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假期出行,堵车一直是不少人的“心头病”。此前被称为河南“最堵”路段之一的京港澳高速与郑州机场高速交会处的K690段,如今的通行状况怎么样了?应对拥堵的办法是啥?
□本报记者 郭北晨
假期出行,堵车一直是不少人的“心头病”。此前被称为河南“最堵”路段之一的京港澳高速与郑州机场高速交会处的K690段,如今的通行状况怎么样了?应对拥堵的办法是啥?
10月1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这里车流如织、通行较为缓慢,但高音广播正循环播放着疏导提示,应急车道有序开放,路警联合巡逻人员穿梭其间,整体平稳有序,拥堵状况较往年大为改观。
河北牌照货车司机李师傅说:“以往假期经过这里要堵好久,今天看到这么多交通工作人员护航,心里踏实多了。”他的手机正播放导航语音:“前方通行缓慢,预计12分钟通过。”而去年同期同一路段,导航曾提示“拥堵1小时42分钟”。
“为什么堵?处置是否及时?多长时间能通?”
带着这三个问题,今年初,中原高速成立课题小组,一头扎进3年来的车流数据和保通预案里。
“两条高速交会处,高峰期每天车流量达23万辆。”中原高速郑漯分公司路产管理部负责人林春说,这时只要发生一点小剐蹭,很快就会造成大面积拥堵。
“解堵”就是全力以赴和时间赛跑。
这次“双节”,中原高速创新实施“9+9”路段分级机制,将京港澳高速双鹤湖段及许昌段、机场高速机场段等9个路段作为一级保通路段,实行“责任到人、重点布防”。其中,针对京港澳高速与郑州机场高速交会处保通工作,中原高速统筹郑漯分公司、航空港分公司形成合力,前置14辆路产巡逻和清障救援车,形成“20分钟应急救援圈”。
“我们还构建起轻微事故路、养、警三方互认模式,事故处理时间从原来的30分钟,压缩至10分钟内到场、5分钟内处置完毕,全力提升路段通行效率。”中原高速郑漯分公司党委副书记齐军峰说。
从“被动疏通”到“主动防堵”,从“单打独斗”到“一路多方”,京港澳高速与郑州机场高速交会处最长拥堵距离从去年的11公里缩短至不到2公里。
“豫A牌照小车剐蹭,K690+300米处,请立即处置!”路产队员的对讲机突然响起,仅5分钟,前置清障救援车已抵达现场。
司机张先生发现:“扫码报警后,救援人员来得比导航预估的还快!”这套覆盖该路段的1700个“二维码报警系统”,显示精确桩号,比传统电话报警节省约70%的沟通时间。
凭借一系列创新实践,京港澳高速K690保通案例入选交通运输部《典型案例集》,成为河南唯一案例向全国推广,为全国高速公路保通提供了“中原方案”。
保通就是保安全、保通就是保民生。
“我们所辖路段以环郑州高速公路为主,车流密度远高于河南其他高速路段。”中原高速有关负责人表示,为高效应对假期大流量挑战,公司聚焦重点时段、重要路段优先调配清障、巡逻等资源,形成“重点突出、协同联动”保通格局,全力为返乡探亲、出游的司乘人员打造安全、顺畅的出行环境。
来源:大河网