就喊“下一个董小姐”。

董小姐的问题是造假,而何静的问题是“太像爆款”。

真正的学霸,不怕质疑,真正的跨界,经得起推敲。让她继续讲课,让时间验证,毕竟,流量会褪色,但知识不会。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跨专业搞研究靠谱吗?对于这种 “美貌 + 高知 + 流量” 的学者,你更愿意相信还是质疑?评论区聊聊~

来源:脑洞时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