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痛斥以色列,炮轰特朗普,这位硬核总统说自己是毛主席的学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2 12:09 1

摘要: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我们常常习惯于听到千篇一律的外交辞令与谨慎表态。然而,今年的联合国大会却见证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声音——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

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我们常常习惯于听到千篇一律的外交辞令与谨慎表态。然而,今年的联合国大会却见证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声音——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

这位拉丁美洲领导人的出现,犹如一道闪电划破沉寂的夜空,以其铿锵有力的言辞和毫不妥协的立场,向世界传递了一个震撼人心的信息:霸权主义必须被挑战,被压迫人民的正义事业必须得到声张。

9月23日佩特罗在联合国讲台上的发言,堪称当代国际政治中难得一见的直抒胸臆。他毫不避讳地指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压迫,将内塔尼亚胡的政策与希特勒的暴政相提并论。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将批评的矛头直指美国总统特朗普,痛斥其成为“种族灭绝的帮凶”。佩特罗的声音在联合国大厅中回荡:“这个世界,没有优等民族,没有上帝的选民。上帝的选民,既不是美国,也不是以色列,而是全人类。”

这番话宛如一记响亮的耳光,直击长期以来以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家为典型的自命不凡的优越心态。

只有一个字:牛!

一百多年来,美国自诩为“世界民主和进步的灯塔”,源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上帝的山巅之城”,却一再纵容,包庇以色列犯下反人类、反文明的罪行。

一直以来,这一事实早已人所共知,却慑于美国的威权无人敢公开批判。

面对如此犀利的批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琳达·托马斯-格林菲尔德听不下去,脸色铁青地离席表示抗议,其他美国驻联大官员也陆续离场。

此时佩特罗并未退缩,反而更加坚定地宣告:“如果强权让世界下跪,总有人选择站立。这个大厅正成为种族灭绝的沉默同谋!”

他继而向全世界发出呼吁,邀请各国人民团结起来,集结力量解放巴勒斯坦,将这场斗争定义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以色列已经成为众矢之的

这一震撼人心的演讲结束后,巴西总统卢拉穿过人群,紧紧拥抱并亲吻了佩特罗的额头。这一举动不仅是对佩特罗勇气的赞赏,更是对拉美左翼团结的象征性肯定。

然而,佩特罗的抗争并未止步于联合国大厅。几天后,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外的达格·哈马舍尔德广场上,他手持扩音器,面对声援巴勒斯坦的人群和维持秩序的美国军警,发出了更为直接的呼吁:“所有的美国士兵,你们应该把枪口对准暴君!”

此举无疑惹恼了特朗普和美国政府,9月26日,美国务院宣布将吊销佩特罗的签证,禁止他留在美国境内。

佩特罗这种不畏强权的勇气和坚定立场,不禁让人联想到天安门城楼上“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呼唤。这种共鸣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佩特罗与毛主席的深厚渊源。

佩特罗与毛主席的思想结缘始于少年时代。15岁那年,他偶然接触到毛主席的著作,立即被其中深邃的思想所吸引。

伟人名著

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等五篇哲学著作,为他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新窗口。年轻的佩特罗在这些著作中读到的不仅是革命策略,更是一种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

毛主席关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论述,关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阐释,都在佩特罗心中埋下了追求社会变革的种子。

两年后,17岁的佩特罗加入了哥伦比亚M-19游击队。在这一过程中,他并非简单地照搬毛主席的教导,而是创造性地运用了“人民战争”的理念,将其与哥伦比亚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他深入基层,了解民众疾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和工人解释社会不公的根源,逐渐建立起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段经历虽然艰险,却让他深刻体会到毛泽东思想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的实际效力。

佩特罗的政治道路充满坎坷。他曾因参与革命活动被捕入狱,后来又以议员、市长等身份在体制内推动改革。

哥伦比亚游击队

在这期间,他不断遭遇准军事组织和极右势力的死亡威胁,两次被迫流亡海外。然而,这些挫折从未动摇他的信念。在三次竞选总统失败后,他于2022年最终成功当选,成为哥伦比亚历史上第一位左翼总统。

2023年10月访华期间,佩特罗专程前往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在纪念簿上,他写下了发自肺腑的留言:

“我15岁时读到了毛泽东,您的五篇哲学论文和您的矛盾研究。生命和历史始终流动。您在全世界的年轻人中播撒下理想,并为您的人民在地球上变得伟大开辟了道路,您是伟大的指挥官。”

这段真挚的文字,不仅表达了这位总统对毛主席的敬仰,更揭示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思想传承。

佩特罗在留言中继续写道:“历史仍在继续,冲突可能使我们陷入人类灭绝的境地。今天,人民和资本两种力量正在进行着殊死斗争,要么人民压倒资本,要么资本压倒人民。为了人民,我们将继续新的‘伟大长征’!”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这番话语展现了他对当代世界矛盾的深刻理解,以及继续推进社会变革的坚定决心。

2023年巴以冲突爆发之后,佩特罗领导的哥伦比亚政府在南美诸国中率先宣布和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佩特罗在联合国的勇敢发言,正是他将毛泽东思想与当代国际政治现实相结合的实践。

他不仅继承了毛主席反抗压迫、追求正义的精神,更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批判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跨越地域和时代的思想生命力。

佩特罗的政治实践告诉我们,毛泽东主席的思想遗产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所有追求正义与解放的世界人民。

前赴后继

在老人家逝世近半个世纪后,他的思想依然能够激励新一代的领导者,为受压迫人民发声,向不公正的国际秩序发起挑战。

这位哥伦比亚总统的故事令人深思:在当今这个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反抗不公、追求正义”的火种依然可以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熊熊燃烧。

佩特罗在纽约的发言,就像是在美帝心脏上点燃的星星之火,让我们看到了打倒霸权主义的希望。

从这个角度看,已经逝世近50年的毛主席确实从未离开,他的思想通过像佩特罗这样的实践者,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影响。

正如他老人家说的那句令人动容的话语:“不必时时怀念我,也不用盼着我回来,我从未离开,因为你们就是我。”

佩特罗在毛主席纪念堂

在佩特罗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思想的延续,看到了一个拉美国家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本土化实践和创新性发展。

佩特罗的政治旅程还远未结束,他所面临的挑战依然艰巨。但是,他的存在本身就已经证明:即便在最艰难的国际环境中,仍然有人选择站立而非跪拜;

即便面对最强大的霸权,仍然有人敢于为正义发声。这种精神,正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是激励世界范围内被压迫人民继续前进的动力源泉。

在世界历史的这一关键时刻,佩特罗的出现提醒我们,毛主席伟大思想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激励不同大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追求一个更加公正的世界,并为此而坚持斗争。

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政治领袖的个人传奇,更是毛泽东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生动证明。

来源:每日一段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