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派茶馆+互联网套路,土味混搭却精准踩中“打卡”命门:拍一张相声月饼礼盒发小红书,点赞比星巴克猫爪杯还猛。
“买票送鸡蛋”这五个字一出来,全网笑掉大牙:相声也沦落到菜市场抢客流了?
可三个月过去,斗笑剧场门口排队的年轻人,比隔壁网红奶茶店还长。
真香现场啪啪打脸。
鸡蛋早就不送了,现在送的是“稻香村联名月饼”,扫码还能抽美团代金券。
老派茶馆+互联网套路,土味混搭却精准踩中“打卡”命门:拍一张相声月饼礼盒发小红书,点赞比星巴克猫爪杯还猛。
有人吐槽不务正业,可票房曲线不会撒谎——周末三场,场场九成座,黄牛票加价五十,照样秒没。
更离谱的是节目单。
传统《扒马褂》后面,突然插一段“相声+脱口秀”,演员穿着大褂吐槽“996”,台下社畜边骂边笑,手机录像直接冲上抖音热榜。
老观众皱眉“成何体统”,新观众尖叫“原来相声也能说人话”。
争议越大,流量越猛,王府井文旅官微亲自转发:欢迎来首都体验赛博茶馆。
张伯鑫这回学精了,不跟键盘侠对线,直接釜底抽薪——开班收徒弟。
首期“青年孵化计划”明码标价:学费八千,学期三个月,毕业直接签剧场合同,底薪六千加提成。
消息一出,报名系统被挤爆,一半是播音主持毕业即失业的应届生,一半是互联网裁员潮里被优化的“前大厂人”。
有人酸“割韭菜”,可转头看看德云社龙字科海选千军万马,瞬间闭嘴:至少这里包教包会,不玩“观察期”白打工。
侯耀华坐镇艺术总监,吃瓜群众以为只是挂名,结果老爷子天天晚上七点准时坐第一排,手里拿的不是紫砂壶,是计时器。
演员超时三十秒,后台对讲机直接喊“掐”,比春晚导演还狠。
年轻演员私下叫苦,可票房上涨是真金白银,月底分红数字一亮,所有人自动静音——艺术在钱面前,腰杆也得弯,弯得值就行。
最魔幻的是观众构成:三成外地游客“顺便看场老北平”,四成本地白领“找点比剧本杀便宜的乐子”,剩下三成居然是爸妈带着孩子“学口才”。
散场灯一亮,小孩奶声奶气来一句“爸爸今天相声里的callback你听懂了吗”,老父亲当场社死——原来真正的文化输出,是让八岁娃把脱口秀黑话挂嘴边。
夜里十一点,剧场侧门拉开,演员们拎着外卖袋钻进胡同,里面装着烤冷面加双倍辣条,跟凌晨的哥拼桌。
有人感慨“相声的魂儿丢在直播间了”,可转头看看张伯鑫朋友圈:后台数据截图,九月份票房突破两百万,配文只有仨字——“活下去”。
俗吗?
真俗。
可几百年前天桥撂地,不也是谁吆喝得响谁吃饱。
换身皮、换套话术,骨子里还是那口饭、那声笑。
下次路过王府井,别急着嘲笑门口扫码送月饼的土味海报。
进去坐十分钟,听见身边穿汉服的小姐姐笑到掉手机,就会明白:艺术不艺术的先放一边,先让人愿意踏进门槛,才是真的救命。
传统要活,先得学会在菜市场里跳街舞,哪怕动作不标准,也比躺在博物馆里落灰强。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