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历八月十二,秋分和白露已过,寒露马上就要到了。也就是说,秋天已经过了一大半。民间有句老话,“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个时候,顺应天时,注意节气的变化,比什么都重要。
导读:今天是公历十月初三,农历八月十二。秋意越来越浓,无论多忙,牢记:1不去,2不说,3不戴,4要吃!
老话常说,“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前”。现在正是入秋的关键节点,天凉夜长,气温起伏不定。
今天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这个八月十二到底有哪几件事一定要记心上,别让自己和家人吃了亏。
农历八月十二,秋分和白露已过,寒露马上就要到了。也就是说,秋天已经过了一大半。民间有句老话,“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个时候,顺应天时,注意节气的变化,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天要牢记:1不去,2不说,3不戴,4要吃。别嫌啰嗦,这都是为了自己和家人平安顺利地过秋天。转给家人朋友看看,关键时候能帮大忙!
八月十二以后,水边的风和湿气最重,特别是太阳落山以后,气温一下就拉下来。老辈人都叮嘱,傍晚最好别往河边、湖边凑热闹。为啥?有两层道理:
一是水边的气温比别处低,湿气又重。到了傍晚,水汽聚集,阴气上升,寒意更甚。老话还有句,“秋水凉,莫贪凉”,别觉得秋天的风没啥,吹起来又硬又冷,阳气一不小心就散了。
年轻人熬得住,上了年纪的、体质弱的,最容易给寒湿钻了空子,整个人一下子就不对劲。
二是安全问题。秋天白天短,天黑得快,水边光线不好,容易出意外。还有句行话,“秋钓边”,是说鱼都往浅水区游,但我们平常人散步没必要冒这个风险。
老祖宗讲究“避寒就暖”,不是没道理。能少去就少去,别给自己添麻烦。
傍晚不去水边,既是顺应天时,也是对自己身体的负责。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更要互相叮嘱,别觉得是小题大做。
秋风一起,草木渐黄,人的情绪也容易低落。古人有句话,“自古逢秋悲寂寥”,这不是矫情,确实有道理。心情容易受天时影响,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口无遮拦,丧气话、争吵话千万别往外说。
老话讲,“心气顺,百事顺”。常说“没意思”“倒霉”“烦死了”这种话,不但自己心里堵得慌,连身边人的心情都会被带坏。
秋天本就是收的季节,讲究把“精气神”往里收。谁老是唉声叹气、发牢骚,时间长了,整个人连干劲都没了。家里人之间,也容易闹别扭。
还有一种话更要避免,那就是争吵的话。秋天讲究“和气致祥”,一家人快过中秋,团圆气氛浓厚。这个时候为点小事吵吵闹闹,最伤感情。
老话说“家和万事兴”,不是喊口号,是生活经验。小矛盾多忍一忍,冷静几分钟,家里气氛顺了,人的心情自然也顺。
我一直觉得,说话也是修养,秋天更要管好嘴。谁能把丧气话、争吵话收住,谁就能把家里的和气守住。别等气氛闹僵了才后悔,提前注意点,啥事都顺当。
不少人入秋还舍不得收起夏天的穿戴,觉得“春捂秋冻”嘛,能多冻一会儿就多冻一会儿。其实老话里说的“秋冻”,也是有门道的,绝不能乱冻。尤其有“三处夏气”不能再戴在身上:
脖子后面有“风府穴”,是最怕受风寒的地方。老话说,“神仙也怕脑后风”,脖子光着,冷风一吹,寒气就顺着进来了。出门带个丝巾、穿个高领衣服,脖子暖和了,整个人都舒服。
夏天露脐装穿习惯了,到了秋天还这么穿,最容易受凉。中医里肚脐叫“神阙穴”,老一辈人常说“肚脐怕风”,不是迷信,真有讲究。
肚子一凉,肠胃就闹腾,整个人都不得劲。秋天衣服要把肚子护住,不怕多穿一层,就怕贪凉吃苦头。
老话常说“寒从脚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慢,最容易被凉气钻进去。秋天还穿夏天的薄鞋、洞洞鞋、凉鞋,脚一凉,身上再厚也白搭。把厚袜子、厚鞋拿出来,让脚暖和,人才有底气。
说白了,三处“夏气”不戴,就是提醒大家,秋天要把夏天的习惯、装扮都收起来。穿得暖点、护得严点,比啥都实在。别等生病了才想起来,预防大过治疗。
老祖宗看得透,顺时而食,饮食上讲究“润燥”“平补”。这个节气,四样“秋宝”最值得吃:
第一样是秋梨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秋梨汁多味甜,正好对付秋天的干燥。直接吃也行,蒸着吃也好,都能润润嗓子,缓解秋燥。
秋天的莲藕最脆嫩,做汤、清炒都好吃。老话讲“藕断丝连”,藕在秋天有清热滋养的作用,家里做个莲藕排骨汤,寓意也好,吃着舒服,心里也美。
民间说“秋高气爽,吃鸭喝汤”,鸭肉性凉,秋天吃最合适。补身体又不上火,清汤炖鸭,鲜美不油腻,正是这个时节的平补好选择。
老话有“八月梨、九月楂,十月板栗笑哈哈”,秋天的板栗最香甜,炒着吃、煮着吃都好。板栗有健脾补气的说法,吃了让人更有劲。秋天的板栗也象征着丰收和团圆,吃一口,满满的幸福感。
这四样“秋宝”,都是大自然在秋天赐给我们的礼物。顺着天时吃应季,身体更顺、心情更好。家里人的饮食也可以跟着变一变,润润燥、补补气,比吃补药强多了。
八月十二,秋意正浓。咱们老祖宗说的“顺天应时”,其实就是让大家跟着自然的节奏走,衣食住行都别逆着来。
今日记牢“1不去,2不说,3不戴,4要吃”。家里人都记住,秋天才能过得顺顺利利。
别忘了转发给亲朋好友,提醒大家一起顺应天时、平安度秋。
来源:jid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