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世纪上半叶是东亚文化剧烈转型的时代,彼时艺术面临着西方与本土传统的碰撞。来自中国的颜文樑,与日本的儿岛善三郎,皆积极吸收欧洲后印象派与现代主义的养分,在转化后加以新创,为亚洲近现代艺术开辟新径。是次秋拍,我们荣幸汇聚两位大师之作:颜文樑的雪景经典《老宅冬景
二十世纪上半叶是东亚文化剧烈转型的时代,彼时艺术面临着西方与本土传统的碰撞。来自中国的颜文樑,与日本的儿岛善三郎,皆积极吸收欧洲后印象派与现代主义的养分,在转化后加以新创,为亚洲近现代艺术开辟新径。是次秋拍,我们荣幸汇聚两位大师之作:颜文樑的雪景经典《老宅冬景》、与儿岛善三郎创作巅峰时期的《西伊豆风景》、《静物(三宝柑)》及《蔷薇》,共同见证其如何将不可胜数的自然之美,升华为笔下的永恒之美。
雪霁暖阳,光灿的生命诗情
颜文樑经典雪景主题之作《老宅冬景》
自然之美,不可胜数!风景画的美,我觉得,第一,要有感情。第二,要画得引人入胜,第三,能使人开心(即充满乐观的、积极的、向上的感情),使人开心的风景画是真正的美的。
——颜文樑
Lot 17
老宅冬景
油彩 画板 | 一九六〇年代作 | 22×30 cm.
Yan Wenliang
Winter Scene of the Old House
Oil on board | Painted in 1960s
来源
2010年12月17日,上海朵云轩秋季拍卖会,拍品编号1819
现亚洲私人藏家直接购自上述来源
估价ESTIMATE:
HKD 350,000 – 550,000
颜文樑存世油画不逾200件,完成于1960年代的《老宅冬景》为其创作鼎盛期的珍稀雪景主题佳篇,以盈尺之幅尽现大气从容,更隐喻时代风雪中「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希望。作品画面以冷色调主导、暖色点睛,呈现雪霁初晴的希望感。白雪并非单一银白,而是夹杂蓝紫、青绿色调,展现雪堆深浅的明暗层次。而柠檬黄、铭黄等暖色系则形成光辉洒向大地的一瞬辉煌,摄人心目。
1964年在苏州写生的颜文樑
在此作中,颜文樑遵循国画「树分四岐」的法则,使老树枝条具前后、左右伸展的空间穿透力。细枝以一气呵成的书法笔力勾勒,主干以短笔叠色而成,富有宋元山水寒林意境,亦展现透视学的严谨与均衡。
左:范宽《雪景寒林图》,彩墨绢本,193.5×160.3cm,北宋,天津博物馆藏;右:颜文樑《老宅冬景》作品局部
画面细节丰富,如雪道的车轮印、门前的自行车、前行一人一犬与对望的亲子,增添了人文温度。而枯木象征生命轮回,融雪暗示季节更替,行人正经营当下的生命,老宅则承载人文延续。作品构建了冬去春来、阳光遍地之际的动人世界。
颜文樑《老宅冬景》作品局部
不灭的生命光华
儿岛善三郎笔下的永恒
在万物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凝视「宇宙意志」,在变化中发现和指引永恒的一面,这不正是艺术家的真正使命吗?一如我在创作中探求着「不灭之美」!
——儿岛善三郎
儿岛善三郎是对近现代日本画坛具承先启后影响力的重要艺术家。1936年由法归国的他,移居东京郊外武藏野国分寺,开始倾情探求风景主题创作,以「把握永恒生命」的艺术展现,呈现眼中的自然和生命力,《西伊豆风景》即属该时期之代表作。
自然与灵魂的蓬勃生息
《西伊豆风景》里的世外之地
Lot 16
儿岛善三郎
西伊豆风景
油彩 画布|约一九四三年作 | 80.6×100 cm.
