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的尽头是电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2 21:57 1

摘要: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用手机畅快地刷短视频、调用云端AI工具时,背后的数据中心正像“电老虎”一样吞噬着海量电力?一次AI图像生成的能耗,可能相当于一个家庭一天的用电量;一个大型云数据中心的年耗电量,足以供一座中等城市运转半年。数字时代的便捷,其实建立在算力与电力的

前言:你每天刷的云服务,正在消耗一座电厂的电量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用手机畅快地刷短视频、调用云端AI工具时,背后的数据中心正像“电老虎”一样吞噬着海量电力?一次AI图像生成的能耗,可能相当于一个家庭一天的用电量;一个大型云数据中心的年耗电量,足以供一座中等城市运转半年。数字时代的便捷,其实建立在算力与电力的深度绑定之上——这对“共生矛盾体”,既催生了万亿级的产业机会,也暗藏着投资市场的认知差。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层“惊世秘密”,看清算力与电力的博弈逻辑,以及普通人能把握的投资筹码。

一、算力与电力的“共生矛盾”:数字经济的“能源暗线”

算力的爆发式增长与电力的刚性约束,构成了数字时代的核心矛盾,这是理解其投资价值的底层逻辑。

(一)算力有多“耗电”?

全球数据中心年耗电量超3000亿度,占全球总用电量的2%以上,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一台AI训练服务器的功耗可达30kW,是传统服务器的5倍;ChatGPT一次大规模升级的算力消耗,相当于数万家庭一年的用电总量。

我国“东数西算”工程中,仅一个枢纽节点的数据中心集群,年用电量就堪比一座中型城市。

(二)电力如何“支撑”算力?

为了喂饱“算力怪兽”,电力系统正在经历三重变革:

绿电转型:数据中心纷纷布局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阿里云张北数据中心的绿电占比已超80%。

储能配套:通过储能系统平抑算力波动带来的电力冲击,比如腾讯天津数据中心配套的储能电站,可保障其30分钟满负荷用电。

能效革命:液冷、AI能效管理等技术大幅降低单位算力的能耗,曙光数创的浸没式液冷技术可使数据中心PUE(能源使用效率)降至1.1以下。

(三)政策的“推波助澜”

“双碳目标”与“数字经济”的政策双轮驱动,让算力与电力的博弈走向台前:

国家明确要求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不超过1.2,绿色算力成为硬性指标。

“东数西算”工程引导算力向西部绿电富集区转移,甘肃、宁夏等地的“算力+绿电”模式快速落地。

二、产业链的“黄金拼图”:从算力基建到电力保障的投资图谱

算力与电力的博弈,催生了一条横跨算力硬件、绿电供应、节能技术的万亿产业链,每个环节都有龙头玩家的身影。

(一)算力硬件:“耗电机器”的制造商

服务器:浪潮信息是国内服务器龙头,其AI服务器市占率超30%,每台AI服务器的高功耗特性,既推高电力需求,也倒逼下游节能技术升级。

芯片:英伟达的GPU是AI算力的“心脏”,其H100芯片的高功耗(700W/片)直接推升数据中心电力成本,也让“芯片+电力”的捆绑逻辑愈发清晰。

(二)电力供应:“算力工厂”的“能源管家”

绿电企业:三峡能源在甘肃、内蒙古布局的风电、光伏项目,为“东数西算”枢纽提供绿电支持;阳光电源的光伏+储能解决方案,成为数据中心绿电配套的标配。

电力运营商:国家电网通过特高压技术,将西部绿电输送至东部算力枢纽,保障“东数”的电力供应;南方电网在粤港澳枢纽布局智能电网,提升算力用电的稳定性。

(三)节能技术:“耗电怪兽”的“瘦身术”

