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在搜索终身禁赛写进白纸黑字,中国篮协把刀口对准自家饭碗,一刀下去,饭碗没碎,饭粒先飞。
正在搜索终身禁赛写进白纸黑字,中国篮协把刀口对准自家饭碗,一刀下去,饭碗没碎,饭粒先飞。
这条新规把“两次阳性”钉死在棺材板上,连补钉都不给。
过去停赛两年还能回来捞金,现在直接注销身份证,连CBA注册系统都进不去。
篮协算过账:一个顶薪球员一年工资税前三千万,终身禁赛等于让俱乐部和经纪人同时损失上亿现金流,这比罚款疼得多,疼才会长记性。
俱乐部连坐条款更狠。
三年里三个人出事,球队直接关门一到三年,已经打过的比赛全部改判0比20,奖杯收回,门票退不退不管。
篮协把压力锁在老板身上,老板只能把压力往下传,队医、营养师、厨师、甚至保洁阿姨都得签字画押,谁买错一块瘦肉精牛肉,全队跟着陪葬。
以前俱乐部可以甩锅给个人,现在锅是铁的,烫手也甩不掉。
外援成了灰色地带。
CBA休赛期外援回美国、欧洲、澳洲,抽个大麻在有些地方合法,但WADA清单里还是禁药。
篮协没权限跟到国外,只能让俱乐部在合同里加“天价违约金”,一旦出事,外援赔不起就跑,跑完球队还得背锅。
有俱乐部已经打算给外援配24小时中方管理员,工资翻倍,预算立刻多掏两百万美元,老板心疼得直咧嘴,但算一算关门三年的损失,还是咬牙认栽。
误服怎么办?
2021年那个瘦肉精案例,球员说在街边撸串,检测机构只认血液不认嘴。
新规没说“误服”可以打折,只留了一句“情节轻微可减轻”,谁算轻微、谁算严重,细则没出,解释权在篮协手里。
球员想申诉,先停赛再说,等半年调查完,赛季已经报销,工资照扣不误。
对俱乐部来说,最安全的路就是把球员嘴套上,食堂统一喂罐头,罐头贵,至少保险。
国际趋势推着中国篮协跑。
FIBA去年把“生物护照”写进章程,运动员血液指标长期存档,曲线一飘就自动报警。
WADA今年追加基因编辑类兴奋剂,传统尿检抓不到,必须用血检加基因测序,一次检测成本涨五倍。
篮协预算有限,先拿CBA开刀,CBA要是顶不住,下一步就轮到NBL、WCBA、甚至校园篮球。
金字塔尖抖一抖,底座跟着晃。
有人喊篮球不是兴奋剂重灾区,犯不着动刀子。
数据摆在那里:过去五年中国篮球界公开处罚案例不到十起,数量确实少,但篮协怕的是新型药。
EPO能把耐力提升8%,一场季后赛打七场,多跑一个回合就能决定晋级,奖金差两千万,8%就是两百万美元的价值,诱惑足够让边缘球员赌命。
篮协宁可错杀,也不想成为下一个田径或者游泳。
俱乐部已经开始行动。
北方某冠军队把食堂搬到训练基地三楼,食材供应商换成国家体育总局中标企业,一块牛肉从内蒙古牧场到餐桌全程扫码,厨师长每天上传留样冰箱温度。
南方某土豪队给球员配手环,喝水、心跳、睡眠同步云端,数据异常立刻拉去尿检,球员半夜被叫醒,一边打哈欠一边接尿,抱怨两句就扣当月绩效。
球员私下说,现在打CBA像坐牢,至少坐牢还能抽烟,抽烟不会终身禁赛。
篮协下一步要推教育课,从小学开始讲反兴奋剂,教材已经写完,插画里把药瓶子画成骷髅头,小孩看了晚上做噩梦。
大学选秀球员先考试,不及格不让报名,考题包括“吃烧烤前要不要查瘦肉精”,标准答案只有一句:不吃。
刀已经举起,谁的头先碰到刀刃,赛季开始就能看见。
终身禁赛四个字像一把铡刀悬在每个人头顶,球员、老板、厨师、外援,一个都跑不了。
观众只看比分,不知道比分背后已经先分生死。
饭碗端稳了吗?只要一口吃错,这辈子别再想端起篮球这碗饭。
来源:素言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