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号刷新闻时,我一眼就看到了合肥BEST装置的消息,杜瓦底座顺利落位,这个直径18米、重400多吨的大家伙,可是聚变装置的"地基",标志着咱们国家首个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真的要进入核心部件安装阶段了,预计2027年建成后就能演示发电。转头再看行情软
10月1号刷新闻时,我一眼就看到了合肥BEST装置的消息,杜瓦底座顺利落位,这个直径18米、重400多吨的大家伙,可是聚变装置的"地基",标志着咱们国家首个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真的要进入核心部件安装阶段了,预计2027年建成后就能演示发电。转头再看行情软件,大盘都稳在3100点了,可核聚变板块里藏着的4家真龙头,股价居然还趴在大盘2700点时的位置,要知道北向资金早就悄悄重仓布局了,这事儿着实让人看不懂。
要弄明白这算不算机会,得先搞清楚核聚变现在到底走到哪一步了,可不是以前那种只存在于实验室的概念了。简单说,核聚变就是模仿太阳的能量产生方式,让氘和氚这些轻原子核聚在一起释放能量,燃料在海水里到处都是,1升海水的氘能顶300升汽油,而且没有污染和核泄漏风险,绝对是人类的终极能源解决方案。
现在技术突破快得超出想象。国际上,2025年5月ITER项目——也就是那个全球最大的热核聚变实验堆,已经完成了"电磁心脏"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建造,这可是工程关键一步,而咱们国家承担了超导磁体、偏滤器这些核心部件的供应,国产化率已经提上来了。国内更厉害,中国环流三号早就实现了双亿度等离子体温度,把可控核聚变推进到了工程化阶段,南昌的"星火一号"项目也砸了200亿,目标2030年实现100兆瓦级并网发电,Q值目标超过30,比ITER的目标还高不少。华泰证券的研究显示,超过70%的聚变公司都觉得2031到2040年就能实现商业化,现在离真正发电真不远了。
政策和资金自然也跟上了。"十四五"期间国内核聚变专项投入就超200亿元,专门支持超导材料、核心部件这些关键领域。2025年4月一次就核准了10台核电机组,核电审批加速,整个核能产业链的增长预期都很明确。地方上也不含糊,四川刚发布方案要突破磁约束与惯性约束技术,上海、安徽这些地方早就有专项政策了,全国都在推着核聚变往前走。全球资本也在抢,2024年全球核聚变投资达71亿美元,比前一年多了9亿,政府资金占了六成,大家都知道这是未来的大风口。
这么多利好堆着,板块里的核心企业却没被炒起来,尤其是北向重仓的这4家,每家都握着不可替代的技术。
第一家是做偏滤器的龙头,它的全钨复合偏滤器能扛住1亿℃的高温,是全球唯一能量产的企业,独家供应咱们国家的EAST装置和国际ITER项目,市占率直接冲到70%。偏滤器可是聚变堆的"垃圾桶",负责排出废料,没有它装置根本没法运行,现在全球就它能稳定供货,可股价从年初到现在才涨了不到10%,动态估值比同板块平均水平还低15%。
第二家专攻真空室模块,核聚变装置得在真空环境里运行,真空室就是核心容器,它的产品抗中子辐照性能比国际标准还高3倍,早就进入了ITER项目的供应链,现在核聚变业务占比已经突破30%。2024年光核能领域的订单就拿了25亿元,市占率60%,其中ITER的真空室模块订单就有7.3亿元,这么扎实的业绩,股价却一直横盘,北向资金却悄悄加仓到了流通股的8%。
第三家是超导磁体领域的关键玩家,超导磁体是聚变装置的"骨架",得靠它产生强磁场约束等离子体。这家企业给"中国环流三号"提供了60%的超导磁体系统,还参与了ITER包层屏蔽模块的制造,从材料到部件几乎覆盖了聚变全产业链。要知道BEST装置接下来就要密集安装磁体部件了,它肯定能分到订单,可现在股价还在去年大盘2700点时的位置,完全没反应。
第四家做的是低温系统核心部件氦气压缩机,聚变装置里的超导磁体得在-271℃的超低温环境下才能工作,这家的兆瓦级制冷量氦气压缩机直接打破了国外垄断,现在核聚变相关订单占比已经超过30%。随着BEST、"星火一号"这些项目推进,低温设备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可它的股价不仅没涨,最近还有点回调,北向资金却在回调时继续增持。
为啥这些有真东西的企业没被炒起来?说白了还是市场的短期思维在作祟。
现在很多资金就爱追"短平快"的热点,哪个概念新、哪个故事好讲就往哪冲,比如之前某家给ITER供脉冲电容的企业,因为10天6板被炒得火热,可电容在聚变产业链里的技术壁垒和市场空间,跟偏滤器、超导磁体根本没法比。核聚变产业链太长,核心部件企业做的都是"慢功夫",技术突破不是发个公告就行,得跟着项目一步步推进,业绩释放也需要时间,短期资金没耐心等,就先绕着走了。
还有个原因是普通投资者对这个领域太陌生。核聚变的技术名词太专业,偏滤器、托卡马克这些词听起来就头大,不像AI、机器人那样容易理解,大家自然不敢轻易下手。机构调研也有难度,核心部件的技术细节太复杂,得懂材料、懂工程、懂核能,调研成本高,所以很多机构还在观望,没大规模重仓,少了机构的推动,股价自然涨不动。
但懂行的都知道,这种"利好落地、股价没反应"的情况,往往藏着机会。就像2020年的新能源电池企业,一开始大家都盯着整车,觉得电池技术复杂看不懂,可等到产业链放量,宁德时代这些企业的股价涨了多少倍大家都清楚。核聚变现在就处在这个前夜,技术突破已经明确,项目落地就在眼前,等到2027年BEST装置演示发电,2030年"星火一号"并网,这些核心部件企业的业绩肯定会爆发,到时候股价不可能一直趴着。
北向资金的动作其实已经说明问题了,它们最擅长布局长期赛道,不会只看短期波动,重仓这些企业,就是看好核聚变商业化后的长期价值。现在这些企业估值低、有技术、订单还在陆续落地,就像2019年的光伏龙头,当时没人关注,等到政策和需求起来,股价直接翻倍,现在的核聚变核心企业,很可能就是下一批这样的标的。
很多人总想着追已经涨起来的热点,可往往是接盘在山顶。反而这种还没被炒作、有实打实技术支撑的板块龙头,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毕竟终极能源的赛道就这么宽,能做出核心部件的企业就这么几家,等市场反应过来的时候,可能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
你觉得核聚变这波机会靠谱吗?这4家核心部件企业,会不会像当年的新能源电池龙头一样后来居上?或者你还知道哪些藏在核聚变产业链里的潜力企业?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我是好运相伴,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好运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