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的风已经带了些凉意,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收拾着出差用的行李箱,一边听着父亲在厨房里叮叮当当的声响。这次要去邻省的江城出差,大概要待半个月,对接一个建筑项目的后续事宜。
第一章 出差前的伏笔
九月的风已经带了些凉意,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收拾着出差用的行李箱,一边听着父亲在厨房里叮叮当当的声响。这次要去邻省的江城出差,大概要待半个月,对接一个建筑项目的后续事宜。
“小宇,把阳台上晒的那件灰色外套收进来,你出差那边早晚温差大,带上能穿。” 父亲的声音从厨房传出来,带着熟悉的沙哑。
我应了一声,起身走向阳台。阳台的晾衣绳上,除了父亲说的灰色外套,还有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背心,那是父亲年轻时在工厂上班时穿的,这么多年了,他一直没舍得扔。我伸手拿下外套,指尖触到布料上粗糙的纹理,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也是穿着类似的工装,牵着我的手去菜市场买糖葫芦的场景。
“爸,我这次去江城,听说离咱们老家那边挺近的,要不要我抽空回去看看老房子?” 我抱着外套走进厨房,看着父亲正在翻炒锅里的青菜,油烟缭绕中,他的头发又白了些,眼角的皱纹也比上次我回家时深了些。
父亲翻炒的动作顿了顿,随即又恢复如常,“老房子有啥好看的,都荒了这么多年了,你安心出差,别瞎跑。” 他的语气淡淡的,可我总觉得他话里有话。
我知道,父亲不愿意提老房子,是因为那里藏着他和叔叔的过往。叔叔是父亲的亲弟弟,比父亲小五岁,二十年前,两人因为老房子的归属问题吵了一架,吵得特别凶,最后叔叔一气之下搬去了江城,从此就断了联系。这二十年来,父亲从来没主动提起过叔叔,家里也找不到一张叔叔的照片,仿佛这个人从未在我们的生活里出现过一样。
我小时候其实见过叔叔几次,印象里他是个很爱笑的人,每次来家里都会给我带糖吃,还会把我举过头顶,逗得我哈哈大笑。可自从那次吵架后,我就再也没见过他了。有时候我忍不住问母亲,叔叔为什么不回家,母亲总是叹口气,说大人的事,小孩子别问。
“对了爸,我这次去江城,说不定能碰到叔叔呢?” 我试探着问了一句。
父亲手里的锅铲 “哐当” 一声碰到了锅底,他转过身,眼神有些复杂地看着我,“碰到就碰到吧,都这么多年了,还能怎么样。” 说完,他又转过去继续炒菜,只是翻炒的动作明显慢了下来。
我知道,父亲嘴上这么说,心里其实还是惦记着叔叔的。毕竟是亲兄弟,血浓于水,哪有那么容易真的断了念想。
收拾好行李箱,吃过晚饭,我便早早休息了。第二天一早,母亲帮我拎着行李箱送到门口,反复叮嘱我出差在外要注意安全,按时吃饭。父亲站在一旁,没说太多话,只是在我转身要走的时候,忽然说了一句:“要是真碰到你叔叔,就…… 就跟他说一声,家里都好。”
我回头看了看父亲,他的眼神有些闪躲,像是怕被我看穿心事。我点了点头,“知道了爸,我会的。”
坐上去江城的高铁,窗外的风景不断向后倒退,就像那些逝去的时光。我靠在椅背上,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这次去江城,会不会真的遇到叔叔,也不知道如果遇到了,该跟他说些什么。
第二章 初到江城
高铁行驶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江城站。出了车站,一股湿热的空气扑面而来,和我们老家的干燥气候截然不同。我按照提前订好的酒店地址,打了辆车过去。
酒店离我要对接项目的工地不算太远,环境也还不错。放下行李,简单洗漱了一下,我就拿着项目资料去了工地。工地上一片忙碌的景象,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穿着工装,戴着安全帽,在各个岗位上忙碌着。
对接工作还算顺利,和甲方的负责人沟通了项目的进度和后续需要解决的问题,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五点。走出工地,天色已经有些暗了,街上的路灯亮了起来,暖黄色的灯光照在马路上,给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温馨。
