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报告里说,9月美国私营部门的就业岗位少了3.2万个,要知道,之前路透社调查经济学家,大家都预期是能增加5万人的,这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2025年10月1日,美国自动数据处理公司(ADP)跟斯坦福数码经济实验室一起发了份报告。
报告里说,9月美国私营部门的就业岗位少了3.2万个,要知道,之前路透社调查经济学家,大家都预期是能增加5万人的,这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更让人揪心的是,8月的数据也改了,本来先说新增5.4万个,后来下修成减少3000个。
这一下就成了“两连降”,市场里对劳动力市场变软的担忧一下子就冒出来了,说实话,这就业收缩不是全面的,而是分得特别清楚。
服务行业一共少了2.8万个岗位,其中休闲和酒店业掉了1.9万,专业和商业服务也少了1.3万;做商品生产的行业少了3000个,单是建筑业就下滑5000个。
也就教育和医疗服务、自然资源和采矿业这几个少数领域,还能逆势涨点岗位。
企业规模上的差别更明显,中小企业成了收缩的主力,中型企业少了4万个岗位,小型企业少了2万个;只有大型企业还算给力,新增了3.3万个岗位。
本来想忽略中小企业的就业变化,但后来发现它们贡献了美国私营就业差不多一半的岗位,这收缩幅度实在没法忽视。
我觉得这背后其实是中小企业对经济前景没底,毕竟它们对融资成本、消费需求都更敏感,现在美联储的基准利率还在4%以上,它们不敢随便招人也正常。
聊完行业和企业规模,咱们再看看薪资这块,毕竟薪资是劳动力市场活力的晴雨表之一。
在职员工的年薪同比涨了4.5%,还算稳;但跳槽员工的薪资增速掉了,8月还是7.1%,9月就降到6.6%了。
很显然,这说明求职者没那么容易谈高薪了,企业也不用靠涨薪抢人,劳动力市场的活力确实弱了。
ADP首席经济学家内拉·理查森博士说“二季度经济强,但雇主招人还是谨慎”,这话我觉得说到点子上了。
本来以为这份ADP报告也就是常规数据发布,没想到赶上了政府停摆,这事儿一下子就变得不一样了。
2025年10月1日,联邦政府因为没钱停摆了,劳工部原计划10月3日发的9月官方非农就业报告也只能延期。
这下好了,10月底美联储要开议息会,在这之前,ADP数据就成了唯一的核心就业指标。
老实讲,政府停摆对经济数据的影响真不小,之前2018年底到2019年初那次停摆,35天里17项关键数据都延期了,当时市场波动率直接飙到30以上。
这次停摆刚开始,但正好卡在美联储看数据的关键期,影响更直接。
官方非农报告本来能覆盖14.5万家企业和政府机构,还有失业率、劳动参与率这些重要指标,它一延期,市场就没了“主心骨”,只能死死盯着ADP数据,这就把ADP的影响放大了。
数据一出来,市场的反应特别快,美元指数一下子跌了0.33%,10年期美债收益率也掉到3.99%以下,投资者觉得美联储10月会降息的概率,直接冲到了接近九成五。
美国联信银行首席经济师亚当说“数据停发让经济追踪变难,市场对私人数据反应会更强烈”,这话真没说错。
我觉得现在市场有点“慌不择路”,因为没官方数据参考,只能靠ADP下判断,这种情况下,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被放大,其实风险挺高的。
其实美联储之前就有降息的苗头了,2025年9月18日,美联储把联邦基金利率降了25个基点,调到4.00%-4.25%,这是今年第一次降息。
更关键的是,政策声明里没再提“劳动力市场稳健”,反而说“就业下行风险上升”。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还强调,这次降息是为了应对就业疲软的“风险管理举措”,点阵图还显示今年可能再降50个基点。
本来想觉得美联储降息只是试试水,但后来发现就业数据一差,这降息的苗头更明显了。
不过有个事儿得说清楚,ADP数据和官方非农数据一直有差异。
两者统计逻辑不一样:ADP是看50万家企业的实际薪酬记录,更侧重私营中小企业;非农是覆盖14.5万家企业和政府机构,按岗位编制算。
而且2025年移民政策调了,兼职岗位也多了,移民做的临时岗位大多算进ADP,但官方数据更在意政府岗位,这就把差异拉得更大了。
如此看来,就算有差异,现在这个特殊情况,ADP还是成了市场判断经济的关键。
毕竟美联储之前就说了就业有下行风险,ADP的“两连降”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接下来就看10月底的议息会了,如果停摆一直持续,或者后面的CPI等数据也不好,那降息落地的概率只会更高。
毫无疑问,美国经济现在正从之前的“韧性”往“疲软”过渡,就业数据接下来还是市场最关心的事儿。
来源:法之生活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