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畅快地刷着短视频、用着云办公时,背后的数据中心正面临“散热焦虑”?一台AI服务器的功耗是传统服务器的3-5倍,密密麻麻的服务器集群若散热不佳,不仅会宕机,还会推高巨额电费。液冷技术就是破解这一焦虑的关键——它能让数据中心散热效率提升50%以上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畅快地刷着短视频、用着云办公时,背后的数据中心正面临“散热焦虑”?一台AI服务器的功耗是传统服务器的3-5倍,密密麻麻的服务器集群若散热不佳,不仅会宕机,还会推高巨额电费。液冷技术就是破解这一焦虑的关键——它能让数据中心散热效率提升50%以上,能耗成本下降30%。当下液冷板块的“下蹲”,看似是短期波动,实则是为了向“更高目标”冲刺。今天,我们就来拆解液冷赛道的成长逻辑、产业链机会与投资密码,看清它如何从“幕后技术”变成“台前风口”。
一、液冷的“时代刚需”:算力革命的“散热必选项”
液冷能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源于算力爆发、政策驱动、技术破壁的三重共振,这是理解其投资价值的底层逻辑。
(一)算力爆发的“散热痛点”
人工智能、云计算、元宇宙的爆发,让数据中心进入“高功耗时代”。一台AI训练服务器的功耗可达30kW以上,是传统服务器的5倍。传统风冷技术散热效率不足,导致数据中心PUE(能源使用效率)居高不下(普遍在1.5以上),而液冷技术可将PUE降至1.1以下,接近“碳中和”数据中心的要求。
(二)政策驱动的“硬性要求”
“东数西算”工程明确要求新建数据中心PUE不超过1.2,液冷成为绿色数据中心的“必选项”。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对数据中心能耗管控趋严,企业若不采用液冷,将面临项目审批难、运营成本高的困境。
(三)市场规模的“爆发潜力”
据行业预测,2025年全球液冷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中国市场占比超60%,年复合增速超60%。其中,浸没式液冷在超算、AI数据中心的渗透率将从2023年的10%升至2025年的30%,冷板液冷在通用数据中心的渗透率将超40%。
二、产业链的“黄金拼图”:从设备到服务的分层机会
液冷产业链是一幅“黄金拼图”,核心设备商、材料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各自占据关键环节,机会与壁垒差异显著。
(一)核心设备:冷板与浸没系统的“双轨竞争”
浸没式液冷:代表企业是曙光数创,其浸没式液冷系统市占率超30%,应用于国家气象局、中科院超算中心等项目,能将服务器功耗密度提升至50kW/机柜以上。
冷板液冷:代表企业是高澜股份,其冷板产品适配华为、浪潮的服务器,在互联网大厂数据中心中渗透率快速提升,2024年冷板业务营收增长超80%。
(二)散热材料:高导热介质的“隐形战场”
冷却液:需具备绝缘、高导热、低粘度特性,中科曙光的电子氟化液、高澜股份的水基冷却液是市场主流选择,其中电子氟化液单价超万元/吨,毛利率超60%。
密封材料:液冷系统对密封性要求极高,回天新材的密封胶在冷板与服务器的连接处应用广泛,技术壁垒高(需耐高低温、耐腐蚀)。
(三)系统集成:数据中心的“总装厂”
集成商:网宿科技提供“液冷数据中心+边缘计算”一体化解决方案,在长三角、珠三角的边缘数据中心项目中,液冷集成业务毛利率超35%。
服务器厂商:华为、浪潮信息推出液冷服务器,其中华为的“Atlas 900”液冷服务器支持AI训练集群,单集群算力超200PFLOPS。
三、龙头企业的“技术壁垒”:谁在定义液冷的行业标准?