我肚子有些饿了,想着找个地方吃点东西。打开手机地图,搜索附近的餐馆,发现离酒店不远处有一条小吃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当地特色美食。我沿着马路慢慢走着,欣赏着江城的夜景,街道两旁的树木枝繁叶茂,偶尔有风吹过,叶子沙沙作响。
走到小吃街路口,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有烤肉的香味、麻辣烫的香味,还有各种小吃的香味混合在一起,让人垂涎欲滴。我顺着香味往里走,两边的摊位前都围满了人,热闹非凡。
我找了一家看起来还不错的面馆,点了一碗当地特色的热干面。面很快就端了上来,芝麻酱的香味浓郁,拌上酸豆角和萝卜丁,味道十分正宗。我正吃得津津有味,忽然听到旁边桌有人在聊天,提到了 “老周豆腐坊”。
“你知道吗?老周豆腐坊的豆腐可好吃了,我每天都去买,他家的豆腐脑也特别地道。” 一个中年妇女对同桌的人说。
“是啊,我也去过,老周那人挺实在的,豆腐分量足,价格也不贵。就是他那豆腐坊有点偏,在城郊那边,不太好找。” 另一个人附和道。
“老周” 这个称呼,让我心里咯噔一下。我记得母亲说过,叔叔的名字叫周国梁,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大家也都叫他老周。而且叔叔以前在老家就会做豆腐,他做的豆腐又嫩又香,小时候我经常去叔叔家吃豆腐脑。
难道这个 “老周豆腐坊” 的老板,就是叔叔?我心里有些激动,又有些不确定。我吃完面,走到刚才聊天的那两个中年妇女身边,客气地问道:“阿姨,请问你们说的那个老周豆腐坊,具体在城郊哪个位置啊?我也想去买点豆腐尝尝。”
其中一个阿姨热情地告诉我:“就在城郊的红星村,你从这里坐 108 路公交车,到红星村站下车,再往前走个五百米左右就到了,门口挂着‘老周豆腐坊’的牌子,很好找。”
“谢谢阿姨。” 我连忙道谢,心里的期待越来越强烈。
回到酒店,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那个 “老周豆腐坊”。我拿出手机,想给父亲打个电话,告诉她这件事,可又怕万一不是叔叔,让父亲空欢喜一场。纠结了半天,我还是决定明天先去红星村看看,确认一下再说。
第三章 找到豆腐坊
第二天一早,我特意起得很早,洗漱完毕后,就按照昨天阿姨说的路线,坐 108 路公交车去红星村。公交车行驶在城市的街道上,逐渐从繁华的市区驶向城郊,路边的建筑也从高楼大厦变成了低矮的平房和农田。
大概四十多分钟后,公交车到达了红星村站。我下了车,站在路边四处张望,这里的环境很安静,空气也比市区清新很多。按照阿姨的指示,我往前走了五百米左右,果然看到了一个挂着 “老周豆腐坊” 牌子的小院子。
院子是用红砖砌的围墙,门口有一棵老槐树,树枝上挂着几个红灯笼。院子的大门虚掩着,里面传来 “吱呀吱呀” 的声音,像是石磨转动的声音。我深吸了一口气,慢慢推开了大门。
院子里很干净,地面上铺着水泥,左边放着几个大木桶,里面装着泡好的黄豆,右边有一个石磨,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中年男人正推着石磨,动作缓慢而有力。他的背有些驼,头发也有些花白,侧脸的轮廓和父亲有几分相似。
听到开门的声音,中年男人停下了推磨的动作,转过身来看向我。四目相对的瞬间,我心里既紧张又激动,这个男人,真的和我记忆中的叔叔越来越像了。
“你好,请问你是周老板吗?” 我小心翼翼地问道。
中年男人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我是,你找我有事吗?”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和父亲的声音很像,只是多了几分沧桑。
“我…… 我叫周子宇,我父亲是周国栋。” 我鼓起勇气,说出了父亲的名字。
叔叔听到 “周国栋” 这三个字,身体明显僵住了,他呆呆地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惊讶和难以置信。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你…… 你是国栋哥的儿子?”
