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7日,当天下午,崔善姬从平壤搭机启程,经高丽航空或相关专机飞往北京。当天部分国际媒体注意到,这是她担任外相以来首次单独对华访问,具有一定破格性。报道称此前崔善姬曾随金正恩访华,此次单独出访被视为中朝高层交往进一步制度化的标志。
北京的会谈刚落幕,平壤的跑道却迎来一架久违的大型货机。
崔善姬回到家乡的那一天,货机也低空降落——这背后,是外交重启,也是仪式意味。
9月25日,中外交部正式对外宣布:朝鲜外务相崔善姬将于9月27日至30日访问中国。
这则公开通告明确行程安排,为这次外交行动提供官方启动信号。该声明迅速在各类新闻平台传播,标志着中朝关系在当下的外交节奏已进入公开化轨道。
朝鲜外务相崔善姬
9月27日,当天下午,崔善姬从平壤搭机启程,经高丽航空或相关专机飞往北京。当天部分国际媒体注意到,这是她担任外相以来首次单独对华访问,具有一定破格性。报道称此前崔善姬曾随金正恩访华,此次单独出访被视为中朝高层交往进一步制度化的标志。
在北京的幾日里,崔善姬与中国外交官员进行了多场会谈。某军事类网站在9月30日刊文指出,此次访问可能承接中朝最高层此前会谈成果,聚焦务实合作、半岛局势协调、人文交流恢复等议题。报道称北京方面将与朝方就未来合作方案交换意见。访问期间并无公开外交矛盾或惊人新闻,整个行程按部就班。
到了9月30日午后,访问结束,崔善姬乘专机返回平壤。朝鲜官方使馆通报称,朝鲜外务省副相任天一及其外务干部,中国驻朝使馆成员在顺安国际机场迎接,标志行程圆满。这份通报突出表达了对本次访问成果的官方认可。
在部分报道中,崔善姬此次访问被定位为“一个月内两次访华”的延续行动。她本月初曾陪同金正恩出席阅兵,此次再访则用于推动会谈成果落地。此访可能包含邀请中国高级官员赴朝参与朝方重要纪念活动或高级对话安排。
9月30日,一架从上海起飞的中国货运飞机,飞越黄海后直抵平壤。这架编号为B-2476的波音747货机隶属于大型国有航空物流公司,机体巨大,具备洲际货运能力。在平壤机场降落,是一年多以来的首次。
这不是普通的航班。货机飞行时间不到两个小时,但在国际航班监控系统上,其航迹数据直到任务结束后才完整公开。飞行路径笔直,未设中途停靠,路线简洁直接。上午抵达平壤后,飞机被引导至顺安机场北侧专用停机坪。那是一个罕有使用的区域,平时多为高丽航空公务机停靠。
这一次,高丽航空的数架飞机被移开,为该货机腾出空间。机体停稳后,五辆封闭式厢式卡车靠近货舱。地勤人员迅速展开作业,货舱两侧同步开启,装卸平台对接后迅速完成任务。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三十分钟。卡车随后驶向机场西部封闭区域,未再返回。
从操作手法判断,此次货运任务经过高度协调。没有多余环节,没有现场混乱,节奏非常统一。这不是临时安排的临时任务,而是提前精细设计的专用行动。机组人员未下机,机场周边没有媒体或其他航班活动。地勤人员全程佩戴统一标识,车辆未显示公司名称。
该机在地面停留三个多小时后,于16:15左右起飞返航,按原路线飞回上海。短暂停留,迅速装卸,全程低调,是此次航班的最大特征。而就在货机起飞后不久,崔善姬所乘航班也降落在同一机场。
航班调度记录显示,当天下午顺安机场仅安排两个重要航班:货机与外长专机。两者起落时间重合,地面活动同步。一个卸货,一个接人,几乎无缝衔接。这在航空调度中极少见,说明有严密时间安排。
整个过程未发布官方说明,货物内容亦未公开。从现场调度配置来看,此类封闭运输通常涉及敏感或高价值物资。五辆货车在现场不间断运转,车体型号统一,车厢封闭程度高,外部无法判断运输内容。
一年多以来,平壤机场一直处于半封闭状态。境外航班进入审批严格,尤其是大型货运飞机更是罕见。此次航班成功降落、完成任务、离开,说明事前沟通顺畅,授权等级较高。
