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第三期播完,豆瓣实时评分又掉0.1。我守着弹幕,满屏刷“尴尬”“太满”“想快进”,手指比脑子诚实,真就划走了。
“黄磊把蘑菇屋改成小剧场,我却连夜关掉电视。
”
昨晚第三期播完,豆瓣实时评分又掉0.1。我守着弹幕,满屏刷“尴尬”“太满”“想快进”,手指比脑子诚实,真就划走了。
数据也直白:首播1.89%挺漂亮,第三期跌回1.5%,峰值只在彭彭戴瓜皮帽演王利发那一刻蹦到2.1%,然后秒降。
热闹是节目的,困是我的。
早上重看,才咂摸出毛病在哪。
乌镇夜景美到犯规,可24小时排《暗恋桃花源》的任务一丢下来,嘉宾像被班主任押着交作业:谭松韵凌晨三点还在背词,张婧仪边抹泪边改剧本,何炅来回递水安慰,画面忙到飞起,却没人再有余暇给黄磊递一句“师父饭糊了”。
以前那种“饭香+狗叫+晚风”的松弛感,被排练表撕得稀碎。
弹幕说“像在看公司团建”,我点头——团建还得拍照打卡,谁真在笑?
更挠心的是,节目组把“戏剧”当万能胶,哪都想粘。
李诞来了,硬塞一段辩论,他瘫在椅子里吐槽“我下班了还要开班会”,字幕却打出“人生思辨”。
那一刻我替观众累:上班被KPI追,下班看个慢综艺,还得继续听金句?
收视曲线秒降,不是大家不爱看,是遥控器替我们喊了暂停。
可我也看到缝隙里的光。
彭昱畅啃玉米时随口说“我签了新电影,导演让我减三十斤”,黄磊接茬“那今晚盒饭给你减半”,俩人哈哈一笑,弹幕突然温柔,刷“彭彭别饿坏”。
张子枫更闷声干大事,躲在角落跟编剧开小会,被拍到也不躲,小声说“想拍个十分钟短剧,放在收官”,那一刻她眼里的火,比任何舞台灯都亮。
原来他们也在找出口——把创作权抢回自己手里。
我这才反应过来,节目不是被戏剧拖累,是被“必须高级”吓慌了。
乌镇自带文艺滤镜,可观众要的不是精装台词,是粗粝日常。
果然,片尾预告里,下一期他们赤脚下田插秧,彭彭一脚踩进泥坑,狗在田埂狂奔,弹幕瞬间刷“对味了”。
收视曲线能不能回弹我不知道,但我把预约按钮重新打开了。
慢综艺的魂很简单:让明星先做人,再做戏。
只要黄磊还愿意在灶台前被烟熏得眯眼,何炅还能因为一碗面咸了猛喝水,观众就舍得给时间。
毕竟,我们缺的从来不是戏剧,是真心。
来源:完全化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