我用力点了点头,“是,叔叔,我是小宇。”
叔叔的眼睛慢慢红了,他走上前,仔细地打量着我,“都长这么大了,我还记得你小时候的样子,圆乎乎的,很可爱。”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你怎么会来这里?”
“我这次来江城出差,昨天在小吃街听人说起您的豆腐坊,就想着过来看看,没想到真的是您。” 我看着叔叔,心里也有些难过,二十年没见,叔叔老了很多,脸上的皱纹很深,手上也布满了老茧,显然这些年过得不容易。
叔叔拉着我的手,把我让进屋里。屋里的陈设很简单,一张老旧的木桌,几把椅子,墙上挂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女人和一个小男孩,看起来很温馨。
“这是我爱人,还有我儿子。” 叔叔看到我在看照片,轻声说道,“我爱人五年前走了,儿子现在在外地打工,很少回来。”
我心里一酸,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安慰的话。叔叔笑了笑,掩饰住眼里的悲伤,“不说这些了,你既然来了,就别走了,晚上在这儿吃饭,我给你做你小时候爱吃的豆腐脑和炒豆腐。”
“好,谢谢叔叔。” 我点了点头,心里暖暖的。
叔叔又去推石磨磨黄豆,我想帮忙,他却不让,“你坐着歇会儿就行,我自己来,这点活儿我还能干。” 我只好坐在一旁,看着叔叔忙碌的身影,心里感慨万千。二十年前,他和父亲因为一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从此断绝了联系,这二十年来,他一个人在江城打拼,一定吃了很多苦。
第四章 晚餐前的回忆
下午的时候,叔叔把磨好的黄豆做成了豆腐和豆腐脑,整个院子里都弥漫着豆腐的清香。他还去院子里的小菜园摘了些青菜和西红柿,准备晚上做菜。
我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看着叔叔在厨房里忙碌,偶尔和他聊几句。叔叔告诉我,他当年搬到江城后,一开始在工地上打工,后来觉得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就想起自己会做豆腐,于是就凑钱开了这家豆腐坊。刚开始的时候,生意不好,没人知道他的豆腐好,他就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地卖,慢慢的,大家觉得他的豆腐好吃,生意才越来越好。
“那时候最难的时候,兜里就剩几块钱,连吃饭都成问题,晚上就睡在豆腐坊的角落里,盖着一张破被子。” 叔叔一边切着豆腐,一边笑着说,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一样,可我却能从他的笑容里看到不易。
“那您怎么不跟家里联系呢?我爸其实这些年一直都惦记着您。” 我忍不住问道。
叔叔切豆腐的动作顿了顿,眼神暗了下来,“当年我和你爸吵得那么凶,我放了狠话,说再也不回那个家,怎么好意思再联系他。而且那时候我过得不好,也不想让家里人担心。”
“其实我爸也后悔了,他经常在夜里翻看以前的旧照片,虽然他嘴上不说,但我知道他心里一直想着您。” 我说道。
叔叔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叹了口气,“都过去了,不提了。对了,你爸现在怎么样了?身体还好吗?”
