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法传呀,怎么传?朱棣排行老四,哪怕他是嫡子,但他前面还有二哥朱樉,三哥朱棡,也是嫡子,这也轮不到他呀!
没法传呀,怎么传?朱棣排行老四,哪怕他是嫡子,但他前面还有二哥朱樉,三哥朱棡,也是嫡子,这也轮不到他呀!
不能传位朱棣,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嫡长继承制度,轮不到朱棣
就算朱元璋传给他,两位哥哥能心服吗?肯定不能呀,那就要造反了。朱樉是诸王之首,又是大宗正,这是货真价实的朱家皇族大家长。他每年带着九大塞王犁庭巡边,在藩王当中积攒的影响力不小,只要他一煽动,大多数的藩王都会倒向他。
朱樉军事能力不弱,其他几个塞王能力也不弱,所有塞王当中,晋王朱棡的军事能力最为优秀,在军中影响力最强。要是这两兄弟联合起来造朱棣的反,那就是波及全国不知道多少年的大动乱。
朱棣作为皇帝,他的军事能力虽然比不过朱棡,但也是优秀统帅,又有大义名分所在,能获得天下有识之士的支持,还有朝廷百万大军和海量资源为后盾,实力也不弱。
这两个阵营一旦打起来,那就不是短时间能分出胜负的,而且战争惨烈,厮杀血腥。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明朝江山由于内乱灭亡,强大的北元趁势再次入主中原。
这些都是能提前预料到的,朱元璋不可能想不到,也不可能传位给朱棣。但他更不能传位给朱樉,朱樉残忍弑杀,心狠手辣,以残害百姓为乐,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也不能传位给朱棡,朱棡性格暴烈,当不了皇帝。
第二,为了国家的稳定
那就只能从孙子里面选了,好多人说朱元璋是爱屋及乌,因为朱标才选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这话其实站不住脚,朱元璋是疼爱朱标没错,但他也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开国皇帝,不可能把皇位传承当成如此儿戏。
若是爱屋及乌,朱元璋就应该传位给朱标的嫡子朱允熥,而不是庶长子朱允炆。
因为在古代,尤其是在明朝,庶子是不值钱的,也是不尊贵的,不得宠的庶子还不如下人,只有嫡子才能继承父辈的荣耀。
也就是说,能代表朱标尊贵形象的,在嫡长子朱雄英死后,只能是朱允熥。
但是,朱允熥贪玩胆小,说话结巴,怎么看都不是能当皇帝的料。
所以,朱元璋选了朱标的庶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因为他读书好,温润有礼,比朱允熥的卖相好太多。
从这里看来,朱元璋立储君是经过认真思考的,是深思熟虑的权衡利弊,并不是爱屋及乌的选择。
就算朱允炆不能把国家治理的多么好,只要当个守成之君就没问题。
关键的是,选择朱允炆避免了朱元璋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皇室自相残杀。
朱元璋从小就亲人可怜,所以他重视亲情。明朝学习的是唐朝,朱元璋担心明朝皇室会像唐朝一样,每一代皇位竞选,子孙都杀的血流成河。
所以,他选择朱允炆,设立组训,定死了皇位继承的嫡长顺序,约束其他人当皇帝的想法。
因为朱标是嫡长子,朱允炆是朱标继太子妃的儿子,名义上的嫡长子,嫡长子相传的规矩就成了祖训,成了铁律,是不容违背的,不然无人支持。这样一来,其他人就不会眼馋皇位,避免自相残杀的争斗。
第三,形势所迫,无奈的选择
可是朱元璋还是选错了,朱允炆也不是当皇帝的料,只是读书好,充其量是个书呆子,不代表会治国。
反而朱棣最像朱元璋,上马治军,下马治国,文武双全,应该是储君的最好人选。
可是,有朱樉、朱棡存在,就选不了朱棣。
所以,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朱樉在封地被做饭的厨子毒死。
洪武三十一年,晋王朱棡暴毙而亡,这个时候,似乎没有能阻挡朱棣成为储君的阻碍了。朱元璋似乎可以立朱棣为储君了。
但是,来不及了!
因为在这同一年,朱元璋也死了,和朱棡的死前后只差了不到三个月。
这么短的时间,朱元璋根本来不及做出调整,也无法改变。
此时的朱允炆当皇太孙已经六年了,他的外祖是江南士族的吕家,现在整个江南士族都成了他的支持者,而朝中有分量的武将都被朱元璋基本上杀光了,朱允炆在朝中的实力一家独大。
这也是后来朱棣起兵靖难时,说朱允炆得位不正的原因。他登基后,说朱元璋临终想要传位给他,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朱元璋在两个月内,根本无法做到权力平稳过渡到朱棣的身上,反而会引起大乱,这不是朱元璋想要看到的。
所以,朱元璋只能认定朱允炆为储君,为他扫清障碍,在临死前,他深知朱棣的本事,为了避免以后他反抗引起大乱,直接下旨削掉了朱棣的藩王三卫兵力,只留给他800府兵,又替换了北平驻军将领和官员,全部由朝廷任命,把朱棣防的死死地。
这样一来,就算朱棣想造反也成功不了,差距太大了。江山就不会有什么动荡,起码朱元璋是这么认为的。
说白了,朱元璋就算想传位朱棣也没有办法,只能怪朱棣运气不好,有帝王之才,却没有顺位继承的好运。
同时又觉得朱棣的运气太好,遇上了最无能的皇帝。自己明明只有800人,却打败了处于上升期的国家百万精锐开国大军,临朝称帝,这是五千年历史上藩王造反成功的独一份儿,他的运气能不好嘛!
来源:淡泊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