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75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对很多人来说,“性”是亲密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享受之前,你是否想过一个问题:怎么知道对方有没有感染性病?
别等症状上门才后悔,有些性病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一旦“中招”,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生育,甚至波及家庭。
那么,在没有去医院做检查的前提下,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出一个人有没有性病呢?虽然我们无法100%判断,但从以下几个方面,能起到很大的筛查作用。
很多人觉得,得了性病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但现实是,大多数性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甚至几年都不会发作。
比如,梅毒在感染初期只会出现一个无痛的溃疡,几天后就会自己消失,很多人根本不会在意。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在最初的几个月到几年内,可能完全没有任何不适。
这类“沉默性病”最容易被忽视,也最容易传播。
虽然性病不一定能“看得见”,但有一些身体信号,还是能帮你大致判断风险。
1. 私密部位有异常
如果你发现对方生殖器部位有红疹、水泡、溃疡、异味分泌物,这就要引起高度警惕。比如:
尖锐湿疣:表现为生殖器长出小肉芽,形似菜花。
生殖器疱疹:出现成群的水泡和溃疡,伴有刺痛感。
淋病和非淋性尿道炎:可能会有黄绿色分泌物、尿痛。
这些症状出现时,说明对方很可能处于性病的传播阶段。
2. 反复出现“感冒”症状
艾滋病初期症状非常像普通感冒,比如低烧、咽痛、全身乏力、淋巴结肿大。如果你发现对方频繁出现这些情况,尤其是在高危行为后(比如不安全性行为、共用针具、多人性伴侣),就要提高警惕。
艾滋病病毒(HIV)并非仅靠性传播,还有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
3. 皮肤和口腔也能“说话”
很多人不知道,性病也会通过皮肤和口腔表现出来。
梅毒第二期可能会出现手掌或脚底的对称性红斑,不痒但传染性高。
艾滋病可表现为反复口腔念珠菌感染、口腔白斑。
淋病严重时会影响眼睛,在口交后也可能导致口咽部疼痛。
如果对方口腔总是有白斑、溃疡,皮肤出现莫名红点或脱皮,请不要掉以轻心。
不是说看对方的生活方式就能断定他有没有性病,但有些行为,是性病感染的高风险因素。
1. 性伴侣频繁更换
根据《中国性传播疾病防治指南》指出:多个性伴侣是性病的主要传播因素之一。如果对方经常更换伴侣,或是有开放性关系倾向,风险自然更高。
2. 拒绝使用安全套
很多人不喜欢用安全套,理由五花八门。但事实上,安全套是阻断性病传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如果一个人在性生活中从不使用安全套,那TA的风险指数是直线飙升的。
3. 不愿意体检或谈论健康
一个人一旦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完全不上心,甚至回避体检、拒绝谈论性病,那你就要当心了。真正健康的人,不会害怕谈论健康,更不会在这方面遮遮掩掩。
说到底,靠肉眼去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性病,只能作为初步参考。真正科学的做法,是在发生关系前,双方一起去正规医院做性病筛查。
目前常规的性病检测包括:
HIV抗体检测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TP)
乙肝两对半
淋病和支原体、衣原体检测
现在很多医院都提供匿名检测服务,无需实名登记,也不会泄露隐私,检测结果一般1-2天就能出。
如果对方拒绝检测,或者找各种理由推脱,那你就该三思而后行了。
性病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病,它和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可以预防、控制、治疗的疾病。真正可怕的,是明知道有风险,却仍然心存侥幸。
别为了几分钟的“冲动”,让自己陷入长期的痛苦。尤其是女性,一旦感染某些性病(如支原体、衣原体),可能会影响子宫输卵管健康,导致不孕,甚至宫外孕。
保护自己,从了解开始;尊重他人,从坦诚开始。
你可以观察、你可以推断,但最靠谱的方式,始终是:做一次全面的性病筛查。性是一种选择,但健康是底线。别让一时的轻率,成为一生的遗憾。
参考资料:
[1] 《中国性传播疾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2] 《性病防控核心信息手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2年
[3] 《艾滋病防治知识手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年
来源:黄中医科普讲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