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这条热搜的时候,我正挤在地铁里,手机电量只剩12%,还是点进去了。
“央视龙洋,又偷偷升级了。
”
刷到这条热搜的时候,我正挤在地铁里,手机电量只剩12%,还是点进去了。
三分钟后,我直接原地鼓掌——这姐们儿,把“卷”字写成了“赢”。
先说点新鲜的。
上周刚公布的“中国视协年度主持”名单,龙洋的名字排在第一个,颁奖词里一句“让唐诗宋词有了Z世代弹幕”把我看乐了。
连续四年操盘《中国诗词大会》,别人怕观众跑,她倒好,把00后活生生拉回电视机前,弹幕里满屏“姐姐杀我”。
数据更离谱:2024元宵晚会,她临时被拉去跟王珮瑜唱《梨花颂》,一段反串视频48小时播放破5000万,评论区高赞“央视原来也懂玩梗”。
你以为她只是嘴皮子溜?
人早把论文写进了核心期刊。
今年1月,《现代传播》刊了她的《融媒体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创新表达》,第一作者,不是挂名。
我特地去找来看,三页纸,一句废话没有,把“如何让年轻人觉得李白很酷”拆成了五步方法论,连“弹幕节奏点”都标了 timestamp,简直论文版“保姆教程”。
中传博士在读的传言坐实,网友辣评:别人读博掉头发,她读博顺便拿视后。
回到原点,湖南郴州老街,爸妈至今还在那套老单位房。
龙洋去年回郴州主持“旅发大会”,台下老同学喊她“小龙”,她张口就来“别cue,今天我是郴州野生代言人”。
那天她戴的耳环,淘宝39块,三小时后同款卖断货。
央视镜头扫过去,她悄悄把耳钉摘了,说“别给家乡招黑,咱郴州不靠贵,靠对味”。
感情这块,她终于在《鲁豫有约》松口:以前相亲列十条硬指标,现在只剩一句“能一起逛博物馆,逛到闭馆不喊累”。
弹幕瞬间刷满“我报名”,鲁豫追问“那工作狂怎么办”,她摊手“媒体人节奏谁不知道?
受不了早跑了,省得互相耽误”。
一句话,把“三观契合”翻译成大白话,热搜词条直接爆。
接下来的大招更狠。
内部消息,龙洋首次当制作人的文化访谈《典籍里的新青年》三季度上线,她亲自飞北京国图八次,把清刻《山海经》残页搬进了演播室。
宣发同事透露,她给节目定的slogan是“让古籍长出青春痘”,听得领导直揉太阳穴,转头还是批了预算。
有人担心收视率,她甩一句“不冒险才是最大的风险”,把会议室噎得安静三秒。
你看,从郴州老街到央视一号厅,她一路把“普通”写成“顶配”。
有人酸“后台硬”,粉丝直接甩图:2011年南京台城市频道,凌晨两点她在机房剪片,外卖盒子堆成小山。
十年过去,盒子变成奖杯,黑眼圈还在,只是镜头再也拍不到。
所以,别再说什么“一夜成名”。
龙洋把每一个“夜”都熬成了自己的光。
下次再刷到她,别只顾着喊“姐姐好飒”,顺手把视频转给那个还在加班的自己——同一片夜空,有人把星光熬成证书,我们也可以把加班写成履历。
来源:直爽饺子aaC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