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古董店亏损,一外国人花一亿买下一个破花瓶,鉴定后舅舅哭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2 03:25 1

摘要:夕阳斜照进陈氏古董店,舅舅陈明轩蹲在角落里,小心翼翼地用报纸包着一个个瓷器。他的动作很轻,就像在为老朋友送别。

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图片源于网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夕阳斜照进陈氏古董店,舅舅陈明轩蹲在角落里,小心翼翼地用报纸包着一个个瓷器。他的动作很轻,就像在为老朋友送别。

"舅舅,真的要关门吗?"我忍不住问道。

舅舅抬起头,眼角有些红:"晓东啊,舅舅实在撑不下去了。这三年,亏了整整五十万,你姐夫都说我是败家子。"

他手里拿着一个有些破损的青花瓷瓶,瓶身有道细细的裂纹:"就连这个,外公生前说过很重要,可我研究了三年也看不出什么名堂。"

舅舅的声音有些哽咽:"也许我真的不适合做古董生意,愧对外公的在天之灵啊。"

01

三年前,外公陈德昌走得很突然。

那天我刚放学回家,就看到舅舅红着眼睛从医院回来。外公走前,拉着舅舅的手说:"明轩啊,这店里的东西都是我一辈子的心血,你一定要好好守着。"

舅舅当时点头如捣蒜,拍着胸脯保证:"爸,您放心,我一定把古董店经营得红红火火。"

可现实比想象中残酷得多。舅舅原本在工厂上班,对古董只是略知皮毛。接手古董店后,他白天守店,晚上就抱着各种古董书籍研读到深夜。

第一年还算顺利,靠着外公留下的老客户,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可第二年开始,问题就来了。

舅舅花重金收了一件"康熙青花",结果被专家一眼看出是现代仿品,损失八万块。又有一次,客户拿着明代花瓶来鉴定,舅舅看走了眼,说成了清代的,客户当场翻脸,再也不来了。

到了第三年,古董店的名声越来越差,客流量直线下降。舅舅急得头发都白了几根,可越急越容易出错。

姐夫张志强多次劝他:"明轩,别干了,这行水太深,咱玩不起。"

可舅舅总是摇头:"这是爸留给我的,我不能砸在自己手里。"

02

上个月,舅舅终于下定决心要关店了。

他坐在店里算账,越算脸色越难看:"三年下来,亏了五十万整。晓东啊,舅舅这辈子算是完了。"

我看着满屋子的古董,心里也不是滋味。这些都是外公一件件淘来的宝贝,现在却成了舅舅的负担。

"要不咱们办个清仓大甩卖?"我建议道。

舅舅苦笑着摇头:"哪那么容易,现在的人都精着呢,知道我要关门,都想捡便宜。昨天有个人来看那套茶具,外公当年花三万收的,他张口就是三千块。"

我环视四周,目光落在那个破损的青花瓷瓶上:"舅舅,这个花瓶外公真的说过很重要?"

舅舅点点头:"外公走的前一天,还专门把我叫到跟前,指着这个瓶子说'这是咱家最重要的东西'。可我看了三年,除了年代久远一些,实在看不出哪里特别。"

他叹了口气:"可能外公是想让我记住做人要像这瓶子一样,哪怕有裂纹也要坚持吧。只是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

舅舅开始逐件登记店里的物品,准备联系拍卖行处理。看着他疲惫的背影,我心里五味杂陈。

03

正当舅舅准备联系搬家公司时,店门突然响起了铃声。

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走了进来,大约五十岁左右,穿着得体的西装,看起来很有修养。

"您好,我叫威廉·史密斯,是个古董收藏爱好者。"他的中文说得相当流利。

舅舅连忙站起来招呼:"欢迎欢迎,不过我们店马上就要关门了,如果您看中什么,可以商量价格。"

威廉先生礼貌地四处看了看,目光在各种瓷器上停留。当他看到角落里那个破损的青花瓷瓶时,整个人突然愣住了。

"这个花瓶..."威廉先生走近仔细端详,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光芒。

"哦,这个啊。"舅舅有些不好意思,"品相不太好,有道裂纹,您如果喜欢的话,三千块拿走吧。"

威廉先生却摇摇头,声音有些激动:"先生,您知道这是什么吗?"

舅舅老实回答:"看起来像是青花瓷,不过年代我也说不准,应该有些年头了。"

威廉先生深深吸了一口气,看向舅舅的眼神充满了敬意:"先生,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可能是一件了不得的宝贝。"

04

威廉先生的话让舅舅一头雾水。

"您是说这个破瓶子很值钱?"舅舅怀疑地问道。

威廉先生点点头,神情变得非常严肃:"先生,我在古董收藏界浸淫三十多年,见过的青花瓷不计其数。但这个花瓶的纹饰、釉色,还有这道看似破损的裂纹,都让我想起一个传说。"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十五世纪,明代有位著名的瓷器大师叫唐伯虎的好友祝允明,他曾经为一位贵族定制了一套绝世青花瓷。其中最珍贵的一件,就是一个特殊的花瓶。"

舅舅听得入了神:"什么特殊?"

"这个花瓶采用了失传的'开片'工艺,那道裂纹不是破损,而是故意制作的艺术效果。"威廉先生指着花瓶上的裂纹说,"如果我的判断正确,这就是传说中的那件孤品。"

舅舅的手都开始发抖:"您...您的意思是?"