液冷赛道的龙头企业,并非“同质化竞争”,而是在技术路线、客户资源、成本控制上各有“独门绝技”。
(一)曙光数创:浸没式液冷的“全球龙头”
公司是全球唯一专注于浸没式液冷的上市公司,拥有专利超200项,其中“高密度浸没式液冷散热装置”技术打破海外垄断。2024年营收超15亿元,净利润率超40%,在超算、AI数据中心领域几乎“无对手”。
(二)高澜股份:冷板与材料的“双轮驱动”
公司是冷板液冷的国内龙头,冷板产品客户覆盖华为、腾讯、字节跳动,2024年冷板业务营收占比超50%;同时布局冷却液研发,水基冷却液已在新能源车企电池热管理中应用,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三)网宿科技:液冷集成的“场景专家”
凭借边缘数据中心的运营经验,网宿将液冷技术与边缘计算结合,在 latency(延迟)要求高的场景(如直播、工业互联网)中推广液冷方案,2024年液冷集成项目数量增长超60%。
(四)其他玩家:技术互补的“生态伙伴”
中科曙光:液冷服务器+冷却液的“全栈布局”,在政府、科研机构数据中心中优势明显;
华为:液冷解决方案“全行业适配”,从服务器到数据中心再到电网侧储能,液冷技术成为其“能源数字化”战略的核心;
回天新材:密封胶在液冷系统的渗透率超40%,是产业链的“隐形冠军”。
四、“下蹲”的逻辑与“高目标”的机会:投资中的认知博弈
液冷板块的“下蹲”是短期情绪波动,长期成长逻辑未变,投资者需区分“真调整”与“伪风险”。
(一)下蹲的原因:情绪与预期的短暂背离
短期业绩承压:部分企业液冷业务尚处投入期,营收规模小,利润兑现不及市场高预期;
板块轮动影响:资金从TMT向消费、周期切换,导致液冷板块被动调整;
技术路线争议:冷板与浸没式液冷的竞争格局尚未明确,市场对技术迭代存在担忧。
(二)高目标的支撑:需求与技术的长期共振
算力需求不可逆:AI训练、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对高功耗数据中心的需求只会增加,液冷是效率最优解;
技术成熟度提升:2024年以来,冷板液冷的良率从70%提升至90%,浸没式液冷的维护成本下降40%,商业化障碍快速消除;
政策红利持续:“东数西算”二期工程将重点支持液冷数据中心,地方补贴(如上海对液冷项目给予每kW 200元补贴)不断加码。
(三)投资策略:逢低布局“真龙头”
标的选择:优先布局技术壁垒高(曙光数创的浸没式专利、高澜股份的冷板工艺)、客户资源硬(网宿科技的互联网大厂订单、高澜股份的华为供应链)的企业;
入场时机:关注液冷订单公告(如某企业中标超10亿元数据中心液冷项目)、技术迭代节点(如新一代冷却液量产);
仓位管理:将液冷标的仓位控制在总账户的10%-15% 以内,作为TMT或新能源组合的“弹性补充”。
五、普通投资者的“布局节奏”:在算力革命中把握液冷机会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布局液冷需遵循“选准环节、分散配置、长期持有”的原则。
(一)环节选择:抓“高壁垒、强刚需”领域
优先配置核心设备商(曙光数创、高澜股份),因为它们的技术壁垒高、行业集中度未来会快速提升;其次关注系统集成商(网宿科技),它们是液冷落地的“直接推动者”;最后可少量布局材料供应商(回天新材),分享行业增长的β收益。
(二)风险提示:技术与竞争的双重挑战
技术路线风险:若浸没式液冷在成本上大幅优于冷板,可能导致冷板企业业绩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风险:随着华为、浪潮等巨头加码液冷,中小厂商可能面临价格战和订单流失;
业绩兑现风险:部分企业液冷业务营收占比不足10%,高增长预期可能落空。
结语:液冷的长坡,需要“产业认知”的厚雪
液冷赛道的“下蹲”是短期波动,长期来看,它是算力革命的“隐形冠军”赛道。当你能看透液冷如何让数据中心更高效、更绿色,如何支撑起AI训练、云计算的爆发式增长,就会明白:这些企业的“下蹲”,是为了在算力革命的浪潮中跳得更高。
对投资者而言,真正的机会不在于“短期炒作”,而在于“识别那些能在技术迭代中持续进化、在商业化浪潮中站稳脚跟的企业”。液冷的长坡很陡,需要“产业认知”的厚雪来覆盖——这或许就是在这场算力散热革命中,穿越周期的终极密码。
来源:歆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