“我爸身体还行,就是头发白了不少,现在退休在家,每天看看报纸,溜溜弯,日子过得还算清闲。” 我把父亲的近况告诉了叔叔。
“那就好,那就好。” 叔叔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傍晚的时候,叔叔把饭菜做好了,端到院子里的桌子上。有热气腾腾的豆腐脑,金黄酥脆的炸豆腐,还有清炒青菜和西红柿炒鸡蛋,都是很家常的菜,却充满了家的味道。
“来,小宇,尝尝叔叔做的豆腐脑,还是不是以前的味道。” 叔叔给我盛了一碗豆腐脑,里面加了葱花、香菜和香油。
我舀了一勺放进嘴里,豆腐脑又嫩又滑,香味浓郁,和我小时候吃的味道一模一样。“好吃,叔叔,还是以前的味道。” 我笑着说。
叔叔也笑了,“好吃就多吃点,不够还有。”
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叔叔给我讲了很多他这些年在江城的经历,也问了很多家里的事,比如母亲的身体,还有我工作的情况。我也把家里的一些趣事讲给叔叔听,院子里不时传来我们的笑声。
吃到一半的时候,叔叔忽然站起来,从屋里拿出一瓶白酒,“来,小宇,陪叔叔喝两杯。”
“叔叔,我一会儿还要回酒店,不能喝酒。” 我连忙说道。
“没事,喝一点没关系,难得咱们叔侄俩见面。” 叔叔给我倒了一杯酒,又给自己倒了一杯,“来,干杯,为了咱们的重逢。”
我只好端起酒杯,和叔叔碰了一下,轻轻抿了一口。白酒很烈,烧得喉咙有些疼,可我的心里却暖暖的。
第五章 解开多年的心结
酒过三巡,叔叔的话也多了起来。他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愧疚,“小宇,当年我和你爸吵架,其实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我不该那么冲动,说出那样的话。”
“叔叔,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您别再自责了,我爸也早就不怪您了。” 我安慰道。
“我知道,可我心里一直过意不去。当年老房子的事,其实我也不是非要争什么,就是觉得那是爸妈留下的念想,不能就这么卖了。你爸那时候急着用钱,想把老房子卖了给你奶奶治病,我不同意,就跟他吵了起来。” 叔叔叹了口气,“现在想想,那时候我太固执了,你奶奶的病才是最重要的。”
“我奶奶后来不是也治好了吗?您别再想这些了。” 我说道。
“是啊,幸好后来你爸凑够了钱,把你奶奶的病治好了。可那时候我已经搬到江城了,也没脸再回去见他们。” 叔叔的眼睛又红了,“这些年,我经常做梦梦到老家,梦到爸妈,梦到你爸,梦到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场景。”
“叔叔,其实我这次来,我爸也让我跟您说一声,家里都好,让您有空回家看看。” 我把父亲的话转达给叔叔。
叔叔听到这话,再也忍不住,眼泪掉了下来,“我也想回去,可是我怕…… 我怕你爸还在怪我。”
“不会的叔叔,我爸要是怪您,就不会让我跟您说这些了。他心里一直都盼着您能回家。” 我递了一张纸巾给叔叔。
叔叔擦了擦眼泪,点了点头,“好,等我这边忙完这阵子,我就回去看看你爸,看看家里的老房子。”
看到叔叔终于解开了多年的心结,我心里也很高兴。我们又聊了一会儿,天色已经很晚了。我起身准备回酒店,叔叔把我送到门口,还装了一大袋豆腐和豆腐脑,“拿着,带回去吃,这是叔叔自己做的,干净卫生。”
“谢谢叔叔,您留着卖吧。” 我推辞道。
“跟叔叔还客气什么,拿着。” 叔叔把袋子塞到我手里,“有空再来看叔叔。”
“好,叔叔,我会的。回去的路上您注意安全。” 我说道。
“知道了,你也注意安全。” 叔叔挥了挥手。
我拎着叔叔给的豆腐,慢慢走在回公交车站的路上。夜色中的红星村很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叫声。我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圆圆的,很亮。我想,父亲要是知道我见到了叔叔,而且叔叔愿意回家,一定会很高兴的。
回到酒店,我立刻给父亲打了个电话,把见到叔叔的事情告诉了他。父亲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然后声音有些沙哑地说:“他…… 他还好吗?”
