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魏榕45岁,白应兰53岁,这两个名字如今一提,仍让边境百姓心头一紧。她们的父亲——曾在当地说一不二的魏超仁与白所成,早已落网伏法,可这对“接班”的女儿,却像漏网之鱼,至今仍在暗处藏匿。她们没被抓住的每一天,都在提醒着:那些藏在权力与利益背后的漏洞,从来都没真正
魏榕45岁,白应兰53岁,这两个名字如今一提,仍让边境百姓心头一紧。她们的父亲——曾在当地说一不二的魏超仁与白所成,早已落网伏法,可这对“接班”的女儿,却像漏网之鱼,至今仍在暗处藏匿。她们没被抓住的每一天,都在提醒着:那些藏在权力与利益背后的漏洞,从来都没真正堵上。
没人比她们更懂“继承”的门道。从小看着父亲们如何用“恩威并施”掌控局面,魏榕与白应兰把这套手段学得分毫不差:说话时自带不容置疑的强势,该分钱时出手爽快,让下面人尝到甜头;可一旦有人不听话,翻脸比翻书还快,当年父亲们用来“吓人”的手段,她们练了四十多年,早已刻进骨子里。男人在她们面前讨不到好,不是因为力气不如,而是输在那份从小浸淫的“狠”与“滑”——她们知道怎么让人心甘情愿跟着走,更知道怎么让人不敢反抗。
为了活下去,她们把“隐蔽”做到了极致。换名字、换藏身地是家常便饭,连手机都不敢用自己的身份证办理;更狠的是,她们连亲生孩子都送走,不是狠心,是怕孩子成为被追查的线索,怕下一代重蹈自己“随时可能被抓”的覆辙。可即便躲得再深,她们留下的“后遗症”却比她们本人更可怕:村里的年轻人看着她们“有本事就能跑”,竟悄悄生出了错误的念头——仿佛只要够狡猾、够狠,就能逃脱法律的制裁。这种藏在人心底的侥幸,比枪杆子更吓人,也比任何漏洞都更难修补。
其实老百姓不怕她们躲在哪个山沟沟里,怕的是她们留下的空子还在——怕有人学她们的样,把“作恶”当“本事”,把“逃脱”当“能耐”;怕老一辈的恐惧渐渐淡去,新一代的警惕慢慢松懈。我总觉得,堵这个漏洞不能等,得把真相砸进每个人的心里:魏超仁、白所成当年怎么仗势欺人,后来怎么被判重刑;魏榕、白应兰如今怎么东躲西藏,过着见不得光的日子,这些事该每天用大喇叭在镇里播,让老人听得懂其中的警示,让小孩背得出其中的教训,让刚懂事的新人明白——这条路的终点从来不是“自由”,而是冰冷的手铐。
要知道,爸爸们倒下不算完,只要女儿们还没归案,这段故事就还在偷偷“害人”。堵漏洞从来不是警察一个人的事,得靠每个老百姓都把这段“旧账”记在心里、讲给身边人听。只有当人人都清楚“作恶必被抓”,当没人再觉得“跑掉就是本事”,那些藏在暗处的漏洞,才能真正被堵死。魏榕与白应兰一天没被抓住,我们就一天不能松劲——不是为了盯着她们的去向,是为了守住更多人心里的“正道”。
来源:苯不起的丫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