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低估了十一堵车的程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2 12:06 1

摘要:10 月 1 日凌晨 5 点,深圳机场高速的红色尾灯已经连成一片海洋。车主 @早起的鸟 拍下仪表盘照片:“定了 4 点半闹钟出发,以为能避开高峰,结果 10 公里路挪了 1.5 小时,导航上整条路红得像动脉血栓。” 这个国庆,23.6 亿人次跨区域流动、18.

10 月 1 日凌晨 5 点,深圳机场高速的红色尾灯已经连成一片海洋。车主 @早起的鸟 拍下仪表盘照片:“定了 4 点半闹钟出发,以为能避开高峰,结果 10 公里路挪了 1.5 小时,导航上整条路红得像动脉血栓。” 这个国庆,23.6 亿人次跨区域流动、18.7 亿自驾人次的出行大潮,再次让所有人意识到:我们还是低估了十一堵车的程度。

“今年学聪明了,提前两天出发!”9 月 28 日就踏上归途的王女士,在武深高速上堵到第 9 小时时,终于忍不住发了条朋友圈。她不知道的是,像她这样的 “聪明人” 太多了 —— 深圳交警数据显示,9 月 30 日凌晨 4 点到 7 点,高速车流量同比激增 320%,占全天流量的 45%。“以为能抄近道,结果所有人都想到了同一条‘近道’。”

这种集体性 “聪明反被聪明误”,在全国上演着相似剧情。上海 G40 长江隧道从 9 月 30 日 12 时起,被预测将持续拥堵 35 小时;北京京藏高速 10 月 1 日 9 点的车流,比去年同期提前 2 小时达到峰值;广州北环高速沙贝段的车主发现,“平时 10 分钟的路,今天走了 1 小时,旁边电动车都超我车了”。

交通专家指出,这是典型的 “信息对称下的集体行为悖论”:当导航软件统一推荐 “最优路线”、社交媒体集体传播 “避堵攻略”,原本分散的车流被精准导向同一时空。昆明交警曾预警 “9 月 30 日 22 时后有延迟高峰”,结果当晚 22 时,昆武高速因 “延迟出发大军” 再次堵死,网友调侃:“交警预判了我们的预判,我们预判了交警的预判,最后一起堵在了预判里。”

“以前堵车愁厕所,现在愁充电桩。” 开新能源车从广州回湖南的李先生,在清远服务区排了 40 分钟队后发现,前面还有 12 辆车。这个国庆,新能源车占比首次突破 20%,1250 万辆新能源车涌上高速,让充电设施迎来 “大考”。

交通运输部提前预警的 “充电特别繁忙服务区”,在假期首日全部 “应验”。河南某服务区充电桩前,车主们自发建立 “排队群”,有人为抢充电位吵了起来,有人则支起折叠椅打起了扑克;江苏阳澄湖服务区更上演 “充电 1 小时,排队 2 小时”,有车主无奈下高速找快充站,“多绕 5 公里,省了 1.5 小时”。

对比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 “堵点差异” 耐人寻味:燃油车堵在主干道,新能源车堵在服务区。一位特斯拉车主感叹:“以前觉得加油麻烦,现在发现充电更考验心态 ——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服务区是‘有空位’还是‘排长龙’。”

堵车虽苦,却挡不住中国人的乐观。10 月 1 日,山东某高速上一段视频火了:穿碎花裙的大姐摇下车窗,对着隔壁车道喊:“兄弟,你那饼干给俺尝块不?俺这儿有刚烙的煎饼!” 对方回赠一包薯片,两辆车隔着护栏唠起家常,从孩子上学聊到庄稼收成。评论区笑称:“山东人把高速堵成了‘流动大集’。”

这样的 “堵车团建” 在全国上演:河南服务区里,“泡面人” 们排着队接热水,有人带了自热火锅,香味飘了半个停车场;广东车主在应急车道支起折叠桌打扑克,输的人负责表演翻跟头;更有无人机爱好者起飞航拍,记录下 “车海日出” 的壮观景象,配文 “堵在路上,也是看风景”。

但幽默背后藏着无奈。郑州车主 @堵车不堵心 晒出油耗表:“堵了 5 小时,油表掉了 1/4,里程只增加 30 公里。” 河南暴雨导致部分服务区被淹后,有车主在应急车道过夜,“打开后备箱当床,听着雨声数货车”。

这次史无前例的拥堵,暴露了 8 天长假 + 高速免费政策的 “双刃剑效应”。数据显示,高速日均 6200 万辆车流量,是日常的 2.1 倍,远超多数路段的设计容量(如 G2 京沪高速无锡段设计容量 5 万辆 / 日,实际达 12 万辆)。交通运输部虽新增醴娄高速等 3 条线路分流,但仍难敌 18.7 亿自驾人次的洪流。

新能源车的普及更带来新课题。20% 的占比意味着每 5 辆车就有 1 辆需要充电,但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虽达 100%,高峰时段排队仍是常态。有专家建议推广 “移动充电车” 和 “错峰充电优惠”,但短期内难解燃眉之急。

或许,真正的 “避堵攻略” 藏在每个人的选择里。有人提前 3 天出发,有人放弃自驾选高铁,有人干脆 “反向旅游” 去小众目的地。正如一位老司机所说:“堵车的本质,是大家都想在同一时间去同一个地方。什么时候我们能真正错峰休假,堵车或许才能少一点。”

这个国庆,我们再次低估了堵车的程度,却也看到了流动中国的韧性 —— 无论是山东车主交换食物的温暖,还是新能源车车主排队时的苦笑,都在诉说:假期的意义,或许不只在抵达,更在这一路的哭笑与共。而下次长假,我们会不会学乖一点?答案可能是:还会低估,但依然出发。因为路的尽头,是家与远方。

来源:内涵污贼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