“爸,叔叔挺好的,就是这些年过得不容易。他说等忙完这阵子,就回家看您。” 我说道。
“好,好,回来就好。” 父亲的声音里带着哽咽。
挂了电话,我看着桌上叔叔给的豆腐,心里充满了期待。我相信,用不了多久,父亲和叔叔就能解开所有的误会,一家人重新团聚。
第六章 项目中的小插曲
接下来的几天,我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对接工作中。工地上的进度还算顺利,但也遇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有一批建筑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甲方要求我们尽快更换,否则会影响项目的工期。
我立刻联系了供应商,要求他们尽快派人过来处理。可供应商那边却推脱说,最近原材料紧张,更换材料需要时间,让我们再等等。这可把我急坏了,项目工期本来就很紧张,要是因为材料的问题耽误了,后果不堪设想。
我只好每天都给供应商打电话催促,可他们总是找各种理由拖延。没办法,我只好亲自去供应商的工厂一趟,看看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
供应商的工厂在江城的另一个区,离我住的酒店很远。我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才到达那里。工厂的环境很差,到处都是堆积的原材料,工人们的工作状态也很散漫。
我找到工厂的负责人,跟他说明了情况,要求他尽快更换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负责人却一脸为难地说:“周经理,不是我们不想换,实在是最近原材料价格上涨,我们的成本增加了很多,要是现在更换材料,我们就要亏本了。”
“可你们提供的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这是你们的责任,怎么能让我们承担后果呢?” 我有些生气地说。
“周经理,您消消气,我们再商量商量。这样吧,我们给你们打个折,你们再加点钱,我们马上就给你们更换材料,您看怎么样?” 负责人说道。
我知道他这是在趁机抬价,可现在项目工期紧急,我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他周旋。我想了想,觉得这个方案虽然不太合理,但为了不耽误项目进度,也只能先这样了。我和负责人签订了补充协议,约定好三天内更换所有不符合要求的材料。
从供应商的工厂出来,我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虽然多花了一些钱,但至少解决了材料的问题,项目可以顺利进行了。
回到酒店,我给甲方的负责人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材料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让他放心。甲方负责人对我的处理结果很满意,还夸我办事效率高。
晚上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叔叔,不知道他最近怎么样了。我拿出手机,给叔叔打了个电话。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来,叔叔的声音有些疲惫,“小宇,怎么想起给叔叔打电话了?”
“叔叔,我就是想问问您最近怎么样,豆腐坊的生意还好吗?” 我说道。
“挺好的,就是最近天气转凉了,豆腐卖得少了些。你呢?工作还顺利吗?” 叔叔问道。
“还行,就是遇到了点小麻烦,不过已经解决了。” 我把材料的事情简单跟叔叔说了一下。
“解决了就好,工作上遇到问题别着急,慢慢来。” 叔叔安慰道,“对了,我这两天把豆腐坊的事情安排一下,下周就回老家看看你爸。”
“真的吗?太好了叔叔,我爸要是知道了,肯定特别高兴。” 我兴奋地说。
“嗯,这么多年了,也该回去看看了。” 叔叔的声音里充满了期待。
挂了电话,我心里特别开心。不仅解决了工作上的问题,还听到了叔叔要回家的好消息,真是双喜临门。
第七章 叔叔的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边忙着项目的事情,一边和叔叔保持着联系。叔叔告诉我,他正在收拾东西,把豆腐坊暂时交给邻居帮忙照看,等他从老家回来再继续经营。
“小宇,你说我回去给你爸带点什么礼物好呢?这么多年没见,总不能空着手回去。” 电话里,叔叔有些为难地说。
