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在坚持石磨磨浆、铁锅熬煮、卤水点制等传统工艺的同时,采用国内一流先进设备和标准化的生产流程进行生产,实现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的融合。”公司总经理周焕营说,他们拥有无菌生产车间6000平方米,保鲜冷库1000立方米,配置有石磨、吊包等传统生产工艺设备和黄豆
“双节”临近,“藏”在邹城市张庄镇小微产业园的山东泉喆食品有限公司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加班加点忙生产,各种产品供不应求。
“我们在坚持石磨磨浆、铁锅熬煮、卤水点制等传统工艺的同时,采用国内一流先进设备和标准化的生产流程进行生产,实现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的融合。”公司总经理周焕营说,他们拥有无菌生产车间6000平方米,保鲜冷库1000立方米,配置有石磨、吊包等传统生产工艺设备和黄豆浸泡、清洗、分离设备,建设豆腐、豆腐干、腐竹、豆皮全自动加工生产线4条,研发销售的产品目前已达30多个品类。
传承:在老味道中品到乡愁
车间里,老师傅陈西富正在忙碌着,从选豆、浸泡、磨浆、煮浆、点卤到压制成型,每一步都蕴含着他对食材的尊重和对工艺的坚持。作为石磨豆腐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西富从1996年就开始做豆腐。“我爷爷、我父亲都是做豆腐的好手,我算是在豆香味中长大的,从小看着他们做,不知不觉就学会了。”
“世间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陈西富对此深有体会,他小时候看着爷爷和父亲凌晨三四点就起床,泡豆子、磨豆浆、煮浆、点卤、压制,一天睡不到4个小时。 并且传统石磨非常重,人一圈圈地重复推动数百圈,转得头晕,是他那时最不喜欢干的活。随着科技进步,从一粒粒的豆子到白嫩嫩的豆腐块,都能通过全自动化流水线完成,让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了出来,可随之而来的,却是消费者“找不到豆腐味儿”了的疑惑和抱怨。泉喆公司从2023年5月成立伊始,就将“守好初心 做好豆腐”作为不变的追求,规避完全机械化生产的弊病,只将推磨等劳动强度大的“岗位”让了出来,还是坚持石磨磨浆、铁锅熬煮、仿人工摇包、人工点卤、压石垂直二次压制等工艺,让消费者找到记忆中的老味道,品得出蕴含于其中的文化与乡愁。“石磨磨浆每小时才转800转,磨的过程中产生的温度低,能更好地保留大豆蛋白;而用机器生产一分钟就转2000转,能达到50度左右的温度,在营养、口感方面都无法和石磨磨的相比。”陈西富介绍,用仿劈材火的铁锅熬浆也很关键,铁锅使豆浆受热均匀,让豆腥味在煮沸的过程中消失,能让豆腐更加细嫩好吃。正是因为对古法制作工艺的本味追寻,泉喆公司的豆腐、豆腐皮等产品很快就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哪怕是在酷夏那样的淡季,每天的产量也各达3吨多。
创新:让一粒豆“七十二变”
“我们这款豆渣焦饼的原料是生产豆腐豆腐皮时压制出的豆渣,通过创新利用提升了豆渣的商业使用价值;整个焦饼直径为20厘米,可厚度不到1毫米,又大又薄还脆;饼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膳食纤维,能增强饱腹感,特别适合减脂代餐……”在邹城市2025年度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泉喆食品有限公司的运营经理季春意向专业评审团和嘉宾详细讲解了豆渣焦饼的独特之处。“它可以当零食,还能当主食,是我们研发的一款全网独家新产品。”她介绍,除了豆渣焦饼,公司已研发生产出各种口味的豆制品小零食以及豆皮、油皮、腐竹等日用食品。小小的豆子延伸出长长的产业链,练出了“七十二变”的好功夫。
作为公司掌舵人,周焕营深知,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他将现代化管理理念与传统食品制作工艺相结合,针对市场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带领团队不断创新研发产品,旨在让更适合中国人体质的豆制品走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我们现在正与相关的高校、研究院(所)加强联系与合作,让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我们这里落地。并且从线上线下全方位做好市调,通过消费者的反馈与建议来确定我们的研发与生产方向。”周焕营介绍,现在公司推出的黑鸭、香辣、蒜香等口味的小零食在江、浙、沪一带特别受欢迎,豆渣焦饼更是做到线上和线下销售全面开花,“我们将进一步延伸豆产业链条,打造集产品生产、亲子研学、网红直播等功能为一体的产销链,实现多样化生产多样化传播。”
坚守:咬住“舌尖上的安全”
走进泉喆公司标准化生产车间,会发现车间内洗手消毒区、生产区、油料区、熏烤区、包装区、物流区、化验室等区块分明。工人们统一穿着工作服,佩戴口罩、头套、手套,严格按照墙上张贴的操作规范守则进行操作。“我从2018年就一直在食品行业打拼,清楚地知道质量就是底线。我们的产品从挑豆开始就一关一关的严格要求。”周焕营说,所用的豆子都是非转基因大豆,在泡豆之前所有的霉烂豆、早熟豆都由工人仔细挑出来;由于公司所在地的水含碱量比较高,就专门配备了净水设备将水净化,使“硬水”变软;特别是品控方面要求更高,除了对生产流程层层把关外,每天的产品都要做质检,对微生物安全、理化指标、污染物与有害物质、营养成分等逐一检测,“可以说,我们的厂检比质监部门的要求更严格。”
对于公司未来发展周焕营充满信心,他说下一步将不遗余力地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做好“引”字文章;在生产中做到工艺不省、材料不假、品种多样,确保卫生和质量,做“优”做强产品;在销售上拓宽宣传渠道、拓展豆腐销路,深“拓”消费市场。“目前我们能解决附近50多村民就业,希望通过努力能带动更多父老乡亲致富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