中朝之间空中航线重启尚无公开消息,但此次飞行可能预示某种突破。此前,双边货运主要依赖铁路与海运,空中航线被视为极端情况选项。这次任务打破惯例,可能意味着特殊背景推动了行动执行。
外界尚不知晓货机是否将继续执行类似任务,也未有关于该航班是否为单次操作的信息。监控平台记录表明,该航班未设返程中转站,上海为起点也是终点。其调度编号被归入一次性执行任务类目,而非定期航班。
这架飞机出现在朝鲜上空的方式,引发区域情报机构高度关注。过去几年间,中国货运航班进入朝鲜的案例屈指可数。此次行动,从航线申请到落地执行再到返航,体现出高度精准操作能力,也释放出强烈政治信号。
朝鲜自2020年以来对外航线大幅收缩,2024年4月前,来自中国的客运或货运航班均极为稀少。那次例外发生在春季,彼时另一架波音747货机降落平壤,搭载的是一支高规格代表团。那次行程结束后,几乎再无公开记录显示有中国航司班机进入朝鲜领空。边境封锁、航空通信断裂、航线中断成了常态。
中朝之间的物流系统仍以铁路为主干,海运为补充。货运班机出现在朝鲜领空,不但稀有,也格外敏感。大批量空运物资进出朝鲜,几乎只能在三种背景下发生:紧急援助、官方活动、技术交付。此次飞行任务并未出现公开说明,但飞行路径与地面操作视频,逐步构成一份隐形的飞行档案。
货机注册号B-2476此前多执行中东、欧洲或南亚航线,飞抵朝鲜属首次。班机从上海起飞,跨越黄海后直入平壤,航线路径笔直干净,速度稳定,无中途变向或调度异常记录。卫星图像证实,班机降落后,立刻有五辆封闭式货运卡车接近停机坪。
卡车间距规则排列,货机两侧同时展开操作,装卸平台接驳完成仅用20分钟。三小时后,货机启动、滑行、起飞、返航。整个过程持续不超过210分钟,机场视频记录未见其他非朝方航机活动。
地勤车辆数量、装卸效率、卡车车型均为高等级物流配置,现场未出现普通货物散装场景。配合如此严格操作的航班,可能承担敏感物资或关键部件输送任务。按照惯例,这类任务不经媒体公布,也不会列入任何航空通告系统。
至当日晚间,全球主要航班监测平台才更新该航班动态,而此前其航线状态为“隐身”。韩国情报研究机构在第一时间通报了该信息,其内部简报称:“该航班与近期朝中政治节奏高度一致,不排除延伸后续往返安排”。
崔善姬的航班降落在下午四点二十,较中国货机返航时间仅晚五分钟。时间重合程度极高,甚至令分析人士直接提出“航班协调说”。平壤机场的当天调度记录异常繁忙,跑道调度压缩,地勤人员集中,显示出远高于平日的操作密度。
货机离地后不久,接着就迎来了外长专机降落。高丽航空班机落地速度偏快,滑行过程中未作额外减速,似为提前计算精准窗口。这类操作在小型机场罕见,除非高度计划安排。
货机停留期间,北部航站楼周边通道被完全封闭,未允许任何地面媒体靠近。卡车运走物资方向朝西侧仓储区,彼处为平壤市内几大保密度最高的物流节点之一,专供政府系统调配使用。外媒分析指出,该次运输事件应具高度政治配合性质。
至10月1日,韩媒已连续报道该事件五轮。报道焦点集中于“是否运载战略物资”“是否提前为高层互访铺路”。尽管官方无确认消息,但通过对比过往航线、机场活动密度、卡车类型与路径数据,多数分析趋向认为:此次行动为协同性质极强的双轨调配事件。
中朝高层互动频率在2024年显著上升,四个月内崔善姬与金正恩先后对华展开高层接触。官方口径虽强调传统友谊与经济合作,但实际动作早已超出一般交流范畴。空运物资直接进出朝鲜,不可能脱离政治安排背景。
此次事件也可能预示后续中朝航线的阶段性恢复。疫情后,朝鲜航空系统尚未完全恢复,基础设施调整缓慢,运行频率偏低。此次中国货机不带标识、不售票、不公开,绕开常规商业路径,以极其隐秘方式进入,亦可能意味着中方对朝鲜航空需求的点对点试探。
截至目前,除航班轨迹、现场卫星图像与部分数据平台反馈外,尚无更多信息被官方公开。这种“只留下行动,不留痕迹”的操作模式,强化了该事件的敏感性。
来源:百年战争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