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3日,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受阅方队以最挺拔的身姿、最整齐的步伐、最昂扬的斗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而在这背后,是无数的汗水、坚韧与付出,他们的
2025年9月3日,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受阅方队以最挺拔的身姿、最整齐的步伐、最昂扬的斗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而在这背后,是无数的汗水、坚韧与付出,他们的训练堪称一部“魔鬼炼成记”。
站军姿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受阅队员们每天要站4个小时以上,在炎炎烈日下,汗水顺着脸颊流淌,却不能擦拭。为了保证姿势标准,衣领上别着大头针,腰间绑着十字架,连呼吸都要严格控制节奏,每分钟必须保持在16到18次。这样的训练最少要持续3个月,不少队员的肩颈都贴满了膏药,但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没有一个人退缩。
踢正步也是关键训练项目。一步75厘米,一秒钟要踢116步,整个方队要整齐得如同一个人。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队员们在地上画着线,脚腕绑着沙袋,日复一日地训练。高强度的训练让他们每天都要踢坏两双作战靴,有的队员脚磨出了血泡,挑破后继续练,最后血泡变成了老茧,老茧叠着老茧,甚至在鞋子里都能摸出硬疙瘩。
对于受阅方队来说,细节决定成败。帽子上的国徽要在一条直线上,枪托的角度误差不能超过1度,连纽扣的反光都要统一方向。为了这些看似苛刻的标准,队员们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表情,对着相机拍视频,一帧一帧地抠细节,经常练到凌晨才能休息。
艰苦的团队磨合
受阅方队的精彩呈现,离不开团队的默契配合。为了让方队走起来像“移动的方块”,队员们用尺子量间距,用秒表卡时间,甚至在晚上拉灯练默契。有队员说,闭着眼睛都能知道身边战友的位置,因为每个脚步声、每次摆臂的风声都刻进了骨子里。
除了刻苦训练,科学的方法也至关重要。以武警方队为例,他们采用了“过关升级法”“集中会诊法”“逐个过关法”等训练方法。通过考核将队员分成3类,而后进行分类施训,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还会把中队长、排面长集合起来,集思广益,共同解决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逐人过、排面每天过的方式,确保训练质量不断提升。
在阅兵集训过程中,各方队也经历了诸多挑战。7月30日的首次空地全要素合练,徒步13个方队全部没有通过联合指挥部的考核。但他们没有气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训练方法,最终在9月3日的阅兵中展现出了完美的状态。
专题片《必胜》为我们揭开了受阅方队训练的神秘面纱,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背后的故事。正是这些中国军人用汗水和坚韧,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对使命的担当。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免责声明
1. 本文所涉时间、事件过程及图片素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仅为传播社会正能量而创作,无任何低俗、不良价值导向内容。
2. 请各位读者理性看待文中事件,切勿对号入座、过度联想,更不得借此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或恶意揣测。
3. 若本文内容的真实性存在争议,或涉及事件版权、图片侵权等问题,请版权方或相关权利人及时通过私信联系作者,我方核实后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感谢理解与配合。
来源:春兰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