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74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三个月前,医生说出“喉癌”这三个字时,脑子一片空白。说实话,之前从没想过这样的病会落在自己头上,毕竟不抽烟、不喝酒,也没家族史,按理说,怎么也不该轮到我。
可医生接下来的话,像一盆冷水泼了下来:“你的病,很可能和HPV感染有关。”那一刻才意识到,所谓“边缘性行为”,远比想象中更危险。
很多人都以为,喉癌是长期抽烟、喝酒、熬夜、喊嗓子的人才会得的病。但现实是,越来越多的患者,没有任何传统高危因素,却依然被确诊。
医生在解释病因时提到一个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HPV。
这让我大吃一惊。一直以为HPV只是女性才需要担心的病毒,主要和宫颈癌有关。但医生明确表示:“HPV不是女性专属,它也能导致头颈部癌症,尤其是口咽癌和喉癌。”
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中国每年新增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约有15%与HPV感染有关,其中HPV-16是最常见的高危型。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病毒可以通过口腔性行为传播,如果感染后不能及时清除,病毒会在局部黏膜长期潜伏,逐渐诱发细胞变异,最终癌变。
最可怕的是,HPV感染几乎没有早期症状。一旦出现持续性喉咙异物感、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表现,往往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
坦白讲,几年前确实发生过一次“口交行为”。当时只是觉得是伴侣之间的一种亲密方式,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也没觉得这会跟癌症扯上关系。
但医生说得很清楚:即便只有一次,也存在感染HPV并发展成癌的风险。现实中,很多人因为“难以启齿”而忽视了这类风险行为,等到发现问题时,往往已经太晚。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男性感染HPV后,病毒清除率远低于女性,更容易形成“慢性感染”。尤其是口腔和咽喉部位,病毒潜伏时间长、致癌潜力强。
而目前公众对这一风险认知严重不足。多数人甚至不知道,男性也可以接种HPV疫苗,更不了解口腔传播同样危险。
根据中华预防医学会最新发布的《HPV疫苗接种指南》,15岁以上、尤其是性活跃期的男性,完全有必要接种HPV疫苗。
早在一年多前,喉咙就时常有异物感,总像有东西卡着,咳也咳不出,清也清不净。说话声音有点沙哑,以为是空调吹的、天气干的,也没太在意。
直到后来开始吞咽困难、咽部刺痛,才觉得不对劲,去医院做了喉镜检查,接着又做了活检,最终确诊为HPV相关喉癌。
医生说得很直接:“如果你能在半年前来,可能就不需要手术。”
目前国内已批准上市的九价、四价、二价HPV疫苗,虽然以女性为主要接种对象,但权威指南已经明确指出,男性感染HPV同样具备致癌风险。
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包括HPV-16在内的多种高危型病毒,从源头上降低口咽癌、喉癌等风险。
尤其是那些有过口腔性行为、多个性伴侣、或免疫力较低的男性人群,更应尽早接种。
医生特别提醒,只靠疫苗还不够,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以下几点:
1. 正确认识风险行为
口交、深吻等行为都可能成为HPV传播的途径,尤其在口腔有破损、发炎、溃疡时更危险。
2. 坚持使用安全套
虽然不能百分百阻断病毒,但能显著降低传播几率,特别是在伴侣健康状况不明的情况下。
3. 保持良好口腔卫生
刷牙、漱口要到位,避免频繁口腔炎症,降低病毒侵入概率。
4.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声音嘶哑、喉咙异物感超过两周应尽早检查,尤其建议做喉镜和HPV检测。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有些病的源头,可能就藏在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地方。
过去总以为“只要不抽烟喝酒,就不会得癌”,可现实却狠狠打了脸。现在的我,经历了喉癌手术,说话靠辅助设备,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血的教训。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更多人提前规避风险。别让无知和侥幸,毁掉你的健康和人生。
参考资料:
中华预防医学会. 《HPV疫苗接种指南(2022)》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3》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HPV相关头颈癌研究进展》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HPV感染与喉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来源:黄中医科普讲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