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绘家园 红歌献祖国 ——平凉市实验小学庆国庆主题系列活动侧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2 12:19 1

摘要:秋分已过,空气中带着些许凉意,但平凉市实验小学的校园里,却涌动着一股温暖而蓬勃的春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前夕,一场名为“童心绘家园,红歌献祖国”的主题系列活动,将不同年级的孩子卷入同一条情感的河流,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脚下土地与远方山河最真挚的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佳玥 文/图)秋分已过,空气中带着些许凉意,但平凉市实验小学的校园里,却涌动着一股温暖而蓬勃的春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前夕,一场名为“童心绘家园,红歌献祖国”的主题系列活动,将不同年级的孩子卷入同一条情感的河流,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脚下土地与远方山河最真挚的爱意。

红歌嘹亮:旋律中的历史与传承

9月30日,学校五楼多功能厅成了最热闹的地方。这里是三、四年级“红歌嘹亮,童心向党”班级合唱展演的现场。没有华丽的舞台布景,统一的校服和鲜艳的红领巾就是最庄重的礼服。

当四年级(1)班的同学们站定,指挥的手臂轻轻抬起时,现场安静了下来。《歌唱二小放牛郎》那悠扬而略带悲怆的旋律缓缓流淌而出。孩子们的表情是认真的,甚至有些凝重,他们似乎正努力透过歌词,望向那个他们不曾经历的烽火年代。歌声里,放牛郎王二小的形象不再仅仅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是化作了童声构筑的音画。旋律未绝,情绪陡然一转,《保卫黄河》那排山倒海般的节奏轰然响起。“风在吼,马在叫……”孩子们的歌声瞬间充满了力量,虽稚嫩,却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这一刻,从个人英雄的悲歌到民族救亡的怒吼,历史的画卷在歌声的接力中徐徐展开。

这种情感的接力,在不同班级的选曲中清晰可见。四年级(2)班用《在灿烂阳光下》和《红星闪闪》进行了一场“时代的对话”。前者是对今日幸福生活的深情赞颂,后者是对革命岁月的精神回望。孩子们唱着“闪闪的红星”,眼神明亮,仿佛那光芒真的照进了他们的心里。四年级(4)班则选择了《红星歌》和《如愿》。当“红星闪闪放光彩”的熟悉旋律响起,台下不少老师也轻声跟着哼唱。而一曲《如愿》,则用更现代的旋律,道出了对父辈奋斗的理解与感恩——“而我将爱你所爱的人间,愿你所愿的笑颜。”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静好,在歌声中完成了交接。

三年级的孩子,或许对歌词的深意理解尚浅,但他们的投入丝毫不减。三年级(6)班演唱《万疆》时,虽难以完全驾驭原曲的磅礴,但那份“我何其幸,生于你怀”的赤诚,却格外动人。随后的一首《共产儿童团歌》,“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嘹亮的童声清脆有力,仿佛是他们对自己未来的第一次庄严宣誓。

现场没有专业的音响与和声,偶尔会有抢拍或走音,但正是这些小小的“不完美”,构成了最真实的现场感。每一个整齐划一的动作,每一张因用力歌唱而微微泛红的小脸,都在告诉在场的每一个人:这些歌,他们是唱到心里去了的。

“我们班唱的是《追光少年》《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两首歌曲,希望通过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最近,全班同学刻苦训练,我们班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我们将把爱党爱国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演唱结束后,三年级(3)班的熊嘉昱告诉记者。

童言稚语:从爱校到爱国的情感阶梯

相比于多功能厅的热烈,一、二年级的教室则在稍早时候,上演着一幕幕更为“私人化”的情感表达。他们的主题是“我眼中的实小,我心中的祖国”。

9月28日,记者来到二年级(5)班的教室时,王奕轩同学刚刚完成他的讲述。“我是王奕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眼中的实验小学,我心中的祖国’。”他的话语还带着孩子的奶气,但逻辑清晰。对他而言,“祖国”这个宏大的概念,最初或许就源于每周一升旗仪式上,那面伴随雄壮国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他说:“我会感到热血沸腾。因为我知道那首歌,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代表着我们公共的家园。虽然我只是一名小学生,但我知道:爱国不仅仅是大人们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一个小朋友的责任。”

这是一条符合孩子认知的情感路径。学校党总支书记董接续在谈及活动设计时,点明了其中的深意:“一二年级的讲述以‘具象思维’为主,形式简单易懂,符合他们‘听故事、说感受’的表达习惯,人人可参与。”爱祖国,先从爱身边的环境开始。孩子们讲述“我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我和老师同学的故事”,这些具体而微的幸福体验,汇成了他们对“家”最初的热爱。而当“校园”这个“小家”与“祖国”这个“大家”在情感上建立起联系,爱国便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成了“小小爱国者,大大中国梦”的真切感受。

翰墨丹青:笔尖下的憧憬与誓言

在五、六年级的活动区域,热闹被一种沉静而深刻的氛围所取代。这里是“翰墨颂华诞,丹青绘山河”的书画、征文展评现场。

六年级(5)班的刘婉晴同学用画笔为祖国庆生。她的画作《盛世华诞》,蘸取晨曦绘山河壮丽,拾片晚霞描富饶美景。“我用画笔斑斓色彩为祖国母亲庆生——每一笔都是热爱,每一色皆为自豪。”在她的笔下,祖国的壮美与个人的自豪感交融在一起,色彩斑斓,充满想象。对她这个年纪的孩子而言,艺术已成为一种更高级的情感表达工具。

文字,则承载了更深沉的思考。五年级(2)班的张昱启同学在题为《少年当立凌云志——观9·3阅兵 抒国庆强国梦》的演讲中,分享了他的感悟:“我讲述了中国革命的来之不易,也看到了同学们在翰墨丹青中镌刻的爱国情怀。”

“五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与创作能力显著提升,我们设计‘翰墨颂华诞,丹青绘山河’书画、征文比赛,让学生通过艺术、文字,表达对爱国的理解,体现认知深度。”董接续表示,学校根据学生年龄认知规律,通过分层设计不同活动让爱国教育落地落实,让爱国、爱校情怀从抽象概念变为学生可感知、可参与的具体行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集体归属感,让爱国、爱校成为自发情感。

从一二年级“说感受”的直白,到三四年级“唱出来”的激昂,再到五六年级“画出来、写出来”的深沉,学校精心设计的这三个阶梯,恰好对应了孩子们认知与情感发展的不同阶段。爱国教育,在这里不再是自上而下的灌输,而是自内而外的生发。

活动终会落幕,奖状也会被收起,但有些东西已经悄然留下。那可能是四年级(5)班的于昕延同学心中那颗“小小的爱国心”和那个“大大的中国梦”;也可能是像一年级(4)班的苏子健那样,最简单也最真诚的祝福——“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市实验小学的这场庆国庆活动,更像是一次大规模的情感教育实践。它让爱国情怀从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可听、可看、可感的旋律、画面和文字。当《祖国有我》的旋律在多个班级唱响,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在心底回荡,我们看到,那一颗颗名为“家国”的种子,已借着歌声与笔墨,落入一片片肥沃的心田,静待未来的参天大树。

童声虽稚,能诵山河;童心虽小,可装天下。这个秋天,在市实验小学的校园里,我们听到了最动人的回声。

来源:平凉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