威廉先生郑重地说:"我愿意出一亿人民币收购这个花瓶,但前提是必须经过权威机构的鉴定确认。"

"一亿?"舅舅差点站不稳,我赶紧扶住他。

威廉先生从包里拿出一张支票:"这是一千万定金,如果鉴定结果证实了我的判断,我会立即支付剩余的九千万。"

舅舅拿着支票的手在颤抖,这个数字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我联系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朋友,请他们出具权威鉴定报告。"威廉先生说道,"三天后,我们就能知道结果了。"

05

三天的等待对舅舅来说简直是煎熬。

他每天都要把那个花瓶拿起来看十几遍,嘴里念叨着:"一亿块啊,这辈子做梦都想不到。"

姐夫听说这事后,专门赶过来看了看花瓶:"明轩,你可别高兴得太早,万一那外国人是骗子呢?"

可舅舅摇摇头:"人家都给了一千万定金,还能是假的?"

第三天下午,威廉先生如约而至,手里拿着一份密封的鉴定报告。

"陈先生,鉴定结果出来了。"威廉先生的表情有些复杂。

舅舅紧张得手心出汗:"是...是真的吗?"

威廉先生点点头,又摇摇头:"报告内容比我预想的还要复杂,您还是自己看吧。"

他把鉴定报告递给舅舅。

舅舅接过报告,手抖得几乎拿不稳。这份报告关系到他后半生的命运,关系到古董店的存亡,关系到外公临终托付的意义。

威廉先生静静地站在一旁,眼中有着说不出的复杂情绪。

舅舅深深吸了一口气,正要拆开鉴定报告的封条,突然停下了动作,转头看向我:"晓东,你说外公真的知道这个花瓶的价值吗?"

我也紧张得说不出话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舅舅手中的那份报告。

整个古董店里静得只能听到我们三个人的呼吸声,舅舅的手指颤抖着,慢慢撕开了封条...

06

舅舅打开鉴定报告,目光快速扫过第一页,然后整个人愣住了。

报告第一行写着:"委托鉴定物品:青花釉里红龙纹梅瓶,明永乐年间官窑出品,孤品。"

舅舅继续往下看,脸色越来越白。报告详细描述了花瓶的工艺特征:釉里红发色纯正,青花呈色浓艳,龙纹绘制精细,底款为永乐年制篆书款。

"估值:人民币1.21.5亿元。"

看到这个数字,舅舅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但他的眼泪不是因为兴奋,而是因为愧疚和震撼。

报告的最后一页有个特别注明:"此瓶身开片系自然老化形成,非人为损坏,反而增加了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经查阅文献,此类永乐青花釉里红龙纹梅瓶存世仅此一件。"

威廉先生轻声说道:"陈先生,您的外公是位了不起的收藏家。这个花瓶,就是传说中永乐皇帝御用的梅瓶,全世界独此一件。"

舅舅抱着花瓶,泪如雨下:"外公...外公他早就知道,早就知道啊!"

他想起了外公生前说过的话:"明轩,这是咱家最重要的东西。"原来外公不是在说人生哲理,而是在告诉他这个花瓶的真正价值。

"我对不起外公,我差点把它当垃圾处理了!"舅舅哽咽着说。

07

威廉先生看着痛哭的舅舅,叹了口气:"陈先生,其实我还有一件事要告诉您。"

舅舅抬起泪眼:"什么事?"

"我之所以认识这个花瓶,是因为我的导师曾经研究过它。"威廉先生说道,"三十年前,他在中国做学术交流时,见过您外公收藏的这件梅瓶。当时您外公就拒绝了所有的收购要求。"

舅舅愣住了:"您是说,外公早就知道有人想买这个花瓶?"

威廉先生点点头:"您外公说过一句话,我至今记得很清楚:'这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不应该流失到海外。它应该留在中国,留在这个家族里。'"

听到这话,舅舅哭得更厉害了。他终于明白了外公的良苦用心。

外公不是不知道花瓶的价值,而是希望把它留给后代,让家族能够传承下去。这三年的亏损,在这件价值过亿的梅瓶面前,简直微不足道。

"外公一定是希望我能坚持下去,坚持到发现它真正价值的那一天。"舅舅喃喃自语。

威廉先生从公文包里拿出支票本:"陈先生,虽然我很想收藏这件瑰宝,但我更尊重您外公的遗愿。这张支票请您收下,就当是我对您外公的敬意。"

舅舅看着那张1.2亿的支票,却摇了摇头:"威廉先生,谢谢您帮我发现了这个秘密。但正如您说的,这是我们家族的传承,我不能卖掉它。"

08

一个月后,陈氏古董店重新开张了。

店门口挂着一块新牌匾:"陈氏古董·百年传承"。舅舅用威廉先生给的定金,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重新装修了店铺。

那个价值过亿的永乐梅瓶被放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但上面贴着一张纸条:"家传之宝,永不出售。"

舅舅像变了个人似的,每天都精神抖擞地招待客人。他重新拜师学艺,请了几位老师傅指导,鉴定水平突飞猛进。

"晓东,你知道吗?"舅舅对我说,"这个花瓶教会了我一个道理:真正的宝贝,不在于它的价格,而在于它承载的传承和责任。"

姐夫现在再也不说舅舅败家了,反而经常夸他有眼光:"明轩啊,你外公真是慧眼识珠,把家业交给你是对的。"

威廉先生后来成了店里的常客,他经常来和舅舅探讨古董知识。他说:"我走遍世界各地收藏古董,但从来没有见过像您这样,为了传承而拒绝巨额财富的人。"

每当夜深人静时,舅舅都会对着那个梅瓶说话:"爸,您的良苦用心我终于明白了。这个家,我会好好守下去的。"

那个有着细细裂纹的梅瓶静静地立在那里,就像外公的眼睛一样,慈祥地看着这个重新焕发生机的古董店。

舅舅常说:"外公给我留下的,不只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古董,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传承。"

如今,陈氏古董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舅舅也成了古董街上有名的鉴定师。每当有人问起那个不卖的梅瓶时,舅舅总是自豪地说:"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多少钱都不卖!"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