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蓝鲨”战机的真正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中国心”,更在于它以堪比手掌的雷达反射面积,刷新了全球的隐身舰载机的技术标准,既是对我国舰载机的又一重大突破,也将对我国的舰载机的发展、海军的战力起到一大推进的作用。
近日《军情时间到》节目的一则报道却以罕见的“开门见山”的态度将歼-35的核心性能参数一一公之于众,从而在军事圈掀起了一片波澜。
但“蓝鲨”战机的真正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中国心”,更在于它以堪比手掌的雷达反射面积,刷新了全球的隐身舰载机的技术标准,既是对我国舰载机的又一重大突破,也将对我国的舰载机的发展、海军的战力起到一大推进的作用。
歼-35的最大起飞重量逼近30吨,与美军F/A-18E/F“超级大黄蜂”处于同一量级,但背后隐藏的却是中国航发的跨越式突破。官方明确表示,歼-35搭载的是国产双发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彻底告别了早期原型机依赖俄制RD-93的历史,此前RD-93在飞行表演中屡现黑烟,推力仅8.5吨,难以支撑30吨级战机的需求。
而新一代国产中推(推测为涡扇-19)单台推力可能达9-10吨,双发总推力甚至超越F-35C的F135发动机,推重比接近10,让歼-35具备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能力。
更关键的是,这款发动机应用了我国独有的超材料技术,涡轮叶片采用“单晶合金+热障涂层”复合结构,耐受温度高达1750K,首翻期突破1500小时,彻底解决了国产航发“短命”的痛点。央视镜头下,歼-35的尾喷口采用锯齿状设计,与歼-20的涡扇-10C类似,有效降低了红外特征,隐身性能再添筹码。
歼-35的隐身性能被央视以形象比喻揭秘:17.3米长的机身,雷达反射截面积(RCS)比成人手掌还小,约为0.015-0.02平方米。这意味着将50平方米的投影面积缩小了4200倍以上,相当于在雷达屏幕上缩成一只鸽子的大小。
这一成就源于两大技术融合:一是经过计算机优化的气动外形,S型进气道弯曲度比F-35C更显著,有效遮蔽发动机叶片,二是超材料隐身涂层,能主动“欺骗”雷达波,即使在高盐高湿的海上环境中仍保持涂层完整性,而美军F-35C曾多次曝出涂层剥落问题。
此外,歼-35在细节处理上近乎偏执:机体表面铆钉和口盖几乎不可见,液压作动筒周边使用柔性材料密封,配合低可截获概率雷达和类似MADL的高保密数据链,实现了雷达、射频、红外全维度隐身。有分析指出,其隐身性能已超越F-22,成为全球低可探测性最强的战斗机之一。
随着对战机的不断升级,从原先的“满油满弹”转变为体系的协同,中国的战力也逐渐跃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最大起飞重量30吨的歼-35,在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支持下可实现“满油满弹”起飞。机腹弹舱可携带6枚折叠翼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搭配1200公里以上的作战半径,足以在航母编队周边建立制空权。与此同时,它能与歼-15T重型舰载机形成互补:隐身机负责突击夺权,非隐身机随后饱和打击。
福建舰的中压直流电磁弹射技术更是关键助力。相比美国福特号中压交流系统故障频发,中国技术实现了后来居上,使歼-35成为全球首款稳定实现电磁弹射起飞的隐身舰载机。多批次飞行员已完成弹射起降训练,福建舰形成全甲板作业周期比美军缩短40%,凸显中国航母作战体系的高效性。
借助一机多型的发展以及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未来我们的战场布局将趋于更加的多样化,多机协同的战术将会成为现代的战场的主流
通过采取了“空海孑孓”的设计理念,歼-35的舰载型与空军型(歼-35A)的核心技术都得到了充分的共享,但其又在起落架的强化以及对防盐蚀的处理上都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并将机翼的可折叠的设计至7.8米的高度将其与其他的舰载机有了明显的区别从而更好地适应了甲板的调度。
基于国产中推的不断完善,我们不难想象其将会携手国产的舰载无人机相互协同的“有人机+无人机”的协同模式的初现,将带来更强的舰载武器的战力和战略的打击能力。通过将涡扇-19的改进型装配在攻击-21的无人机上就可将其作战的半径大大地推向了2000公里的超越了目前美军的X-47B无人机的水平.。
从FC-31原型机的艰难探索,到歼-35的全面成熟,中国航空工业用12年时间完成了从跟跑到并跑的逆袭,央视的自信公开,不仅是对技术实力的肯定,更向世界宣告: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征程,已无人能挡。
来源:三金武器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