“叔叔,您不用带什么贵重的礼物,我爸不是那种看重物质的人,您能回去,他就已经很开心了。” 我说道,“要是您实在想带,就带点您做的豆腐吧,我爸以前也爱吃您做的豆腐。”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我做些豆腐干和腐乳带回去,这些东西放得久,也好吃。” 叔叔高兴地说。
我能想象到叔叔在电话那头开心的样子,心里也替他高兴。这些天和叔叔的相处,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也让我明白,无论曾经有多大的矛盾,在亲情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项目的事情很快就处理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收尾工作。甲方的负责人对我们的工作很满意,还说要给我们公司发感谢信。我心里也很有成就感,这次出差虽然遇到了一些小麻烦,但总体来说还是很顺利的。
周五的时候,叔叔给我打电话,说他已经收拾好了东西,买好了周日回老家的火车票,问我要不要和他一起回去。我想了想,项目的收尾工作已经交给同事处理了,我也没什么事,就答应了叔叔,和他一起回老家。
周六的时候,我去了叔叔的豆腐坊,帮他一起收拾东西。叔叔已经做好了很多豆腐干和腐乳,装在几个大玻璃瓶里,看起来很有食欲。他还收拾了一些衣服和生活用品,装在一个旧行李箱里。
“叔叔,您这些年就住在这儿吗?” 我看着豆腐坊里简单的陈设,问道。
“是啊,这豆腐坊虽然小,但也算是我的一个家了。” 叔叔叹了口气,“不过现在要回去了,心里还真有点舍不得。”
“没关系叔叔,等您从老家回来,还可以继续在这里经营豆腐坊,要是您想回老家,也可以把豆腐坊搬到老家去,我相信老家的人也会喜欢您做的豆腐的。” 我安慰道。
叔叔点了点头,“是啊,等回去和你爸商量商量再说吧。”
收拾完东西,叔叔锁上了豆腐坊的门,我们一起坐公交车回了市区。晚上,叔叔在我住的酒店附近找了一家小餐馆,请我吃了顿饭。这一次,我们没有喝太多酒,只是聊了很多关于老家的事情,聊起了小时候的趣事,气氛很温馨。
第八章 踏上归途
周日一早,我和叔叔就背着行李,去了火车站。火车站里人很多,到处都是提着行李的旅客,大家都行色匆匆,朝着各自的目的地出发。
我们按照车票上的信息,找到了对应的候车室。候车室里坐满了人,我们找了个空位坐下,耐心地等待着火车的到来。
“小宇,你说你爸见到我,会不会还生我的气啊?” 叔叔有些紧张地问,手里不停地搓着衣角。
“叔叔,您别担心,我爸肯定不会生气的。他这些年一直都盼着您能回家,现在您真的要回去了,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我拍了拍叔叔的肩膀,安慰道。
叔叔点了点头,可我还是能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一丝不安。我知道,他心里还是有些愧疚,毕竟当年是他先离开家的。
过了一会儿,广播里传来了火车即将进站的通知。我们拿着行李,跟着人流走向检票口。检票、进站、上车,一切都很顺利。我们的座位是靠窗的,坐下后,叔叔就一直看着窗外,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火车缓缓开动了,逐渐离开了江城。叔叔看着窗外不断倒退的风景,嘴里小声地念叨着:“要回去了,终于要回去了。”
我坐在一旁,看着叔叔激动的样子,心里也很高兴。我拿出手机,给父亲发了一条短信,告诉他我和叔叔已经坐上火车了,大概下午三点左右能到老家的火车站,让他到时候来接我们。
父亲很快就回复了短信,只有简单的两个字:“好的。” 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我能感受到父亲心里的激动。
火车行驶在铁轨上,速度越来越快。我和叔叔偶尔聊几句,大多时候都是沉默着,各自想着心事。叔叔看着窗外,眼神里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我则在想象着父亲和叔叔见面时的场景,不知道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中午的时候,我们在火车上吃了盒饭。盒饭的味道不怎么样,但叔叔却吃得很香,他说:“这盒饭虽然不好吃,但一想到马上就能见到你爸,见到老家,我就觉得特别香。”
我笑了笑,没有说话。我知道,叔叔现在的心情很复杂,有激动,有期待,还有一丝不安。
