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面是碧波万顷,一面是青翠层叠,礐石街道就坐落在这样一幅天然画卷里。如今,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这片山海相拥的土地,正悄然经历一场从“面子”到“里子”的美丽蜕变。
一面是碧波万顷,一面是青翠层叠,礐石街道就坐落在这样一幅天然画卷里。如今,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这片山海相拥的土地,正悄然经历一场从“面子”到“里子”的美丽蜕变。
今年以来,礐石街道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部署,在全域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一系列扎实的数据成为变化的最佳注脚:累计清理垃圾6911.21吨,拆除危破房1105平方米,完成农房风貌提升57栋,新植树苗6127株,整治“三线”16.31公里……这些不只是纸面上的数字,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家园新貌。
社区“微手术”,切出高颜值
改变发生在街头巷尾。一场针对卫生死角的集中整治工作持续开展。在澳头,工作人员深入背街小巷,清运积存垃圾,修复破损路面,让曾经的“堵点”变“通途”,“死角”变“亮点”。
葛陈社区则从秩序入手,拆除乱搭乱建、清理房前屋后、规范车辆停放,让公共空间回归整洁有序。更巧妙的是,社区将闲置空地“变废为宝”,打造出一个个小而精的绿化景观和休闲空间,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众人“齐划桨”,凝聚大能量
美好的环境,需要众人守护。礐石街道积极搭建参与平台,一支超过120人的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他们常态化穿梭于街道社区,成为环境整治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其中,“南滨家园卫士”青年志愿服务队尤为活跃。潮人大道旁、石林湖公园里,总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一次次弯腰捡拾,一遍遍耐心劝导,这群“橙色马甲”用行动传递着文明温度,也让志愿服务精神在这片山海之间深深扎根。
机制“长效化”,守护新风景
如何让这幅精心描绘的整治画卷长久保持亮丽,防止随时间褪色?礐石街道探索出“网格化管理+居民自治”的长效路径。通过将辖区科学划分为若干网格,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实现了“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精细化管理。
各社区也纷纷出招,居民公约共同制定,“积分超市”激发热情。以积分兑换物资或精神奖励,激发群众参与到环境整治、社区建设等基层治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居民正成为家园环境最坚定的守护者。
墙壁“披彩衣”,绘就新风尚
一席席“会说话的墙”成为礐石街道的新风景。在街道的统一规划下,茂北社区、红光社区等地对陈旧墙面实施彩绘美化。这些墙绘以绿水青山、乡村记忆和家风文明主题,将艺术融入街巷,让原本斑驳的墙体变身传播文明的窗口,为社区环境增添了诗意与温度。
如今,行走在礐石街道,山海依旧,风景却已焕新。这场由表及里的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擦亮了街道的“颜值”,更提升了生活的“品质”,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正在这里徐徐铺展。
来源:快乐的枫叶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