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它是“炒出来的智商税”,也有人愿意花大价钱抢好货。其实沉香手串的价格,从来不是凭空涨上去的,想不踩坑,先搞懂背后的逻辑——尤其是别把“沉香”和“沉香木”混为一谈,这可是很多人交学费的第一步。
一提到沉香手串,不少人第一反应都是:“这木头也太贵了吧!动辄上万,甚至几十万一串,到底值不值?”
有人说它是“炒出来的智商税”,也有人愿意花大价钱抢好货。其实沉香手串的价格,从来不是凭空涨上去的,想不踩坑,先搞懂背后的逻辑——尤其是别把“沉香”和“沉香木”混为一谈,这可是很多人交学费的第一步。
先明确一点:沉香不是木头,是植物的“自救产物”。瑞香科的树受伤后(比如被虫蛀、被风吹断),会分泌油脂修补伤口,这些油脂慢慢渗进木质里,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积淀,才形成自带独特香气的“沉香”;而沉香木,是没结香的“原始白木”,既没香味也没油脂,论价值,连真正沉香的零头都不到。
最坑人的是,现在不少商家把“白木沉香”当正品卖,新手看着颜色深就入手,结果盘了半个月没半点香味,拆开一看全是没结油的普通木头,钱花了不说,还买了个“寂寞”。
要聊沉香的价格,绕不开2013-2015年的“黄金期”。那时候经济形势好,大家手里有钱,高端文玩、奢侈品都火得一塌糊涂,沉香更是“一香难求”。
1.6cm的沉水手串,当时能卖到15万-30万,2.0的沉水珠直接飙到四五十万,要是奇楠类的手串,价格能冲到几百万;更夸张的是,那时候投100万做沉香,不出一年可能就翻倍,不少商家根本没空造假——好货刚从东南亚运回来,就被老客提前订走,连补货都要靠“抢”。
为啥那时候这么火?其实原因很实在:一是大家消费力强,沉香带文化属性,又能把玩又显档次,自然受欢迎;二是信息不透明,没有现在的直播、短视频,买沉香只能靠线下店或淘宝,选货渠道少;三是商家少,像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专业沉香店也就几家,供远小于求,价格想不坚挺都难。
可到了2025年,市场变了样:国门开了,商家都往东南亚扫原料,可沉香价格没降反升,尤其是能车珠子的料,涨幅直接飙到30%。就拿达拉干6mm的沉水珠来说,去年批发价还在2.8万-3.5万,今年直接涨到3.6万-5万,不少人纳闷:货源多了,咋还更贵了?
真相是:前三年特殊时期,商家的沉香库存早就耗空了,现在大家都急着补货,尤其是小珠径、香韵好的成品,刚做出来就被抢空;表面看市场上珠子一大堆,可真要找品质在线的——比如结油均匀、香韵清透的,反而特别稀缺。
尤其是正产区的货,像达拉干、文莱、马泥涝这些地方的沉香,你拿着钱找遍市场,都未必能找到一串满意的;再加上现在消费者懂行了,以前买沉香只看“颜色黑不黑、沉不沉水”,现在还会看结油度、辨产区、品香韵,甚至普通买家都能在网上晒图求鉴定,商家想以次充好,难度比以前大太多。
所以不是沉香贵,是“好沉香”一直贵——正产区、高品质的手串,从来不愁卖,价格不降反升,这就是市场的真实逻辑。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别贪便宜入沉香坑!市面上不少喊着“沉水”“黑油”的手串,其实是泡油造假的,上手发闷没香味,放久了还会掉油;真正的沉香,要先闻香韵(正产区香韵清透不刺鼻),再摸密度(结油多的上手沉),最后认产区,别听商家瞎编“百年老料”“独家货源”的故事,不然很容易交学费。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