下午两点多的时候,火车逐渐减速,广播里传来了即将到达老家火车站的通知。叔叔立刻坐直了身体,整理了一下衣服,看起来有些紧张。
“叔叔,别紧张,马上就要见到我爸了。” 我说道。
“嗯,不紧张。” 叔叔嘴上这么说,可我能看到他的手在微微发抖。
火车终于停在了老家的火车站。我们拿着行李,跟着人流下了火车。走出火车站,我一眼就看到了站在不远处的父亲。他穿着一件灰色的外套,头发梳得很整齐,正朝着我们这边张望。
“爸!” 我朝着父亲喊了一声。
父亲看到我们,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快步朝着我们走过来。当他走到叔叔面前时,两人都愣住了,互相看着对方,半天都没有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父亲才缓缓开口:“国梁,你…… 你回来了。”
叔叔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他哽咽着说:“哥,我回来了,我对不起你。”
父亲走上前,拍了拍叔叔的肩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过去的事,咱们都别提了。”
看着父亲和叔叔终于和解,我心里也落下了一块大石头。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们一家人又可以像以前一样,开开心心地在一起了。
第九章 回家的温暖
父亲接过叔叔手里的行李箱,又从我手里拿过装着豆腐干和腐乳的袋子,笑着说:“走,咱们回家。”
我们跟着父亲走出火车站,外面停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是父亲平时用来代步的。“爸,这么多东西,自行车怎么装啊?” 我问道。
“没事,我把行李箱绑在后面,袋子你拿着,咱们慢慢骑回去,也不远。” 父亲说道。
叔叔连忙说:“哥,还是我来骑吧,你坐后面。”
“不用,我来骑,你坐后面,正好咱们路上聊聊。” 父亲说着,就把行李箱绑在了自行车的后座上。
我拿着装豆腐干和腐乳的袋子,跟在他们后面。父亲骑着自行车,叔叔坐在后座上,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天,聊着这些年各自的生活,聊着老家的变化。虽然隔着一段距离,但我能听到他们的笑声,那是发自内心的开心。
老家的街道还是老样子,只是路边的一些老房子已经被新的楼房取代了。路上遇到了一些认识父亲的人,他们看到叔叔,都很惊讶,纷纷打招呼:“国栋,这不是国梁吗?怎么回来了?”
父亲笑着说:“是啊,国梁回来了,以后就不走了。”
大家都为他们感到高兴,纷纷邀请他们有空去家里坐。看着这熟悉的场景,听着熟悉的乡音,我心里也充满了温暖。
大概二十多分钟后,我们回到了家。家还是以前的老房子,只是重新装修了一下,看起来比以前整洁了很多。母亲早就站在门口等着我们了,看到叔叔,她激动地说:“国梁,你可算回来了,快进屋坐。”
“嫂子,让你惦记了。” 叔叔笑着说。
我们走进屋里,母亲连忙给我们倒茶,又拿出水果招待我们。父亲把叔叔带来的豆腐干和腐乳拿进厨房,笑着说:“晚上咱们就吃这个,我好久没吃过国梁做的豆腐了。”
“哥,我再给你做豆腐脑,还是以前的味道。” 叔叔说道。
“好,好。” 父亲高兴地答应着。
下午的时候,母亲和叔叔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晚上的饭菜。父亲坐在客厅里,给我讲着老家这些年的变化,讲着一些亲戚的近况。我一边听一边点头,偶尔也会问一些问题。
晚饭的时候,桌子上摆满了饭菜,有叔叔做的豆腐脑、炒豆腐,有母亲做的红烧肉、炖排骨,还有一些家常的青菜。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开开心心地吃着饭,聊着天,气氛格外温馨。
“国梁,你这次回来,就别走了,咱们兄弟俩一起,把老房子再修缮一下,你要是还想做豆腐,就在家门口开个豆腐坊,咱们老家的人也爱吃你做的豆腐。” 父亲说道。
叔叔点了点头,“哥,我也是这么想的,等我把江城的豆腐坊处理好,就回来,以后咱们一家人再也不分开了。”
“好,好,再也不分开了。” 父亲高兴地说,眼里闪着泪光。