液冷技术:曙光数创的浸没式液冷系统市占率超30%,可使数据中心散热效率提升50%;高澜股份的冷板液冷产品适配华为、腾讯服务器,2024年营收增长超80%。

能效管理:涂鸦智能的AI能效管理平台,可实时优化数据中心电力分配,使整体能耗降低15%;网宿科技的边缘算力能效方案,在直播、工业互联网场景中广泛应用。

三、投资机会的“认知差”:在矛盾中寻找盈利点

算力与电力的博弈,并非“此消彼长”,而是在矛盾中孕育着结构性机会,普通投资者需把握“三类逻辑”。

(一)“算力刚需+电力缺口”的受益方

绿电+算力一体化企业:三峡能源在甘肃布局“风电+数据中心”项目,通过绿电直供降低算力成本,同时享受数据中心的稳定收益。

跨区域电力服务商:特变电工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是“东数西算”电力输送的核心载体,直接受益于算力枢纽的电力配套需求。

(二)“节能技术+成本控制”的突围者

液冷龙头:曙光数创的浸没式液冷在超算中心市占率第一,其技术可使数据中心电费降低40%,在AI算力爆发下需求刚性;高澜股份的冷板液冷在互联网大厂数据中心渗透率快速提升,2024年订单量增长超100%。

能效管理企业:安科瑞的电力监控系统可实时管理数据中心能耗,帮助企业规避电力超限风险,在“双碳”政策下成为刚需。

(三)“技术迭代+场景延伸”的潜力股

储能配套企业:海辰储能的280Ah大电芯,适配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可在电力波动时保障算力稳定;科士达的UPS(不间断电源)是数据中心电力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市占率居行业前列。

新兴技术企业:中科曙光的液冷服务器+绿色能源方案,在政府、科研机构数据中心中优势明显;华为的“数字能源”业务,将算力与电力管理深度融合,成为全球数据中心能源解决方案的领跑者。

四、投资中的“真机会”与“伪命题”:算力电力赛道的认知陷阱

在算力与电力的投资热潮中,普通投资者需警惕三类“认知陷阱”,才能把握真正的机会。

(一)真机会:技术硬、需求刚、壁垒高

优先选择绿电+算力一体化(三峡能源)、液冷技术龙头(曙光数创)、能效管理刚需(安科瑞)的企业。这类企业要么解决了算力的电力痛点,要么构建了不可替代的技术壁垒,是赛道的“压舱石”。

(二)伪命题:炒概念、无技术、低壁垒

警惕那些仅靠“算力”或“绿电”概念炒作、核心技术外购、客户资源薄弱的企业。比如某上市公司宣称布局“算力电力”,但既无数据中心运营经验,也无电力配套技术,这类标的的上涨多为情绪驱动,最终难逃价值回归。

(三)风险提示:技术迭代与政策波动

技术风险:若新型节能技术(如全浸没式液冷的成本骤降)快速普及,现有液冷企业可能面临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政策风险:若“东数西算”推进节奏慢于预期,西部绿电企业的算力配套订单可能延迟,影响短期业绩。

五、普通投资者的“布局节奏”:在能源与数字的交叉点找机会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布局算力与电力赛道需遵循**“选准环节、分散配置、长期持有”**的原则。

(一)环节选择:抓“矛盾中的受益方”

优先配置绿电+算力的一体化企业(三峡能源),分享数字经济与能源转型的双重红利;

其次关注节能技术龙头(曙光数创、高澜股份),它们是解决“算力耗电”矛盾的直接参与者;

最后可少量布局电力运营与硬件企业(特变电工、浪潮信息),作为赛道的“基础配置”。

(二)仓位管理:作为组合的“弹性补充”

建议将算力电力相关标的的仓位控制在总账户的15%-20% 以内,且分散于绿电、节能、硬件三个环节,避免单一环节的风险集中。

(三)入场时机:关注“政策+技术”里程碑

政策端:跟踪“东数西算”枢纽的电力配套政策、绿电补贴细则;

技术端:关注液冷技术的成本下降节点、AI能效管理的大规模商用进展。

结语:算力与电力的博弈,是数字时代的“长期叙事”

算力与电力的矛盾,本质上是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与能源供给结构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没有绝对的“赢家”或“输家”,只有能顺应趋势、解决矛盾的企业,才能在万亿赛道中占据一席之地。

对投资者而言,真正的机会不在于“短期炒作”,而在于“识别那些能在算力与电力的矛盾中创造价值的企业”。当你能看透一次AI计算背后的电力消耗,看懂一座数据中心的绿电布局,就会明白:这不仅是数字与能源的博弈,更是一场关于未来投资认知的“长期考试”。

来源:歆玉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