Zenzaburo Kojima
Nishiizu Landscape
Oil on canvas | Painted approximately in 1943
出版
2012年,《儿岛善三郎秀作撰/油彩画总览》,游友出版株式会社,东京,第57页
2007年,《儿岛善三郎:乡村的光辉》, 府中市美术馆,东京,第165页
展览
2007年6月2日至7月16日,「儿岛善三郎:乡村的光辉」, 府中市美术馆,东京
2007年7月22日至8月26日,「儿岛善三郎:乡村的光辉」, 北九州市立美术馆,北九州
2021年6月5日至7月18日,「儿岛善三郎:这里有绿色」, 儿嶋画廊,东京
2023年10月14至29日,「儿岛善三郎诞辰130周年纪念展:与自然共生—时代的召唤」,沟江画廊,福冈
2024年6月8日至7月14日,「儿岛善三郎诞辰131周年纪念展:FLAT & So DEEP」, 儿嶋画廊,东京
来源
东京日动画廊
亚洲私人收藏
注:画背贴有东京日动画廊标签
附:艺术家家属亲签之儿岛善三郎作品鉴定书
估价ESTIMATE:
HKD 380,000 – 480,000
左:日本伊豆风景;右:儿岛善三郎《西伊豆风景》
作品独到运用「二次色」,以青、蓝二色统摄画面,通过苔绿群山、碧绿海湾与靛蓝山形,共构「三地、三色、三层」的递进层次。背景几何风格的五彩建筑与方舟,为这片悠然景致增添了渔港村落的人文温度。画作融合中国南画描绘心中人文风景的理念、书道笔墨的简练下笔、西洋奔放的用色和印象派生动灵活的短笔触,融汇东西,展现艺术家独具个人魅力的风格。
莫奈(Claude Monet)《布维尔低潮时期》,油彩画布,60 × 81 cm,1882年作,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儿岛《西伊豆风景》有着传统国画中山势层叠的磅礴大气,亦有着来自印象派的光影旋律
此外,作品曾展出于艺术家五次个展及回顾展,并收录于由府中市美术馆出版的画册与艺术家作品全集之中,履历显赫,传承有序。
花果满盈的丰收喜悦
《静物(三宝柑) 》的感官盛宴
1951年儿岛将画室搬到了东京的荻洼,此阶段,其创作重心由室外风景转移至画室中的花卉与静物,并由此开展全新抱负——调和西画之立体和东洋绘画的平面性,找出「不安定状态中摇摆的美」。《静物(三宝柑)》与《蔷薇》皆为该时期经典,在色彩与构思上具有鲜明的野兽派倾向与大和美学装饰性的表征,极富张力。
Lot 14
儿岛善三郎
静物(三宝柑)
油彩 画布 | 一九五八年作 | 45.5×53 cm.
Zenzaburo Kojima
Still Life (Sanbokan)
Oil on canvas | Painted in 1958
出版
2012年,《儿岛善三郎秀作撰/油彩画总览》,游友出版株式会社,东京,第105页
展览
1958年9月,「樱花会西洋画展」,大丸画廊,东京
来源
亚洲私人收藏
估价ESTIMATE:
HKD 150,000 – 200,000
此作中描绘的「三宝柑」,在日本为象征子孙繁荣与昌盛的吉祥果,在桌面上排列成弧形,如众星拱月般烘托主体果篮。画面共计十颗的苹果与三宝柑象征丰收与生命力,寓意「十全十美」。作品以野兽派炽热色彩、明亮的动感与爆发力,摄人心目。而背景墙纸呈现唐花蔓草纹饰,融合儿岛奔放的红花绿叶,以充满诗意的方式咏叹着生命的热烈与丰饶。
左:塞尚(Paul Cézanne)《苹果篮》,油彩画布,65×80cm,1895 年作,芝加哥艺术学院藏。儿岛善三郎在《静物(三宝柑)》中,同样以果篮中和桌面上水果不同的布局和形态构成对比,并且在背景空间的处理上,同样以不平衡、脱节的透视关系重新构成了一种视觉平衡,展现出其巧思
瓷光花魂的共舞
《蔷薇》盛放的炽焰芬芳
Lot 15
儿岛善三郎
蔷薇
油彩 画布 | 一九六〇年代作 | 45.3×38.1 cm.
Zenzaburo Kojima
Roses
Oil on canvas | Painted in 1957
来源
亚洲私人收藏
附:艺术家家属亲签之儿岛善三郎作品鉴定书
估价ESTIMATE:
HKD 150,000 – 250,000
《蔷薇》则属儿岛毕生花卉系列中最为出众、其个人最钟爱描绘及受市场追捧的「蔷薇」主题,呈现充满气魄的生命力与高雅的趣味。
插花中的儿岛善三郎
作品使用高饱和度的冷暖撞色,展现野兽派视觉冲击与生命张力。青花瓷瓶与炽焰般的红黄蔷薇自然交融,呈现东西美学的共生。花瓣以儿岛经典的圆圈与三角几何构成,层次感丰富、动感十足。
儿岛善三郎《蔷薇》
来源:沐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