我看着父亲和叔叔开心的样子,心里也很感动。这二十年来,他们都在默默惦记着对方,只是因为面子,才一直没有联系。现在,他们终于解开了心结,重新团聚,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晚上,我住在了家里,睡在我以前的房间。房间里的陈设还是老样子,墙上还贴着我小时候喜欢的明星海报。躺在床上,我想起了这几天发生的事情,从在江城遇到叔叔,到和叔叔一起回老家,再到父亲和叔叔和解,一切都像做梦一样。
我知道,这次出差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完成了一项工作任务,更重要的是,我帮助父亲和叔叔解开了多年的心结,让我们一家人重新团聚。这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一次出差,也是最有意义的一次出差。
第十章 新的开始
接下来的几天,叔叔一直在忙着处理江城豆腐坊的事情。他给江城的邻居打了电话,让邻居帮忙把豆腐坊转让出去,然后把转让所得的钱存了起来,准备用来修缮老家的老房子和开新的豆腐坊。
父亲则忙着联系装修工人,准备修缮老房子。老房子虽然重新装修过一次,但还是有些地方需要修补,比如屋顶的瓦片有些松动,墙壁也有些开裂。父亲和叔叔一起商量着装修方案,有时候会因为一些细节问题争论几句,但更多的时候是互相体谅,互相让步。
我也没闲着,每天都会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去建材市场买材料,帮着工人搬运东西。虽然很累,但我心里却很开心,能为这个家出一份力,我感到很荣幸。
一周后,叔叔处理完了江城豆腐坊的事情,回到了老家。他把转让豆腐坊的钱交给了父亲,“哥,这钱你拿着,用来修缮房子和开豆腐坊。”
父亲推辞道:“不用,我这里还有些积蓄,够用了,你的钱你自己留着。”
“哥,咱们都是一家人,分什么你的我的。这钱本来就是我做豆腐赚的,现在用来开新的豆腐坊,也是应该的。” 叔叔坚持道。
父亲拗不过叔叔,只好把钱收下了。
装修工人很快就开始施工了,老房子里每天都充满了敲敲打打的声音。父亲和叔叔每天都会去工地看看,监督施工进度,检查施工质量。有时候,他们会坐在院子里,看着工人施工,聊着未来的打算。
“哥,等房子修缮好了,咱们就在院子里盖一个小厂房,用来做豆腐。我已经联系好了黄豆供应商,到时候咱们的豆腐肯定能卖得好。” 叔叔兴奋地说。
“好,我相信你。到时候我也帮你一起做,咱们兄弟俩一起干。” 父亲笑着说。
看着父亲和叔叔充满干劲的样子,我心里也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半个月后,老房子的修缮工作终于完成了。修缮后的老房子看起来焕然一新,屋顶的瓦片换成了新的,墙壁也重新刷了一遍,院子里也铺上了新的水泥地。父亲和叔叔看着修缮后的房子,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接下来,他们就开始忙着筹备新的豆腐坊。买设备、找工人、办理营业执照,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一直留在老家帮忙,只好先回了公司。
回到公司后,我把这次出差的情况向领导做了汇报,领导对我的工作很满意,还给我放了几天假。我趁着假期,又回了一趟老家。
这次回老家,我看到新的豆腐坊已经开业了,名字还是叫 “老周豆腐坊”。豆腐坊里生意很好,很多人都来买豆腐,大家都说叔叔做的豆腐好吃,和以前的味道一样。
父亲和叔叔在豆腐坊里忙碌着,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看到我回来,他们都很高兴,“小宇,你怎么回来了?”
“我回来看看你们,顺便尝尝咱们家新豆腐坊的豆腐。” 我笑着说。
叔叔连忙给我盛了一碗豆腐脑,“快尝尝,还是以前的味道。”
我舀了一勺放进嘴里,还是那么嫩,那么香。我知道,这不仅仅是豆腐的香味,更是家的味道,是亲情的味道。
从那以后,父亲和叔叔再也没有分开过,他们一起经营着豆腐坊,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我也会经常回老家看看他们,每次回去,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
我知道,父亲和叔叔失联的这二十年,是他们人生中最遗憾的二十年,但现在,他们终于弥补了这个遗憾,重新找回了亲情。而我,也因为这次出差,收获了一份珍贵的亲情,明白了家人之间,没有解不开的矛盾,只有不愿意放下的执念。只要彼此心中都有对方,再远的距离,再深的矛盾,都能被亲情化解。
来源:三杯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