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政策铸下大错?美国罕见承认,已陷入多重困境,需要中国帮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3 06:39 1

摘要:基于这样的论调,近些年来,白宫决策者们都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因此美国总是不留余力的限制中国的发展。

拜登曾经说过,绝不允许中国超越美国,奥巴马也曾说过,决不能让中国人过上美国式的生活。

基于这样的论调,近些年来,白宫决策者们都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因此美国总是不留余力的限制中国的发展。

然而最近,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表的文章指出,特朗普对华战略存在重大错误,他们为何在这个时候承认这一事实?

美国对华的误判

该文章指出,由于这些决策者的错误,导致美国后续对华一系列政策都是错误的,现在的美国不仅陷入了战略孤立,经济方面也受到了重创。而美国现在需要放弃对华强硬政策,恢复在外交、经济以及军事等层面的接触。

这些决策者对中国的误判,从根本上说是美国将自身历史经验与霸权逻辑强行投射于中国的结果。从冷战时期对苏联的遏制到上世纪80年代对日本的打压,美国始终坚信“崛起国必争霸”。

从政治层面讲,美国两党为争夺选票,在对华政策上一个比一个强硬,都将中国作为转移国内矛盾的“替罪羊”

但事实是,中国反复强调“和平发展”,但美国却选择性忽视,将“中国威胁论”包装成“民主对抗专制”,企图通过舆论战将中国塑造成“秩序破坏者”。

这种误判的直接结果,就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全面工具化。军事上,美国耗费巨资构建三大岛链,试图以第一岛链封锁中国近海,以第二岛链控制西太平洋,以第三岛链辐射印度洋。

然而,随着中国东风导弹覆盖关岛、福建舰航母形成区域拒止能力,美国发现第一岛链已成脆弱前线,第二岛链薄弱不堪,第三岛链遥不可及。

经济上,特朗普政府推动“友岸外包”,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以外,结果东南亚、墨西哥的“中国+1”模式反而加深了对华的依赖。

今年以来,特朗普对华加征高额关税,试图“去中国化”,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但却让美国认清了中国的重要性。

此外,美国断供芯片、封锁光刻机,试图遏制中国技术升级,却低估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2025年,华为发布首款5nm国产芯片,最近还被曝出中芯国际正在测试中国首台国产28nm浸没式DUV光刻机,中国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新能源领域的专利数量跃居全球第一。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也不得不承认:“制裁非但未阻止中国,反而加速了其技术自主。”

美国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

美国误判的代价,首先就体现在贸易战中。根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评估测算,在美国针对中国加征的关税措施里,90%的成本压力最终落在了美国企业以及美国消费者的肩头。

通用汽车因稀土断供被迫停产3条生产线,特斯拉机器人项目因芯片短缺延迟两年,辉瑞等药企联合抗议限制中国药品进口,直言“这将导致美国医疗系统崩溃”。

与此同时,中国持续减持美债,现在已经降至7307亿美元,同时将外汇储备中的黄金占比从3%提升至15%。这一“去美元化”操作直击美国软肋:美债需求减少推高收益率,迫使美国政府支付更高利息。

更危险的是,多国央行加速抛售美债,全球官方黄金储备激增至3.8万吨,创历史新高,美元信用遭遇前所未有的质疑。

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之后对中美关系的表述变成了“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并承诺“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如今的美国,在谈判桌上已经无法再占据上风,随着双方领导人即将会面,如果美国还想从中国这里获得什么,就只能按照中国的方式,拿出诚意来进行平等的谈判。

来源:英财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